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化创意与园区建设研讨会举行 挖掘创意文化潜力 助力惠州文化产业发展
惠州文化创意与园区建设研讨会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举行。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一流城市首先要有一流的文化。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筹建岭东雄郡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惠州一流文化建设助力。
9月24日,惠州文化创意与园区建设研讨会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产业基地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精英代表、惠州本地专家、省市部分新闻媒体约30人参加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打造惠州创意文化产业高地 助力一流城市建设”主题进行交流,大家凝聚共识,共同挖掘惠州创意文化产业潜力,助力惠州文化产业发展。
本次活动由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举办。
罗川山(惠州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明晰定位取向用项目化思维打造文创园
罗川山认为,打造岭东雄郡惠州文化创意产业园,首先要明确园区的建设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建议依托媒体自身优势和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寻求园区的创业创新创意突破口。其次,要致力文创产业园筹建、运行工作机制的构建。报业集团可配套成立“园区开发办”或“招商办”,以确保有专门的人员思考筹划、具体实施,还可考虑与院校或新闻机构合作衔接成立一个产学研机构如惠州新媒体产业研究所,发现和对接各项政策资源和寻求相应上级机构支持。其三,要大胆开展新闻事业融合新媒体的平台创新。敢于创新与发现媒体的市场需求点并探索“新闻纸”的颠覆式新平台,占领主流媒体权威性发布平台与事业发展制高点。其四,要树立和强化园区运筹的项目化思维。可从探索新形势下广告业新业态的角度,找准社会需求与媒体融合、整合的切合点,论证形成项目并发现项目运营的运筹空间,尝试发展媒体+项目或资源、需求+媒体等灵活形式,跟进广告业态变化和广告市场转型出现的新需求。
周智琛(深圳晚报社总经理)
打造城市公共文化高地或生活美学高地
“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首先要确立一个底盘,并围绕底盘做出定位,我觉得这个园区要做成一个融合性、市场化、生态性、赋能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它应该是城市公共文化的高地或生活美学的高地。”周智琛说。该园区的建设千万不能概念化,要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周智琛建议,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聚焦最熟悉的产业,乘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东风,整合现有资源,引入香港、深圳等地的高端资源,着眼于当下,定好时间表,绘好施工图,加速推进。
同时,建设惠州文化创意园区目光一定要穿透20年、30年,郑重地思考要引入什么样的企业、引入什么样的内容,导入什么样的人流,要朝着惠州市最顶端的文化创意园区,朝着城市智库和大的赋能机构发展。“园区一般集合几个要素,包括生产、交易、休闲、居住等,我觉得还应该加入一个概念,那就是教育。”周智琛说,既可以围绕产业做教育,也可以围绕园区的人做教育。“总的来说,惠州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很值得期待。”
张建明(南方报业二八九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发挥媒体传播优势加持园区发展
“如何办一个成功园区?首先要关注你能拿到什么地块,地块在什么位置,这是发展文创园区的基础。”张建明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选址非常重要,最好选择工商业密集、人流密集的地方。“同样的园区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命运。不要到不毛之地拓荒,要借势而不是造势,选址在有人口基础流量的地点会事半功倍。”
其次,要明确园区要做成什么样子、园区该如何定位。除了建设文创园区,还可以有科创园区。文创园区主要是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注重营造艺术氛围、有调性,而科创园区则注重引进科技、互联网等企业,将文创和科创相结合也是可选择的定位方向。
张建明认为,办成功园区还要突破体制局限。“国有单位安全、稳妥、讲政治,但运营比较低效迟缓。在运营时引入民营主体作为合作方、运营方,效率大大提高,市场化运营特点凸显,效益较好。”
另外,作为媒体单位,要发挥好传播的优势,以传播来加持园区发展。他认为,无论是建设、运营品牌等都可充分利用传播优势和手段,为园区解决问题、为品牌增值。
陈言林(颐高产城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人、总裁助理)
打造“一园多区”的产业集群基地
“从建设园区的角度出发,首先要突出首位产业,梳理出主营业务也就是阳光产业。”陈言林说,在突出首位产业的同时,就要考虑多点定局,强化经营性收入。“我觉得浙报数字文化集团就是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一个很好的对标对象。”
“岭东雄郡文化创意产业园应该打造"一园多区"的产业集群基地。”陈言林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可以在数字经济、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智慧经济、分享经济新经济五大领域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区域数字文创产业新高地、数字文创产业集聚中心、数字文创产业展示体验中心、文化创业基地·全媒体中心、全要素创业服务聚集区和创新企业策源地。“做一园多区,我们要主动走出去,也要引得进来。园区要负责阳光,企业才能够健康成长。”
陈伟锋(市文广旅体局产业发展科负责人)
从顶层设计着手重视打造文创园文化IP
会上,陈伟锋建议岭东雄郡文创园按照国家级、省级文创园标准进行高层次筹建设计,争创建设成为惠州唯一的国家级、省级文创示范园区。他认为,当前国家鼓励文创产业发展,引导扩大文化消费,惠州也迫切需要一个高层次的文创园,更需要一个文化IP,来推动惠州创意产业发展。
