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奋斗史诗激发磅礴力量
城市荣誉
“国字号”荣誉奏响奋进强音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长安杯)……这些年来,惠州摘取了一连串“国字号”荣誉,这一个个充满含金量的荣誉也让惠州声名远播,给市民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2001年
获评“国家卫生城市”
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999年3月,惠州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2001年10月23日,全国爱卫会发文,命名惠州市为“国家卫生城市”。2001年1月,惠州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2年
获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获评“国家园林城市”
2002年2月7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授予惠州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2年3月13日,国家建设部命名惠州等10个城市为第6批“国家园林城市”。
2013年
罗浮山获评国家5A级景区
2013年12月19日,罗浮山景区获批国家5A级景区,成为惠州市首个、广东省第九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罗浮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不仅大大提升了罗浮山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而且进一步优化了惠州市旅游景区结构,为惠州市旅游景区树立了标杆。
2014年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2014年9月25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惠州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惠州成为广东省继广州之后第二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城市。截至去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59%,森林蓄积量达3661.29万立方米,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43.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85平方米,建成了“山环水绿,绿廊穿梭,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惠州,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融共赢的新路子,实现了美丽与发展共赢、生态与经济齐飞。
2015年
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5年10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将广东省惠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至此,惠州成为继广州、潮州、佛山、肇庆、梅州、雷州、中山之后广东省第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惠州不仅多名山峻岭、汇江海湖泉,更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自秦汉以来共有数以千计的文人雅士来此居住生活。自古以来,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名人辈出,为岭南名城、粤东重镇。惠州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使得惠州散发着愈发璀璨的光芒。
2017年
夺得全国综治领域最高荣誉“长安杯”
2017年9月20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在北京落下帷幕,惠州市受到中央表彰,连续第三次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夺得了全国综治领域最高荣誉“长安杯”。近年来,惠州市先后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荣获国家“五五”“六五”普法优秀城市、全国首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惠州市综治工作(平安建设)经验做法还被《法制日报》、《长安》杂志、长安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并得到中央、省领导的高度肯定。
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在提升城市内涵上,惠州人民的脚步从未停歇。早在1999年,惠州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从创新常态化管理机制入手,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转变。2008年12月28日,中央文明委公示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惠州榜上有名,位居6个地级市之首。2009年1月20日,惠州以地级市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区)”称号。2015年,惠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网发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惠州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四连冠”是一个句点,也是一个起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了惠州力量、激发了惠州能量、引领了惠州风尚。
2018年
惠州西湖获评国家5A级景区
1954年开始,惠州西湖开始进行整治和建设,造林绿化,以湖养湖,以园养园,修葺保护旧景点、古名迹。之后,开辟红花湖、高榜山,恢复菱湖、鳄湖、丰渚园等景点,种植观赏树,改造林相,美化灯光夜景,使惠州西湖重获生机。1987年,中共惠州市委对《惠州西湖名胜区总体规划》作出重大修改,并以此为契机带动生态环境保护。
2012年6月28日起,惠州西湖全面免费向游人开放。属于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一部分的红花湖景区创建于1991年,1994年正式对外开放。2018年10月29日,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正式授予国家5A级景区称号。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
