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惠州房地产业发展及楼市调控政策变化 坚持调控不放松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惠州日报 2019-09-27 11:12

惠州房地产行业不断平稳向上发展。本版图片由惠州日报记者周 楠 摄

房地产市场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

展望未来,离不开回顾过去。回望惠州房地产行业发展,时间并不漫长。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浪潮席卷下,伴随着行业政策的不断变化,惠州房地产行业不断平稳向上发展。

在房地产行业调控中,政府采取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调控思路也从过去的“一刀切”逐渐转变为“因城施策”,同时更加注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力图构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自2016年进入调控期后,随着各项举措在动态化巡查和查处中的不断落地,惠州房地产市场不断恢复平稳理性,市场也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

到今年10月,调控政策文件三年有效期将至。市住建局强调,惠州市将坚持调控不放松,文件时限到期后会继续出台调控政策的延续文件,中间不会出现政策空档期。同时,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精准施策将成为下一阶段的调控主基调。

全国房地产业发展

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居住的房子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革。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有人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反映了我国渐进式改革的历程。从起步、发展、多次调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现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如何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现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向来是政府、企业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

全国进程

反映我国渐进式改革的历程

过去70年中,中国城镇住房制度经历了剧烈的变迁。房地产业也经历了多次重大发展,均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每次都呈现6-8年的周期性规律。

房地产行业萌芽期来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带来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财富迅速增加,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始兴建职工住宅,并以福利形式分配给员工。

1980年是重要的一年,也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元年。在此之前,我国所有的居民住房一律由国家政策分配,还不存在房地产市场这一概念。

这一年,邓小平提出“出售公房,调整租金,提倡建议个人建房买房”的总体房改设想,第一次把房子定义为商品,拉开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序幕。房地产正式成为了一个产业、行业。

1987年,深圳进行了中国改革开放首次土地公开拍卖,加速了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次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转让,使房地产作为商品流通有了法律依据,房地产行业进入商品化时代。

1991年,全国第二次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进行了24省市的房改,全国房地产进入起飞阶段。此后一段时间,房地产热点地区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南部沿海城市。直到1993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价格达到一个峰值,剧烈增长的价格催生了中国地产的首个调控政策。

四年之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受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行业也受到严重冲击。1998年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停止福利分配住房实行货币化住房补贴,改变了人们的住房消费观念,有效拉动了社会需求。

2000年,进入新世纪,房地产行业开始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期,市场的供需关系失衡开始显现,房价上涨。2003年后,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城镇化进程的带动下,房地产度过了十多年黄金发展时代。楼市虽然其中也经历了像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短暂的低迷,但在地方政府各类“救市”政策下,仍是向上发展趋势。

2010年后,政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密集的政策调控中,多地出台楼市"限购令"。2016年下半年,国家再度调控“限购限贷,限售限价”,收紧限购限贷政策,“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2017年后至今,调控成为了主基调。

惠州进程

伴随城市建设脚步跌宕起伏向上发展

在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浪潮席卷下,上世纪90年代初期,惠州住房也进入商品化阶段。打着“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惠州”的旗号,惠州吸引了无数淘金者到此开发房地产。惠州楼市迎来了一次热潮。

活跃在那个时代的惠州房企,主要以本土为主,购房群体也以本地自住为主。那时,由隆生企业开发的“竹树新村”小区是惠州的开发最早的一批小区。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惠州楼市一度进入了低谷。1993年下半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情势变化,国家出台了些列宏观调控政策,整顿金融秩序,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惠州的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较大的跌宕起伏,市场出现萧条,其中惠阳区和大亚湾楼市情况较为突出。

直至1998年,惠州楼市才又迎来一次跨越发展的浪潮。当时,石化等大项目的发展給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給惠州楼市带来了机遇。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发展,惠州的房地产行业进入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可以明显看到,2000年后,惠州房地产行业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

2004年,合生创展首进惠州,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外地房企加大了进驻惠州的力度。2006年下半年开始,众多房企开始发力。

2007年,受深圳客的影响,惠州楼市开发投资强势崛起,投资速度明显加快,房价继续走高。当年,隆生拿下金山湖花园1号小区“地王”。此后,随着金山大道贯穿惠州

市区的南北大动脉,金山湖片区开发时代逐渐到来。

好景不长,2008年-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国家金融政策不断收紧,楼市又一次进入了跌宕期。

