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市首个ICU到青年医学人才摇篮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焕发“国字号”战斗力
重症医学科主任凌云(左一)带队查房。
护士在护理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
配置齐全的重症医学科病房。
大门缓缓打开,这里非常安静,大多数病人都处在镇静或昏迷状态;这里又异常忙碌:查房、翻身、擦身……床边复杂的仪器一旦显示出微小变化,医生和护士们当即快速反应,生成战斗力。
这里,是惠州市最早成立的综合ICU——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是拥有6个“国字号”的重点专科。历经17年的发展,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先后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护理示范病房”、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全国“巾帼文明岗”以及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称号,科室主任凌云获得“中国好人”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这是一支英勇善战的年轻队伍,经受过抗击“非典”、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考验,承担着全院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监护和救治工作。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35岁以下青年占比全科医务人员的79%,正是这支年轻的队伍,为患者守住了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撰文:廖钰娴张娜妹曾宁
图片: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提供
艰苦创业
填补惠州医学史一项空白
在21世纪以前,“重症医学科”在国内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直至20世纪末,北京、上海等地的综合医院开始成立重症医学科,作为现代医学发展支撑的这一学科才在国内开始起步。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凌云记得,2000年,医院决定筹建重症医学科,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他被选派去组建这一新的学科。
“作为学科组建的负责人,当时压力很大。”凌云坦言,当时即便在全省范围内,重症医学科都尚属新鲜事物,“大家都没有经验,也没有专科知识。”
“是共产党员就该把重担挑在肩。”面对全新的挑战,凌云感觉到了肩上的压力,却从未退缩。创业是艰难的,对于凌云来说,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关于重症医学科的一切他都必须从头学起。
于是,查资料、翻书本、钻业务、学管理,挑选人手,设计病房,制定规范……当时已近不惑之年的凌云把满腔热情都倾注在了学科筹建工作中,朝着目标,勇往直前。
为了学习学科建设经验,凌云去北京“取经”了。在中日友好医院,37岁的他成了当时年龄最大的进修医生,却比很多年轻医生更刻苦。为了争取更多的实操机会,他总是提前把治疗器械用品准备好,随时准备上手术台。“当时就不顾面子了,只想多争取一些操作的机会,尽快完成进修任务。”
最终,凌云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6个月的进修学习任务,提前返回医院投入到学科筹建工作中。
对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乃至整个惠州地区来说,当时重症医学科的筹建并没有可供参照的对象。凌云牢牢记住了在北京的所学,“照葫芦画瓢”地将中日友好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在惠州进行复制。大到学科架构,小至一个器械收纳柜的设计,凌云都亲力亲为。
2002年2月,医院重症医学科终于正式开科了,填补了惠州医学史上的一项空白。
起步皆是困难。由于医院医疗用房紧张,最初重症医学科就“蜗居”在两栋楼的结合部,只有7张床位。当时的重症医学团队有6名医生,10多名护士。
“又想病人来,又怕病人来”,凌云坦言,最初重症医学科面临没有病人的窘境,同时也因为经验不足而焦虑万分。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外科重症患者,患者消化道感染非常严重,转到重症医学科以后就直接上了呼吸机。凌云记得,当时整个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护士都围着这个病人转,既兴奋又紧张,在3天的密切监护治疗后,这名病人就转入普通病房了。将病人送往重症医学科的外科科室医生观察了病人的情况后,也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这也是重症医学科的首个成功病例。
历经17年的发展,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已成长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护理示范病房、广东省临床重点学科、惠州市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单位及惠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委单位。今年6月,共青团中央等21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命名2017-201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决定》,公布2017-201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名单,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榜上有名。
走进重症医学科,如今这里已配备十万级层流洁净系统、中央监护系统、多功能床头双吊臂系统、多功能呼吸机、床边CRRT机、ECMO机、PICCO监测系统、除颤仪、床边心电图机、移动式便携式呼吸机、支气管纤支镜及全套清洗设备、物理降温仪、微量泵及输液泵若干等。科室基础配置15张重症病床,配备两个单间独立负压病房,两个四人病房,一个中央监护大厅。每床均配备最新多功能呼吸机、多功能中央监护系统、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全自动多功能病床、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等,具备了救治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优越条件。
妙手仁心
打赢全国首例MERS攻坚战
时间倒回到2015年5月28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我国第一例确诊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患者,一场与MERS的攻坚战拉开序幕。
此时,重症医学科成立已有13年,曾经参与抗击“非典”、禽流感等疫情。凭借多年的应急处理经验,重症医学科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规范、高效的应急机制,面对疫情的突然来临,能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迅速与医院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接轨,与医院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
收治MERS患者后,重症医学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配合省、市疾控部门及医院相关部办及各领域专家,第一时间做好了床位、人力、药物、物资等方面的准备,并以最短的时间接轨省疾控中心的安排,把病人收治在负压隔离病房,减少疫情的进一步扩张。
作为学科带头人,凌云第一时间冲上了第一线。大战面前,他开始沉着镇定地作出周密部署——从人员的防护装备,到负压病房的消毒,从医护人员的排班,到救护用品的配备,一切准备工作在他的指挥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短短两个小时,救护车到位待命,病人转移顺利,负压病房完成消毒,医护人员集合完毕,防护用品准备齐全。
这是中国抗击MERS的第一场战役。在一场会议后,重症医学科全体人员向医院党委递交了《抗击MERS决心书》,科室成员积极加入第一批医护团队。接下来的几天几夜,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坚守在病房里连续作战:采样、送检、询问、记录、开单、检查、下医嘱、与专家会诊、修定治疗方案……
