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多办好事善事 情系民生传递爱
①惠州日报记者深入基层关注民生。②“广东好人”古槐基事迹宣讲会引发广泛关注。③身患MERS康复的韩国籍金某出院(手捧鲜花者)接受媒体采访。④“扭扭车女孩”代薇如今能行走上学了。⑤惠民帮办贴心服务市民。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姚亚超 王建桥 方炳徐 摄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70年来,一代代惠报人赓续红色血脉,发挥党报独特优势,深情守望脚下这片热土,矢志守护惠州这座城市,认真履行一个地级市主流媒体的职责和使命,以心为笔,与民同心,与城同行,打赢重大疫情舆论引导战,挖掘身边好人,传递正能量,用心传递爱与温暖,用行动肩负起媒体社会责任。
惠民在线
打造网络问政“惠州样本”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网络问政联系两头,一头是党和政府,一头是人民群众。党委、政府需要更好地公开信息,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纾解民忧,汇集民智、凝聚民心;人民群众则需要更方便地向有关方面问政策、问政事,乃至对话诉求、建言献策,参与社会共建共治。
为更广泛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惠民在线论坛出炉。这是一档网络视频直播访谈栏目,由市纪委、市委办、市府办、市委宣传部主办,由市工信局、市信访局、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惠州广电传媒集团承办。2008年8月14日正式开播,每期节目一个小时,定期邀请市领导、市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县区一把手做客演播室和网友们面对面交流,是党委、政府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良好渠道,也是市民网友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重要通道,成为网络问政“惠州样本”的展示窗口。
记者了解到,栏目开播至今已成功播出196期,成为惠州网络问政一个重要的平台,惠州也因此两度荣获“广东网络问政年度城市”称号。
节目中,主持人引导嘉宾与网友在线互动交流的同时,相关单位工作人员也会同步在线,以文字方式做出答复,确保网友发言最大限度得到回应。为集中呈现每一期精彩内容,今日惠州网还制作了“惠民在线”专题页面,给网友提供了一站式的上网体验。
惠民在线论坛是惠州网络问政的重要平台,迎来国内众多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人民日报》曾刊登《惠州网络问政惠泽民生》的报道,称市民上网“灌水”“拍砖”,党政领导网上问政,在惠州已成为常例,“惠民在线”成为政府沟通民意的有效渠道。如今,惠州的网络问政走在广东甚至全国都走在前列。
弘扬正气
挖掘身边好人传递正能量
做好正面宣传,作为惠州这座城市的主流媒体责无旁贷。近年来,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惠州日报》《东江时报》等媒体深入挖掘身边好人,传递社会正能量,营造了和谐安宁、弘扬正气、催人奋进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古槐基是惠东县安墩镇人,1952年出生,1975年复员回到家乡,开始扎根梅坪教学点任教。为了山区里的孩子,他独自坚守了35年,放弃了去惠东县城工作的机会,放弃了与家人一起生活的机会。
2009年,得知古槐基的事迹,《惠州日报》《东江时报》先后组织记者进行深入全面的采访报道,古槐基的事迹很快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惠州也掀起宣传学习践行古槐基先进事迹高潮。2012年,古槐基荣登“中国好人榜”,成为惠州市首个登上“中国好人榜”的公民。
之后,《惠州日报》《东江时报》挖掘的“中国好人”“广东好人”“惠州好人”越来越多。
2006年,曾彩香的丈夫确诊患肝癌,治疗期间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亲友、同事等近50人共20万元债务。为了还债,她一个人最多曾耕种25亩地,农忙时在田里没日没夜地干农活,农闲时就去打散工,将欠款一笔一笔归还。
2014年,《惠州日报》《东江时报》对她的事迹进行全面报道,曾彩香用坚韧不拔的毅力还清所有债务的事迹在惠州大地上传播开来。2017年曾彩香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同年12月获评“中国好人”;2018年,她的家庭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家庭”。