2009年,莞惠城轨动工、沿海高速通车、摘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伴随惠州城镇化建设的进程的各种利好消息,楼市出现回暖。

此后,在2010年、2013年国家连续针对一、二线大城市出台了系列调控后政策,这给惠州房地产业发展带来又一次机遇。从2010年后,惠州迎来了品牌发展阶段。除本地企业隆生、金裕、光耀、方直等深耕外,外地企业中信、碧桂园、佳兆业、五矿、万科、保利、富力等陆续进入,给惠州带来多样化的产品,也革新了惠州市场的开发、营销理念。

因为一众品牌房企的加盟进驻,惠州房地产开发逐渐呈现出规模化、流程化和标准化的特点。惠州独特地理区位,以及大湾区发展前景被越来越多很多实力房企看中,不断加大开发深化品牌在惠州的影响力。

到2016年,与2009年类似,在莞惠城轨开通、赣深高铁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等诸多利好下,惠州房地产迎来了又一次高峰,无论新建住宅套数,成交面积、总成交金额都创新高。

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在湾区规划利好的带动下,惠州成为国内外品牌房企争抢的“香饽饽”。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百强房企中已有近70家布局惠州。这些房企的高频开发,将惠州市场推向高密度、高周期流转的阶段。在“短平快”的开发节奏下,一些有着成熟产品线的品牌房企,依托自身优势,将原有的产品线,经过差异化的调整,复制到惠州本地,带来了一批又一批标准化、流程化的产品。

新时代

房地产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

新时代下,房地产企业过去的发展模式备受挑战,未来能够抓住新时代“美好生活”诉求的房企才能更好更加站稳脚跟。这就要求房企既要抬头看天,在市场变化中洞察潜力机会,也要低头看路,结合自身禀赋寻求长远发展的路径,更要调整姿态,重塑企业核心能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相关报告,我国经济在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后,房地产市场也同时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当前,金融以“脱虚向实”、去杠杆防风险为重点发展方向,房地产行业也由此进入降负债、去杠杆和控风险周期,债权类融资不断收紧,对于依旧高度追求规模化的房地产企业来说,资金链压力愈来愈大。

在此情况下,不同规模的房企将呈现出多极分化趋势,全国性的大型房企在继续提升增量市场份额同时,还将进一步转型城市运营商,深化金融资本模式,实现产融结合。中型房企在继续提升新房开发销售规模的同时,依据自身资源积累和核心优势提升细分领域的运营能力。小型房企则受规模小、实力弱的影响,逐渐退出新房开发销售业务,围绕存量房市场转型为服务商。

楼市政策变化

房地产业行业的发展历程,往往是伴随着行业政策的变化。在过去20年的房地产行业调控中,政府采取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调控思路也从过去的“一刀切”逐渐转变为“因城施策”,同时更加注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力图构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利好期

政策红利叠加 楼市快速发展

2003年房地产出现过热的苗头,央行首次推出二套房提高首付,利率上浮等概念来抑制房价上涨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当年,住建部发布“国八条”,全国房价反弹上涨。

2007年天价地王频频出现,国家开始采用收紧金融政策,规定对于贷款的二套房,首付不低于四成,利率基准上浮1.1倍,加强外商投资房地产的审批。同时,央行加息、上调准备金利率,房价开始小幅下降,交易量也受到一定影响。

半年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房地产行业进入冰冻期。随后政府开始再度救市,央行调整个人房贷利率下限为70%,住宅首付两成起,开始第二次去库存。

2009年,房价止跌回升。当年全国房价增长率达到23%左右。一年后,调控拉开序幕,北京等部分房价较高的城市开始限购。

同时,政府开始加大保障房建设,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调控首付比例上调为30%起,二套房首付不低于50%,贷款利率基准利率上浮11个点以上,暂停三套以上贷款,全国房价开始下跌。

2012年,央行两次降准降息,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销售和地产投资回暖,房价回升。

2014年,央行、银监会公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调整房贷政策,二套房认定标准由“认房又认贷”改为“认贷不认房”。

2015年,3·30新政出台。央行、住建部、银监会联合发文,二手房营业税免征限期由5年改为2年;二套房商业贷款最低首付比例降至4成;公积金贷款首套房首付比例调整为20%,中长期贷款利率下降至4.9%。2010年后全国房价比较平稳基本不涨不跌。12月中央经济会议强调“化解房地产库存”。