“文创园形成文化IP代表着一个品牌和无形资产,可以通过商业化运营产业化经营,转化为文化产品并促进文化消费,实现价值变现。”陈伟锋认为,打造岭东雄郡文创园首先要重视打造文创园文化IP,从顶层设计着手,进行现代化、时尚化和形象化的演绎,创造特征鲜明的IP形象,打造运营好文创园的文化IP价值,进而扩大创意产业生产服务需求,刺激创意产业发展,围绕岭东雄郡文创园建设引导形成文创产业集聚发展,最终既推动了园区建设又促进了创意产业发展。最后他还建议岭东雄郡文创园入驻企业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入驻融合在一起,创意产业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朱诚(万事利集团战略事业部总经理)
以四个“换”实现文创产业转型升级
朱诚认为,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属于人文主义产物。过去人们多考虑产品的使用性,没有太多考虑审美和情感寄托,随着文创产业逐渐兴起,消费升级改变生活习惯,文创产业也需要转型升级。
如何转型升级?朱诚总结了四个“换”。从产业园建设上来说,需要“空间换地”,以此提高容积率,增加空间面积,通过这个手段使文创产业链和文创生态系统形成闭环,让更多企业进入到产业园当中。“文创产业链和生态系统做得越好,土壤越好,孵化出来的文创IP、文创产品、文创公司越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机器换人”主要是工业自动化和AI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电商换市”,则是电商市场换传统市场。相比传统渠道,电商市场可满足人们对文创产品的审美需求和情感寄托,电商市场效率高,渠道相对扁平化,省下来的成本能满足定制需求的支出。
最后是“腾笼换鸟”,即旧瓶装新酒,与更多企业和更多领域合作,以“文创+IP”“文创+政策”等实现“融”“创”。朱诚说:“文创产业要做新的产业和新的产品。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借船,借船出海,合作共赢。”
余小伦(惠州市东平窑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
打破传统模式广揽文创人才
“当前惠州文化创意不足,创新力度还不尽如人意,文化产业规模零散,未形成规模效益,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余小伦如此陈述面临的困境。他期待通过岭东雄郡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刺激惠州文化创新发展。
如何建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余小伦认为,首先要跳出传统的模式与发展思路,创造更多延伸价值,打破行业壁垒,开展跨界合作,结合现代营销模式搭建线上平台,为文化创意发展服务。其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驱动力,包括政策支持、专项资金、人才发展等。从创意产业链环看,创意、技术、营销、策划、管理、研究领域的人才必不可少,但目前惠州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文化创意人才体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创新土壤,他建议惠州抓住大湾区建设的契机,多吸引高层次企业和高端人才进驻惠州,促进惠州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
他山之石
政府大力支持
浙江正全面发展县域特色板块产业园区,省财政拨付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省委要求要在全省建设1200个由微小企业牵头建设的文创园区。为鼓励发展文创园区,杭州市政府允许企业将闲置工业用地性质调整为文创园区用途后,用于建设人才公寓作为文创园区的配套设施;还允许将废旧工业厂房拆除,在保证土地面积不变情况下,通过增加容积率来建设文创园区办公楼。
2014年,杭州市萧山区政府计划将一处废弃工厂进行拆除,萧山日报社主动与萧山区政府进行沟通协调,最后萧山区政府同意不拆除该处3.8万平方米厂房,交给该单位用于改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引进专业团队
湖南卫视、浙江日报、杭州日报、合肥市委宣传部等媒体单位和党委政府部门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时,主要通过引进专业团队建设运营文创园区。
浙江嘉兴日报报业传媒投资建设的嘉报集团文化创意产业园,2016年正式投入运作以来,采用“房东+股东”的模式建设文创园区,充分利用合作方市场运作能力,拓展孵化创新型优质项目,通过成功孵化企业谋求高产出回报。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要通过盘活土地和资本引进方式建设文创园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文创产业园区主要通过土地开发和项目引进方式持续稳步推进。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与长沙一民营企业合作,共同出资设立该集团控股的湖南媒体艺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湖州日报报业集团与上市企业合作建设湖州报业文化产业园。
民企投建运营
颐高集团作为新经济实体投资运营商,致力为传统产业提供“产业+双创”平台,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业务覆盖创业园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旅游健康、智能数码、投资等领域。截至2018年9月,颐高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布局了260个创业基地。
2013文化创客园由一个旧工业园区改造而成,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作为深圳龙岗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项目,由深圳市新城二零一三投资有限公司投入3.6亿元收购并进行改造建设(改造费用1.8亿元),于2014年底投入运营,是深圳东部一家集艺术设计、视觉传导、创意输出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文化孵化交易平台。截至目前,园区总投资已超过3.6亿元,孵化创客个人和团队156批次,平均入驻率超过90%,园区入驻企业达120家,年产值超过40亿元。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龚 妍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龚 妍 陈春惠 骆国红
新闻推荐
惠州市直属机关妇工委文艺活动精彩上演 献礼七十载 巾帼颂祖国
载歌载舞颂祖国。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通讯员朱美娟摄惠州日报讯(记者马海菊通讯员朱美娟)昨日下午,警花们带来的气势磅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