山海文章 坚持“绿色发展” 掘金“蓝色经济”

南方日报 2019-10-25 06:09

南昆山中坪尾,家家户户都参与到农庄和生态旅游的经营中。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纵观国内城市,同时拥有山、海资源的城市并不多,惠州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岭南第一山”罗浮山风景秀丽,康养基地群已现雏形、“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绿意延绵,天然氧吧名声在外。

而在大亚湾与惠东连绵的海岸线上,万亿级的产业集群正在兴起,巽寮湾和双月湾早已成为各地游客争相前往的滨海旅游胜地。

山和海是惠州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当前的惠州,希望以超前的眼光和战略谋划做好“山海文章”,通过交通轴线把山和海连接起来,把城市框架和产业撑起来,串珠成链,提升价值,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林文通乌天宇糜朝霞

倡导“大山经济”

争当大湾区生态担当

坐拥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惠州正在探索如何进一步挖掘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价值,促其向金山银山转化。

以生态为本,将特色农业做强做大;通过产业融合,在大山中孕育出生物医药、生命健康、养生保健、健康旅游等大健康产业,依托大山发展绿色经济,一系列变化正在惠州各地发生。

博罗县,平安罗浮山中医健康产业园葛洪中医院项目在国庆前正式动工建设,依托罗浮山独有的养生旅游资源,环罗浮山周边的长宁、福田、龙华、横河4镇正在逐步打造成为面向全国的康养胜地,各地南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龙门县,南昆山上中坪尾村上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二坑村内原生态特色民宿引来各地游客,乡村旅游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接下来,龙门县将通过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计划通过引进外资、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等举措,带动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

惠东县,高潭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带火了当地的民宿、农庄、餐馆、特色农茶品,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当地莲花山脉周边,一批集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农业为一体的健康养生旅游基地也在筹建当中。

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惠州将绿色“大山经济”融入城市发展的选择有了更深远的意义,粤港澳大湾区越是要发展,这个城市群就越需要一个现代化的绿色生态之城,而惠州选择成为这个城市群里的生态担当。

布局“蓝色经济”

为城市发展提供新动能

今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明确,惠州既属于“一核”,也属于“一带”。沿海经济带是新时代全省发展的主战场,这为惠州掘金“蓝色经济”打开了无限想象空间。

惠州是海洋大市,在大亚湾和惠东连绵281公里的海岸线上,催生了万亿级大亚湾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群,也兴起了巽寮湾、双月湾等令游客向而往之的滨海度假胜地。在不远的将来,这片蓝色海洋经济带还将孕育出更多新能源、新科技产业项目,下一轮发展的新希望正踏浪而至。

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惠州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达1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占全市GDP的32.4%。海洋产业占据惠州经济发展的三成以上,其中,新能源和新科技是海洋产业的重要来源。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认为,惠州具有“区位+交通”的双重枢纽优势、“产业+企业”的双重引擎优势、“节点+平台”的双重聚合优势、“空间+资源”的双重要素优势,壮大海洋经济大有可为。

在胡振宇看来,包括大亚湾石化区和惠州港在内的大亚湾临港产业片区、稔平半岛,将成为惠州发展现代海洋产业的“双核心”,向东延伸先进制造业和滨海旅游业的优势,推进深莞惠汕海洋产业协作。

与此同时,随着海上风电、两大科学装置等大项目的谋划布局,惠东稔平半岛建设成为新能源科技岛的步伐正在加速,来自海洋的“蓝色经济”正在为惠州的加速发展输出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推动联动发展

全面构建全域“山海城”联动格局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惠州生态优势明显,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如果用好这些资源,将为惠州积极融入大湾区提供强大助力。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旅游消费意愿越强,旅游消费市场也因为经济发展而集聚的人口扩大,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旅游消费能量级不可预期。”此前,省委党校城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先扬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席话,给惠州带来启发。

机遇当前,惠州已有所考虑谋划。正在编制的《惠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惠州将全面构建惠州全域“山海城”联动格局。其中,惠州将以罗浮山为核心,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及道家养生文化优势,发展健康旅游服务,全面建设环罗浮山乡村旅游康养产业带;以南昆山为核心,整合环南昆山一带的温泉、生态产业,加入农民画、瑶族风情等文化要素,全面建设环南昆山生态旅游带。

值得注意的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构筑休闲湾区,加快“海洋—海岛—海岸”旅游立体开发,完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惠州将以稔平半岛为核心,充分结合海洋文化,以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为龙头,联合大亚湾区黄金海岸等优质旅游资源,依托惠州海岸线整体,借助广东省打造千里滨海旅游公路契机,全面建设惠州环大亚湾滨海旅游带。

■声音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万忠:

土地政策放宽为山区发展释放动力

“在广东省内来讲,高州和梅州在山区经济振兴方面都具有较好的经验可供学习参考,惠州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万忠认为,惠州山区从自然资源基础和区域发展机遇方面,均展现出较强的发展原动力。

万忠表示,今年广东省先后发布政策提及释放土地空间的利好消息。“用地政策的放宽,对山区经济振兴、尤其是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利好。”他建议,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来临,惠州山区经济应围绕特色农业种植模式、农业旅游融合模式、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模式加快规划布局,并结合大湾区的市场需求,重点对康养旅游、绿色农业上下力气,传统山区的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将得到根本性转变。

■观察眼

山海主线将成惠州发展鲜亮招牌

“在当前大湾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背景下,惠州长期以来坚守绿色发展道路,造就了独特的环境竞争力。”此前,广东省社科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吴大磊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提出,惠州发展山海经济有基础、有条件,正当其时。

诚如其所言,并不是每座城市都能以“山”“海”作为自身发展最大优势,也不是每座城市都有底气将“绿色经济”和“蓝色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鲜亮招牌。然而,要真正实现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坚持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关键所在,惠州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一方面,当地政府引入项目时必须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山”“海”产业体系,还要注重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对于落后产业要逐步淘汰,对于有改造空间的要限时改造升级。在优化升级旅游产业方面,仍需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提升金山银山的含金量,进一步放大生态资源变现的价值。

依山靠海,高水平的生态环境质量铸就了惠州的底色、本色,大湾区机遇当前,这条以绿色和蓝色交汇而成的发展主线,也必将越来越宽广。

新闻推荐

村民旗袍走秀

花开盛世迎金秋,时代儿女齐欢歌。10月19日晚,由博罗县公庄旗袍协会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不忘初心、牢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