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使用应该理智谨慎考虑有效剂量和经济性

南方农村报 2019-10-21 10:21

与会人员在南雄市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基地观摩。南方农村报记者陶磊

“你去水稻田里看一下,黄板诱杀的昆虫大部分都是天敌昆虫,很少有水稻害虫,杀虫灯也是普杀性的,诱杀害虫的同时也会诱杀天敌昆虫,任何植保技术在推广前都要进行评估,如果不考虑实地应用情况,往往会适得其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防治处研究员郭荣提到。

为交流绿色防控经验,纠正绿色防控技术误区,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10月9日,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在韶关市仁化县召开了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技术培训班。省内各地市代表近百人参加培训班并学习。

使用农药的原则需要转变

“捕食天敌在虫害发生前期可有效控制虫口数量,具有非常好的控害作用,如果田块中天敌寄生率高,预警部门甚至可以不发病虫情报,农民无需打药。”郭荣介绍。

据了解,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可以控制大量潜在的农业有害生物,而盲目使用农药可能导致稻田的自然控害能力消失,生物防控功能下降。

“调查案例发现,稻田前期不防治其他害虫,后期稻飞虱暴发的概率仅为8.1%,两索线虫对短翅型稻飞虱成虫的寄生率高达96.4%,而过早用药防治,稻飞虱暴发概率反而会增加至86.6%。”郭荣向与会人员指出,越推迟用药,稻飞虱暴发的概率可能越低,这跟天敌的数量密切相关。她认为,在防治虫害时,农技人员应充分考虑作物品种抗性、自然天敌、植株补偿等因子的作用,指导农民正确应用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尝试少打药、推迟打药甚至不打药。

“分蘖期叶片损失30%-50%,水稻并不会减产,若为害不造成减产,可以放宽防治指标。”郭荣表示,水稻叶片仅在拔节末期和破口期受损才会造成减产,而目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强度却达每代1.3-1.5次,超过需求频次。从全国用药情况来看,2018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发生10.83亿亩次,其中害虫发生7.29亿亩次、病害发生3.54亿亩次,低于近十年的平均值,但在这种发生条件下,防治强度仍高于近十年的平均值。从防治面积和发生面积的比值可以看出,2018年平均每发生1亩次,需要防治1.59亩次,防治强度大,用药仍处于较高频次。

她建议,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及种植者在选择农药时应将侧重点从高效、低毒、广谱向高效、低毒、选择性、生态友好和环境安全转变,使用农药的原则也应从速效、杀灭、随意混配向理智、谨慎、有效剂量、经济性转变。

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技术指导

根据当前广东省重大病虫发生形式,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主任江腾辉指出下一步广东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重点。当前,广东省秋玉米正处于营养生长期至抽雄期,各地要高度重视,抓好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防控工作。构建防控长效机制,落实属地责任和防控措施,充分做好药剂、防控器械等物资准备,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技术指导服务。同时,加大监测预警力度,按时保质报送发生防控数据,使各地相关部门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为害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继续强化培训宣传引导,提高防范意识和科学防控水平。

江腾辉强调,当前广东省水稻大部分进入齐穗期,是水稻穗期病害发生为害的重要时期,也是保障粮食产量的关键时期,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重大病虫防控属地责任,强化技术指导,确保全省不出现病虫大面积成灾为害。要求各地把晚稻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点工作来抓,保证安全科学用药,确保粮食生产和稻谷质量安全。

江腾辉还指出,各地要抓好抓紧中央救灾项目工作实施,高度重视物资招投标进程、资金拨付进度和项目绩效评价,确保项目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同步做好沟通落实工作、强化技术融合、主抓统防统治百县创建申报工作,根据病虫发生和防控信息为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做好指导服务。

代表现场观摩全程绿色防控

培训过程中,重庆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夏玉先现场介绍了广谱真菌杀虫剂的控害机理与应用,并讲解了生物防治减药控害的实施方案;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邓晓玲则详细介绍了柑橘黄龙病菌的传播规律及宿主范围,教授黄龙病的发病症状与识别特征,详细介绍了应对策略。仁化县农业农村局、南雄市植保植检管理站、龙门县植保站还分别就柑橘绿色防控工作、水稻重大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和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补助资金使用进行了专项汇报。

与会人员还抵达南雄市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基地和仁化县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学习绿色防控技术的正确应用,并考察稻田天敌昆虫、虫生真菌等防治手段以及柑橘壮梢美果综合方案的示范情况。

新闻推荐

龙门蓝田瑶族风情园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完成过半,预计明年春节前后开园 大手笔 田园美出新高度

龙门蓝田瑶族风情园的风雨桥已建成。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摄秋风送爽,蓝田秋暖。连日来,借着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东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