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惠报人接续奋斗践行“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以心为笔铸报魂

惠州日报 2019-10-16 09:31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员工参加“齐心协力”拓展项目训练。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报纸有魂,报人铸之,我以我心铸报魂!”这是年轻一代惠报人的铮铮誓言。

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惠报人始终不忘初心,接续奋斗,谱写了砥砺奋进、不懈努力的奋斗之歌。从“纸与墨”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走过七十载岁月,变化的是技术,不变的是惠报人对新闻理想的薪火传承。

新闻是有温度的,文字是有力量的。惠报人的足迹遍及惠州的大街小巷,笔触覆盖社会千姿百态,声音传遍城市四面八方。在万里之外的维和部队营区,在“98抗洪”前线,有惠报人的身影;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抗击“非典”第一线,有惠报人的声音;在“全媒体海洋行”“高质量发展县区行”等大型报道中,有惠报人的激情。惠报人不讲条件、忘我拼搏,向读者奉献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报道。

哪里发生险情,哪里就有记者们逆行的身影。去年的“8·30”洪灾中,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一批年轻记者深入灾区和泄洪一线采访,他们不辞劳苦、克服困难、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推出了一批有分量、有温度、有深度的报道,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80后摄影记者李松权,因采访车辆不足、私车公用前往白花镇采访,车辆被水浸泡毫无怨言;90后文字记者杨熠,因灾区断水断电信号不稳,为不耽误发稿,他用手机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几千字的文稿,想方设法把稿件及时传回报社,将被洪水隔绝的重灾区情况第一时间告知外界。在采访期间,两位记者除了完成采访任务,还积极参与灾区救援工作,与驻惠官兵乘坐冲锋舟前往救助一名离预产期只有10多天的孕妇,在临时安置点充当志愿者为老人孩子烧热水、泡方便面,安置被救出来的人休息。那一宿,他们基本上没有睡,第二天一早,他们又投入新一天的采访中。

去年8月31日,白盆珠水库第一次开闸泄洪,年轻记者邱若蓉和汤渝杭匆匆赶往白盆珠水库。雨实在太大,刚下车就已全身湿透,由于没带轮换的衣服,在一整天的采访中,从白盆珠到惠东县城,记者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当天回到报社,他们穿着湿漉漉的衣服赶稿,椅子湿了、地上也滴满了水,就这样他们一直忙到晚上11时才离开。

去年9月16日,风王“山竹”席卷而来。强台风登陆前夕,海边的风越刮越猛,记者邱若蓉、欧阳德辉迎风直播现场情况,因风力太大,说话断断续续,依然坚持报道。还有的记者家中遭受台风侵袭,一片狼藉也顾不上打理,仍深入灾区挖掘救援故事;有的记者在停电受困的情况下,抓紧把稿件写好发回给编辑部。

类似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以心为笔,与城同行。新一代惠报人始终坚守新闻人的理想和情怀,用手中的笔描画这个美好的时代。采访部首席记者戴建,平均每年采写稿件四百多篇,多次荣获各类新闻奖,他常常调侃自己“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去采访的路上”;评论工作室主任白璐,为了工作多年主动放弃公休假,撰写的评论多次受到市领导好评;要闻部主任李建国,常年从事夜班工作,从业20年来,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下夜班是迎着晨曦回到家的。

用双脚丈量大地、用镜头记录社会、用思考实现创新、用本领书写时代,是新时代惠报人对理想信念的守望。

惠州日报记者周 觅

新闻推荐

启懋公司惠东白花项目计划引进国内外最新工业工艺 总投资6.9亿建环保智能科技工业园

“我们正抓紧报建手续推进和跟进工作,预计2个月内即可动工建设。”站在惠东县白花镇太阳坳工业城的工地上,惠州市启懋高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