经过30个日日夜夜的精心治疗,首例MERS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最终于2015年6月26日顺利出院。同时,凌云带领的重症医学科团队也创造了医护人员零感染、住院病人零感染、社会百姓零感染的佳绩,为救治MERS患者和防控疫情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事实上,自学科成立以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直以来都承担着惠州及周边地区重症病人的主要救治工作,多年来走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除了国内第一例确诊输入性MERS病例,重症医学科的“战绩”还包括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SARS)、2008年甲型流感(H1N1)、H7N9禽流感、2017年的广河高速重大交通事故等公共应急事件,作为重症病人治疗的主要单位,重症医学科取得了累累硕果。
在凌云看来,重症医学科的发展远未止步于此。“作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撑,重症医学科要持续追踪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不能落下脚步,这是很重要的。”凌云盼望,重症医学科团队能把现有的技能细化,更加重视治疗技术操作流程的规范化,“不但要能做,还要做好做精,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水平。”
在重症医学科争分夺秒的抢救中,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医疗服务的齐步并进。时刻守护在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上的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深谙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涵义。随着医疗卫生行业形势的不断改革发展,重症医学科修正、完善了一系列科室工作及诊疗流程,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以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改变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将精湛的医疗技术和爱心融入日常工作之中,把维护病人的尊严贯穿于日常的医疗过程中,更用心地做好每一项医疗工作。
砥砺前行
搭建优秀青年人才成长平台
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危重而紧急、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病人,复杂的各项治疗、检查,繁重而频繁的护理工作是这里工作的常态。与此同时,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面临着重重考验:操作多、工作量大、气氛紧张,病床使用率高、长期超负荷工作……然而,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护士总是不辞劳苦,毫无怨言,在工作中、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以科室为家、以同事为亲。
重症病人病情复杂,操作及治疗工作繁多,非一人可处理。在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下,重症医学科目前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诊疗规范和流程,倡导团队协作,规范治疗及抢救流程中的团队运作流程和分工,通过团队运作代替个人单干的传统救治模式,大大提高了抢救效率及抢救成功率。
面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重症医学科团队成员竭力做好每一件事,即便在休息时间,这里也经常能看到非值班的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
这是一个年轻的集体,全科35岁以下青年占79%。长期以来,重症医学科都很重视青年团队的建设,自2002开科后,便响应国家、团省委、团市委号召,开始创建“青年文明号”的活动。在学科带头人凌云的支持和“青年文明号”号长叶晖的组织下,以“青春·为生命护航”的创建口号为动力,经过全科努力,从市级“青年文明号”到省级“青年文明号”,一步一个脚印,于2019年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在完成繁重医疗任务的基础上,重症医学科认真切实地开展各项“保号创优”工作,以“青年文明号”活动为载体,把“人性化服务”“学习型组织”“知识型员工”等理念贯穿在各项活动中,紧扣“进步,分享”主题,立足本职,务求实效,在医、教、研等各项工作中取得较好成绩,叶晖多次荣获“广东省优秀团干”“惠州市优秀团干”称号,重症医学科团支部也多次被评为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在“青年文明号”的活动中,教学科研的积极性被激发,青年人才不断被培养和挖掘。据统计,重症医学科从开科至今,在青年团队里先后培养出8名科主任、16名护士长,将“青年文明号”活动推向纵深发展。“我们这个学科可以说是医院的"黄埔军校"了。”凌云笑言。
为了更好地提升医疗水平以及科室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重症医学科为科内医务人员搭建许多学习平台,制定了完备的人才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安排学习、进修、考核、教学等,调动科室成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立足临床,回归课本。
如今,重症医学科定时组织医务人员共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护理指南和技术,在保证医疗任务完成度的前提下,积极选派人员到全国各重点医院进修学习,安排人员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专题研讨会。同时,还积极鼓励年轻人才踊跃参加各项竞赛,在竞技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成长,我们要在教学和科研发挥年轻人的积极性,鼓励年轻人不断学习提升本领,这才是一个学科进步的核心动力。”凌云说。
■链接
盘点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获奖历程
2003年荣获惠州市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
2004年荣获广东省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
2005年荣获惠州市直年度“五四红旗团支部”;
2005年荣获惠州市“优秀护理集体”;
2005年荣获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2006年荣获广东省“优秀护理集体”;
2007年获得惠州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2009年荣获广东省省级青年文明号“三星级”称号;
2011年荣获惠州市卫生系统“优秀护理集体”称号;
2011年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星级动态管理“三星级”称号;
2011年荣获广东省“重点学科”称号;
2012年荣获广东省“巾帼文明岗”称号;
2012年获惠州市直2011-2012年度“五四红旗团支部”;
2012-2013年度复核评定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三星级”称号;
2014年荣获惠州市“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2015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模范职工小家”;
2015年荣获“院长嘉奖先进集体”;
2015年荣获医院“优秀护理集体”;
2016年荣获医院“优秀护理集体”;
2016年荣获惠州市“优秀护理集体”;
2016年荣获惠州市“抗击中东呼吸综合征优秀护理集体”;
2016年荣获医院《专科护理应急预案演练》比赛二等奖;
2016年荣获“护理技术创新奖”;
2017年荣获全国妇联颁发的“巾帼文明岗”;
2017年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
2017年荣获“全国优秀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2017年荣获医院“优秀护理集体”;
2018年荣获惠州市“优秀护理集体”;
2018年荣获医院“优秀护理集体”;
2018年荣获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2019年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称号。
新闻推荐
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 项目通过评审企业享8项扶持免场租有补贴奖励,企业入驻可获20万创业资金
免场租有补贴奖励,企业入驻可获20万创业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