近日,记者联系上了曾彩香,她告诉记者,媒体的关注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是媒体的关注,或许现在我还在田间地头里忙活,其实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做我应该做的事情。”曾彩香说,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人士也给了很大的帮助,孩子也长大参加了工作,生活压力减轻了很多。社会的关注也赋予了她更多的社会责任,曾彩香表示,如今只要有时间,她就参加公益活动。两年前,她还当选村妇联执委,“今后镇里的妇女、儿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就尽力去帮助他们。”
抗击MERS
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
2015年6月26日,随着国内首例输入性MERS患者金某痊愈出院,一场备受关注的惠州中东呼吸综合征阻击战取得重大胜利。在整个抗击MERS的报道中,《惠州日报》快速反应、精心策划、有序报道,成功组织实施了一场舆论引导战。
从5月28日发现病例的那一刻起,《惠州日报》记者在一个月时间里,一直坚守在报道的第一线,在采取防护措施下与患者接触,与一线医疗工作者交流,采访院士专家,以自己的笔记录下包括医务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各界抗击MERS的各个重要时刻、重要场景、重要发布,及时、准确、有序发布权威信息,让主流舆论跑在了谣言和小道消息前面,打赢了一场漂亮的舆论引导战。
提起凌云,读者朋友们应该并不陌生。他是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收治我国第一例确诊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的病区负责人。近日,《惠州日报》记者再度联系上凌云。凌云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他仍坚守在重症医学科,主要负责重症病人的抢救和救治工作。
回忆起抗击MERS的点点滴滴,凌云仍记忆犹新。“自从抗击MERS过后,我们总结经验,整个团队对它的认识、救治和理念发生了改变。”凌云告诉记者,如今团队更加重视早期、动态和全面的防治措施,研究病人的心理变化及采取相关的施救措施。
此外,凌云还向记者透露,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了重症超声等一系列新技术,重症监护病房里也介入了相应的康复措施。“要把防控放在第一位,预防才是关键。”凌云坦言,尽管抗击MERS已成为过去式,但坚守在重症医学科仍然责任重大。“为了病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冲在一线。”
惠民帮办
便民服务进社区获点赞
帮助农民工免费看电影、回家过年;采编人员组成帮办义工联盟、进社区服务万千居民;为身处困境的人和身怀慈善梦想的人牵线搭桥;“小梦想·微慈善”为数百人圆梦;打造惠州志愿服务“总调度室”,全市志愿者及志愿服务队伍有了自己的家……10年来,《东江时报》不仅大力报道各类志愿者团队,展示志愿服务精神,更策划了多个志愿服务行动,打响了“惠民帮办进社区”“小梦想·微慈善”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赢得了市民认可。
2009年11月,《东江时报》以“惠民帮办”版为平台,组建以东江时报采访中心记者为主要成员、以公开招募的帮办义工为骨干的“东江时报帮办义工联盟”,至今成员已有100多人。东江时报帮办义工联盟联合今日惠州网等开展了“东江时报进社区,惠民帮办帮到家”活动。该活动如今已升级为“文明创建齐参与,惠民帮办进社区”,已走进惠州市200多个小区,提供各种志愿服务,方便万千居民。据了解,该项目入选首届珠江公益节“双千一百”评议活动“千个公益项目”。
随后,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领导的支持下,依托惠州新闻网,建立“惠民帮办+”社会服务网上超市,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团结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在网上超市推出记者帮帮团、律师帮帮团、求学帮帮团、名医帮帮团、找房帮帮团、鹊桥帮帮团、爱心帮帮团、鉴定帮帮团、爱车帮帮团、邻里帮帮团等10大公益帮办矩阵,为市民服务。
爱心帮帮团成立后,联合其他志愿服务组织,先后为12户因交通事故而致残致困的家庭送上慰问金,为省级贫困村龙门县龙潭镇石莲村有听力障碍的老人赠送30台助听器,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赠送10辆自行车。在2018年8月、9月的连日暴雨致灾、台风致灾面前,联系专业志愿救援队,临时组建“惠民帮办+”紧急救灾救援志愿服务团。
传递爱心
帮困难群体重获新生
《惠州日报》自创刊起,从始至终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运用媒体的号召力,呼吁更多爱心,帮助他或他们走出困境重获新生。