2016年,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 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降低契税,出台营业税免征政策。同时央行再度降准,一二线房价开始大涨,三四线趋于平稳。

10月前后政府再度调控“限购限贷,限售限价”,一二线房价迅速降温。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长效机制”: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加强住房市场的监管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调控期

强势调控初见成效 市场恢复平稳运行

2016年10月,惠州市房地产主管部门牵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惠州市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提出稳房价、防风险、强管理等要求。

随后,房地产主管部门、发改、工商、住建等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文件,通过规范预售制度,完善房价备案机制以及动态化的市场巡查等手段,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各部门通过联动集中力量打击商品房销售、价格、宣传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面对市民投诉的矛盾纠纷,及时介入调查,稳妥高效处理。

该阶段的调控处于调控启动的初始阶段,跟随高密度的市场检查使得市场乱象得到有效肃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规范。

年底,惠州市楼市便逐步趋向平稳。全市商品房销售额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6.4个百分点。

到2017年3月前,在这一波调控中,惠州楼市平稳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手商品房成交均价、成交面积稳步下降,房地产市场恢复健康平稳运行。

进入2017年,在调控方面,记者了解到国家已明确为楼市定调,楼市调控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稳定房价和稳定预期依然是调控的目标。

当年4月,惠州市再度出台“惠六条”《关于进一步完善惠州市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惠州市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楼市调控进入了常态化。

随着“惠六条”出台,惠州市启动“限售”,严厉打击投机炒房,严惩捂盘惜售和价外加价等行为。新一轮的市场巡查也及时启动,各部门积极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精神。

此后,《关于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发布,部署了年度专项整治行动,强力的调控措施震慑了房地产市场乱想。

“2017年房地产市场已较平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时惠州市“房住不炒”的市场定位已比较清晰,房子是居住的属性,地价总体比较平稳,房价运行也比较平稳,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

到2018年,随着调控政策的稳定和完善,楼市调控进入了常态化阶段,并进一步深化阶段。当年1月,惠州市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推动多元住房供应机制的建立,租售并举发展租赁住房市场。房协随后跟进,倡议行业企业规范销售行为、防范市场风险。

4月,《关于维护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购房贷款权益的实施意见》发布,开发商拒绝公积金贷款将受到查处,并开展突击检查落实该项举措。

10月,本轮调控满2年。在这期间,阶段性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限售”政策调控加码,以及价格监制、销售规范和2018年限制性购房举措、境外机构和人员购房的限制等措施,楼市稳步得到规范,从虚火旺盛到逐步理性规范和平稳健康发展。

可以看到,该阶段有序进入到调控深化期。随着各项调控措施的完善,市场行为不断得到规范,长效机制也取得突破。

常态化调控期

坚持调控不放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自2016年10月调控以来,惠州始终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从启动调控到政策加码,再到持续的行业规范和措施修补,随着各项调控措施的不断完善,惠州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势头得到抑制,楼市恢复平稳理性。市场也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

到今年10月,调控政策文件三年有效期将至,下一步该如何调控引起行业关注。

对此,惠州市进一步重申了惠州坚持调控稳房价、稳预期的总基调。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从国家到省都没有放松,惠州也不会放松,文件时限到期后会继续出台调控政策的延续文件,中间不会出现政策空档期。

该负责人表示,惠州将坚持调控不动摇、不放松,稳步落实和巩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持续深化调控和稳定市场。接下来,将结合市场变化不断推动调控的精准化,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精准施策。针对不同的城市片区,不同的品质项目深化调研,差别化施策精准应对。

该负责人指出,深化市场调控的基础目标之一就是稳房价,根据不同项目产品质量的不同,在后续施策过程中也将有涨有跌,有保有压,引导企业提质发展。在精准调控措施的同时还将在加快住房机制的建设,加速构建起多渠道、多元供应的住房体系。

惠州世联行副总经理胡光宇认为,从当前情况看,前期市场过热发展的势头和风险基本得到抑制,行业发展面临着优化和完善的局面,对于不同片区、不同楼盘项目,根据区位的不同、产品品质和投入的不同予以区分,让优质的产品项目能够获得鼓励,而低质的项目则受到制约,更有效地引导市民用脚投票,优胜劣汰。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新闻推荐

不足两月,过百人接受全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引进先进设备专业技术加持,惠州三院全飞秒激光屈光手术中心受关注

引进先进设备专业技术加持,惠州三院全飞秒激光屈光手术中心受关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