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镇严汉南30余载坚守民间雕刻艺术 为木头赋予灵魂 以匠心诠释初心
雕刻,是一项技术活。一块块木头看似简单,要将其魂雕刻出来并非易事。这需要对木质属性有一定掌控,木头软硬度、有无裂纹,工具如何选择等,均考验着雕刻师的技艺。平潭镇的严汉南就是一位民间木刻师傅,他热爱雕刻,从11岁开始就坚守民间雕刻艺术,30多年来以一颗匠心诠释了初心。
11岁起跟随父亲学习木工雕刻
严汉南生于1977年,没读过美术专业,可关于雕刻的一切,他几乎都能用刻刀灵动地呈现出来。从山水花卉到鸟兽神灵,从文艺范儿的各式画作,再到庄重的公祖神像,他用各式刻刀,将一幅幅平面画作立体地复刻至木材上,栩栩如生。
“我的技艺传承于我父亲。父亲当年是村里的木匠,也学过雕刻。在父亲影响下,我自小对雕刻充满了浓厚兴趣,并因此入行。”严汉南11岁开始跟着父亲学木刻,从此与木刻结下不解之缘。经过30多年的磨炼,如今他的雕刻技艺越来越娴熟,但他依然精益求精。这些普通毫不起眼的木头,经过他手,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被赋予了灵魂和生命。
刻刀对于木刻师来说就像是“武器”。记者在严汉南的雕刻工作室看到,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里,几十把刻刀整齐排列。有的刻刀柄上的新漆还没褪去,有的已经被磨得发亮。
已为客人雕刻400多件木制品
严汉南说:“从一幅公祖画像,到神像的出炉,要经过挑选木头、画线、雕刻、上色等好几个步骤,整个过程需半个月。”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各式各样的公祖、佛祖,造型有骑马、站立、正坐、拿刀、拿斧等。有一次,在龙川沱城天后宫做一尊玄天上帝神像,因神像的造型是左脚踏龟、右脚踩蛇,这些龟蛇造型让他费尽心思,几易作品,用了近一个星期才做出想要的效果。
经过长期积累,严汉南对雕刻神像了然于胸,只需客人简单描述,他就可以雕刻出来。即使是比较小众的神像,只需给他一张照片,他就能雕刻得惟妙惟肖,于是名声也逐渐传开,不少客人慕名而来。在从事雕刻艺术的30多个年头里,他为来自河源、惠东、博罗、深圳等省内多地客人雕刻了400余件木制作品,同时兼顾祠堂、庙宇或古建筑外观修复等纯手工活。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手工木工雕刻师越来越少,而这项手工技艺,永远有它值得流传的价值。严汉南从墙边拿出一个牌匾,说是他大女儿用器械雕刻的。他说,机器雕刻虽然快速,节省人力,但无法像人工雕刻一般,做出浮雕里需要镂空处理的细节。少了这个细节,浮雕就不立体、不逼真。这也正是人们更青睐于手工雕刻的原因。
一个好的作品,值得让雕刻师迫不及待地与别人分享,而一手好的技艺,也应该不断地传承下去。严汉南从小就培养女儿往美术方向发展。如今大女儿是一名大学生,假期在家也有进行雕刻创作,这让他觉得这个手艺后继有人。
惠州日报记者邓 青 通讯员叶文静 陶月圆
新闻推荐
惠州日报讯(记者谢宝树)缺内涵少联动,博罗乡村如何发展“诗意经济”?引进难流出易,博罗如何破解人才被“虹吸”?昨日,本报“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