说起谭杰,很多市民并不陌生,他是“广东好人”、惠州“美德少年”。在获得这份荣誉之前,他还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2013年,谭杰的母亲患上肌肉萎缩症,年仅10岁的小谭杰独自扛起照顾瘫痪母亲的重任。2014年,《惠州日报》记者关注到了他的孝心故事并进行了多篇报道,此后谭杰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
2015年,谭杰的母亲突然离世,一时之间,谭杰的生活、学习如何继续,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为了帮助小孝子谭杰,在市领导的关怀下,谭杰的落户、监护人的落实、小升初的安排、生活费募捐等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
如今,谭杰已经读高二。记者从谭杰阿姨李勉秀口中得知,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关心与帮助下,谭杰已经走出了伤痛,性格也开朗了很多,学习、生活状态都挺好。“如果不是《惠州日报》《东江时报》的持续关注,谭杰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生活。”李勉秀说,谭杰虽然失去了母亲,但是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也让他拥有更多的“亲人”。
记者了解到,为回馈社会热心人士的关爱,只要有时间,谭杰就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现在谭杰还给自己定了目标,想要考上大学后去当兵。”李勉秀欣慰地说。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2014年9月,《惠州日报》一篇《靠扭扭车行走的11岁女孩》的报道让很多人认识了“扭扭车女孩”代薇。从2014年到2018年,《惠州日报》《东江时报》记者先后数十次走进代薇家,追踪报道这位靠扭扭车行走的残疾女孩自强自立的故事。
2014年9月19日,《惠州日报》报道见报次日,在仲恺高新区宣教文卫办的帮助和协调下,代薇顺利地背上书包上学了。2015年3月,经《东江时报》报道,代薇的故事被人民网、央视新闻、腾讯网等全国各大网站、电视台转载转播,不少医院主动与代薇父母联系,父母决定带代薇到北京求医。同年9月,经爱心人士资助,代薇在稳固器的帮助下站起来,不用再依赖扭扭车了。此后,代薇的复健也牵动着市民的心。
因为持续深入的报道,《惠州日报》《东江时报》的记者们都和代薇以及她的家人成为了好朋友。近日,《惠州日报》记者再次联系上代薇,她已经成长为一名16岁的花季少女了。她在仲恺平南小学就读6年级,拄着拐杖就可以行走了。因为妈妈做月嫂经常不在家,懂事的代薇就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每天骑三轮车载着他们上学放学,中午回家给他们做午餐,晚上还要帮弟弟妹妹检查作业。
代薇告诉记者,学习上虽然有些吃力,但她会继续努力,现在的心愿就是考上初中。此外,她现在爱上了绘画,坚持学习素描已有一年之久。“我很感激给我写报道的哥哥姐姐们,是他们持续的关注和报道,让我摆脱了扭扭车,可以直立行走,也是因为他们的报道,让我能够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和救助,从刚开始家里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到如今妈妈做了月嫂,家里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护航高考
“爱心车”免费接送考生
为方便和保障考生及时到考场,《东江时报》从2007年至2017年组织、参与开展“高考爱心车”护航高考行动,征集“高考爱心车”免费接送高考考生往返考场,为高考考生献一份爱心。
惠州安利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黎秀玲从2008年开始就组织志愿者参与“高考爱心车”活动,她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多年来《东江时报》“高考爱心车”活动的坚持不懈,才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爱心车主的行列。“如今每年高考期间,出租车、私家车都会加入爱心车行列,这种氛围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高考爱心车为高考生提供的便利和服务,也让很多考生至今难忘。“我是市三中的毕业生,《东江时报》连续多年组织了高考爱心车为考生送考,市三中很多届考生包括我都从中受惠。”已经参加工作的廖玉梅说,每到高考,都有一批批“高考爱心车”停在市三中门口接送考生,成为一道风景线,“不管晴天还是下雨,司机都是提早在那等,帮了考生和家长的大忙。”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张荟婷
新闻推荐
郭喜忠文/图西乡有个麻布村,石岩有个麻布村。有人问我:“忠哥,怎会有两个一模一样的麻布村?”每次,忠哥都会告诉他们:“石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