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送情报从未失手博罗廖志华13岁加入东江纵队,征战足迹涉8省
抗战老兵廖志华。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 摄
人物名片
廖志华,男,1931年出生,博罗县罗阳街道九村人。1944年,年仅13岁的他加入东江纵队,担任情报员、警卫员,15岁随部队北撤至山东烟台、17岁参加淮海战役……他的足迹遍及广东、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8省,行程达1万多公里。1962年,他回到家乡博罗,后担任县卫生局局长直至离休。
“加入东江纵队,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祖国作出贡献,是我一辈子最骄傲的事情。”日前,记者来到家住博罗的抗战老兵廖志华家。88岁高龄的廖志华身体依然很硬朗,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他走进房间,从一个小盒子里拿出一枚枚勋章,向记者展示并讲述他在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
13岁加入东江纵队
1931年4月,廖志华出生于博罗县罗阳街道九村一个贫困家庭。当时家里穷,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仅上了3个月学的他主动辍学,开始了长达6年的打短工生活。
据廖志华回忆,他7岁时,日军入侵博罗,为非作歹,村民流离失所。“一定要把侵略者赶出去,让大家吃饱饭。”1944年,廖志华毅然加入东江纵队第四支队,成为了一名通讯员。那一年,他只有13岁,是战友口中的毛头“小鬼”。
回忆起当年,廖志华情绪激昂:“刚参军时虽然条件艰苦,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但抗日的信念从未动摇过。”因年纪较小,且对周边地形较为熟悉,廖志华在参军的前两年一直负责通信和情报工作,以及护送香港爱国同胞到解放区的任务。
在东江纵队,廖志华感到特别温暖,部队首长对战士十分关心和体贴,当地群众对东江纵队特别拥护。他说,当时东江纵队很艰难,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食用盐短缺,部分战士患上“夜盲症”。为了消除“夜盲症”,当地百姓用棉袄浸盐水后晒干,再穿着棉袄,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将浸有盐的棉袄送到部队。
情报藏草帽躲过鬼子搜查
在负责通信、情报工作过程中,廖志华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将情报安全送出去。
至今,廖志华还清楚地记得,1945年3月14日中午,在当时的增城正果镇,他接到一个任务,要把重要情报送到龙门一交通站。“接到任务后,我将情报卷成条夹在草帽边缝里,穿着布衣和草鞋,手拿鞭子,佯装成放牛娃,一路谨慎前行。”廖志华告诉记者,在他刚走了一个小时左右,就碰上了一队正在巡逻的日本兵,足有十余人。
“日本兵很残暴,如果这个时候掉头,一定会被日本兵开枪打死。考虑到这一点,我故作镇定,继续走路,可就在这时候一个日本兵突然走了过来,一把抓住我胸口的衣服,扯来扯去,询问我是不是红军。”当时内心害怕的廖志华知道自己一旦露馅就必死无疑,于是他假装无辜和害怕,说自己是本地人,只是一个放牛娃。“因为我把情报藏在帽子里,敌人也搜不出东西来。”靠着迥异于年龄的沉着、冷静,廖志华机智地骗过日本兵的搜查,最终安全地把情报送出去。
类似的危险任务,廖志华已不记得经历过多少次了。当时,为了躲避日军的巡查,送情报的路线和交通站的位置都是不固定的。“有时设在猪圈,有时设在柴房,条件很艰苦,但我执行任务时没有一次被抓住或露馅。”廖志华说,他送情报从来没有失手过。
三天三夜赶路接应南下部队
因为不怕苦不怕死,人也机灵,任务完成得好,时任东江纵队第四支队长阮海天把廖志华调到身边做警卫员。
闲暇时,阮海天经常教廖志华认字,教导他要不怕苦、不怕累,革命是为了人民,进一步坚定了他的抗日信念。
1945年2月,东江纵队司令部迁至博罗罗浮山,司令部设在冲虚古观,政治部设在白鹤观,军政干校设在澜石村果园村民小组,对外联络处则设在朱明洞。廖志华随队住进了罗浮山的冲虚古观。同年8月,由司令员王震率领的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遵照党中央指示抵达赣南、粤北。为迎接359旅南下支队,并为他们进军广东充当向导,廖志华连续三天三夜赶路,赴目的地接应。为避免暴露,中途累到不行的时候,他也只能到山上找个隐蔽处歇歇脚。
子弹穿过大腿仍抢救伤员
1946年6月,东江纵队主力北撤至山东,廖志华也随队离开家乡,北上山东烟台,参加了淮海战役、济南战役等战役。
随队北上后,廖志华被组织送往山东华东军政大学学习医学知识,好学的他很快被派到两广纵队二团担任卫生所所长。淮海战役时期,廖志华本可在后方救援,但他毅然决定到一线抢救伤员。“子弹无眼,在前线救援,医护人员就只能利用壕沟等地形、地势避开子弹。”有一次,他还是没能避开,“中了一枪,子弹穿过我的右腿,我赶紧包扎一下继续抢救伤员,腿上现在还有当年子弹留下的伤痕。”
后来,廖志华转业到了湖南的一个县担任卫生局副科长,同时兼任当地人民医院院长。1962年,他回到家乡博罗,担任县卫生局局长。转业到地方后,廖志华兢兢业业工作,一直保持着革命精神,为老百姓干了很多实事。
退休后,廖志华继续发挥余热,担任东纵边纵博罗县老战士联谊会会长、名誉会长,以及博罗县东江纵队文化研究会会长,致力于推动东江纵队老战士的联谊互动及资料保存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看到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廖志华由衷感到高兴和自豪。“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不仅要铭记历史,也应该开创未来,多干点事,多为国家出力。”廖志华说。
记者采访当日,在深圳工作生活的廖志华小女儿回到惠州。“小时候父亲跟我们讲的最多的就是他曾经的戎马故事,经常告诫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廖志华小女儿说,父亲的抗战精神一直激励着家族年轻一辈努力拼搏,为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新闻推荐
△博罗县长宁镇强信建筑工程部遗失营业执照正本,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2441322MA4WQM62X7,声明作废。△博罗县园洲镇张青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