重要设施
力推设施建设助惠州发展
白盆珠水库功能调整;惠州港建成国家一类口岸;惠州机场建设发展按下“快进键”……通过梳理不难发现,在70年发展历程中,惠州市持续大力推进口岸、交通网络等重要设施建设,助力惠州腾飞。
白盆珠水库是广东省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白盆珠水库是广东省大(I)型水利枢纽工程,于1985年8月建成。1987年,白盆珠水库工程通过全面验收合格。水库工程建成后以防洪、灌溉为主,还可用于发电、航运等。水库集水面积达856平方公里,最大防洪库容12.2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7.47万亩。水库在枯水期可调节下游供水,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
白盆珠水库电厂建在主坝下,装机容量2.4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8600万千瓦时,建成投产后即开始发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日益紧张,为了进一步发挥白盆珠水库的调蓄作用,2004年3月,惠州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调整白盆珠水库功能的通知》,决定将白盆珠水库的功能由防洪、灌溉、发电、调节供水调整为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
惠州港成为国家一类口岸
1982年6月24日,国务院批准增开澳头港至香港客运航线,澳头港口岸被列为一类开放口岸开始实施建设。1987年5月,国家交通部同意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澳头港务监督局。1989年8月8日,澳头港正式开港启用,并举行隆重开港仪式。
1990年5月25日,惠州港深水码头实施定向爆破成功,标志着惠州港的开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当时,《惠州日报》前身《东江报》对此专门做了重点报道。1992年10月28日,惠州港一期工程两个3万吨级泊位和1个1万吨级泊位建成投产,澳头港正式更名为惠州港。1993年4月17日,惠州港被国务院批准对外籍船舶开放,正式成为国家一类口岸,当年货物吞吐量达54.2万吨。
2005年12月,惠州港与和记黄埔“联姻”成功。2007年2月,惠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合资合同签约运作,成为惠州港迈向国际化港口的重要里程碑。目前,惠州港已形成“一港四区”(荃湾港区、东马港区、惠东港区和内河港区)格局。
广梅汕铁路改写惠州无铁路历史
在铁路建设方面,1989年1月28日,广梅汕铁路常惠段开工奠基仪式举行。1991年5月30日,广梅汕铁路在惠州隆重举行开工典礼。1992年7月1日,广梅汕铁路正式开通货车,同年11月1日开通客运,从而改写了惠州没有铁路的历史。
1996年1月30日,地处江北的惠州火车站客运大楼投入使用。2003年1月10日,惠州火车北站新站场正式启用,6月1日更名为惠州站,原惠州站更名为惠州西站。2013年12月28日,厦深铁路正式通车,惠州进入高铁时代。
据了解,广梅汕铁路形成横贯广东东、西部地区的运输大动脉,既可与内地铁路沟通,又可直达黄埔、湛江、汕头、惠州深水港及深圳口岸,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外引内联发展经济的重要运输通道。
惠州机场建成并恢复民航
与惠州港、铁路建设相比,惠州机场的发展态势同样喜人。1953年,空军惠阳平潭机场建成,为战备机场,隶属航空兵部队管辖。1985年4月12日,空军惠阳平潭机场开通航空联运服务。1993年2月改名为惠州机场。2002年,空军惠州机场取消民用航班。2004年11月,解放军总参谋部正式批准“惠州机场恢复民航”。2009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批复,同意惠州机场实行军民合用。
2015年2月5日,惠州机场正式恢复民航服务。《惠州日报》对此进行了图文报道。自复航开始,惠州机场就按下了“快进键”。目前,惠州机场已由通航初期4个航空公司运营6条航线,增长到由12个航空公司共同运营36条航线30个航点,航线网络覆盖了全国53%的省会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的华南、华东、华北主要城市。截至10月3日,惠州机场今年以来的客流量已达200万人次,同比增长43%,创下历史新高。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勇立潮头
农业大市蝶变经济强市
根据惠州年鉴统计数据显示,1949年惠州的GDP仅约1.12亿元,2018年超过4000亿元;1949年惠州的人均GDP仅为109元,2018年超过8.5万元;惠州的三次产业结构也从1978年的55.8∶20.8∶23.4,转变为2018年的4.3∶52.7∶43.0。从这些数据的背后,我们可以窥见,70年间,惠州经济社会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时间回到上世纪60年代。1969年12月,无线电厂在西湖景区孤山筹办,把孤山茶厅、六如亭、点翠洲改作车间、办公室和宿舍。1970年3月,无线电厂建成。这是惠州市第一家电子工业企业,开创了惠州发展电子工业的先河。
1980年,原惠阳区机械局电子科的几个干部,凭借5000元贷款组建了惠阳地区电子工业公司,开始了TCL早期的创业。1981年,惠阳地区电子工业公司与港商合资成立了“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这个当时注册资本620万港币,员工不到300人的小企业不仅是中国最早的13家合资企业之一,也是今天千亿企业TCL集团的前身。如今,TCL集团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全球性规模经营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之一,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为了夯实工业,1984年,惠阳地委提出“办实业,打基础”的发展思路,提出要“松绑冲关卡”,大力调整工农业生产比例,以引进“三资”企业为重点,着力建立和发展外向型工业体系,打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这步“办实业,打基础”的棋,为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促成了当年传统农业边陲地区向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石化产业基地“华丽转身”,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让“工业强市”之梦渐行渐近,发展质量和效益双双提升。
惠州日报记者黄岸媚
新闻推荐
10月9日晚,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的“我和我的祖国”——2019年惠州市惠东渔歌专场晚会,为破解非遗文化传承难题提供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