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新中心正式启用政府建设民生工程 为残疾人打造康复乐园
新中心的整体外观。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康复中心的老师对听障儿童展开个性化训练。
新中心的教学环境。
听障部儿童集体上听说训练课。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情景模拟训练室场景。
水疗室场景。
9月25日上午9时30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新中心举行启用揭牌仪式。
“我的儿子有听力障碍,这里的老师们跟我说,他只要坚持康复,开口说话并不是难事。感谢政府能建设这么完善的康复中心,不但分文不收,还给我们每月发放400元的交通补助。”9月25日,位于古塘坳大道福寿禄路10号的市残疾人综合服务新中心(以下简称“新中心”)正式启用,这意味着0~6岁的残疾孩子们有了一个设施设备更齐全的康复乐园。当天,启用揭牌仪式现场热闹非凡。“市残疾人综合服务新中心正式启用了,这是惠州市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标志着惠州市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上了新的台阶,也体现了我们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惠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曾建廷介绍,市残疾人综合服务新中心是市委市政府的民生实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中心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827平方米,总投资约8600万元。由代建局分两期建设,2013年10月第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兴建,2014年3月一期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5月二期工程由市代建局动工建设,2017年12月,二期主体工程完成,2018年3月移交给市残联;2018年11月,经市政府同意,再由市代建局进行室内装修。2019年8月,室内装修及设备采购、消防等配套项目基本完工,于9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
据介绍,新中心包括康复楼、托养楼、文体楼三部分。康复楼占地1500平方米,业务用房达90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900平方米。按照省一级康复机构标准打造,在师资力量配齐的情况下,可同时容纳听障、脑瘫、智障及自闭症共300多名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新中心的托养楼,建筑面约6000平方米,主要是为就业年龄阶段的智力、精神残疾人开展托养抚养及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同时负责全市公益性和社会性各类残疾人托养抚养机构的业务指导及托养抚养服务人员的岗前培训,设有托养抚养床位80多个。文体楼建筑面2000平方米,重点是作为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进行残疾人书画展示、艺术培训及残疾人运动员轮椅篮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训练。
“新康复楼功能室规划合理,康复项目开展齐全,康复功能室建设规范,设施设备较为先进,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康复服务水平,保障康复服务质量。”康复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康复中心的收训能力也大大提升,可以进一步满足惠州市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康复中心未来也将重点抓师资培养、康复项目规范建设、康复科研等方面工作,落实全面康复,突出康复效果。计划通过三至五年的发展,力争创建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
市残联克服困难 历时多年全面竣工启用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中心项目用地选址几经改变。先后曾在广惠高速汝湖出口的惠民大道旁、长湖苑广汕公路旁、古塘坳市复退军人医院南侧(约300米)作过选址,但最后均被否定。“特别是2009年底确定了选址在市复退军人医院南侧,并在2010年初办理了《建设用地选址意见书》,可是到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却发现本项目用地有部分与深圳鹏基地产公司在惠州万林湖开发的地产项目中规划的学校用地交叉重叠,之后几经周折,到2011年上半年才把本项目选址最终选定在市东江林场激流坑片区05-03-04地块,因而直到2011年10月才办理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该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主体工程建设分两期实施,跨时较长。一期工程建设只包含一栋楼体的土建部分,而电梯、水电等配套工程未纳入建设范围,只能在二期工程中完善建设。由于主体工程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二期工程建设也分两期招标。根据工程招投标相关规定,工程建设施工招标从设计图纸、工程造价修改、审核审批到拟制标书、标书审核审批及网上发布招标信息、中标公告和办理中标手续等各个环节的程序办理都需要较长时间,导致二期工程建设施工2015年3月26日才完成招标,2015年5月才开始动工建设。
此外,由于原位于市区东平的惠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规模、场地不符合中国残联关于康复机构建设标准的要求,且服务能力远远落后于省内其他兄弟市,周边嘈杂的环境也严重影响残疾儿童的康复效果。为扩大康复中心规模、增加受训儿童数量、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2015年10月,结合实际情况,将原托养抚养中心更名为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将原以托养为主的功能调整为以康复训练为主、托养为辅的功能。因使用功能调整造成的设计变更,需编制设计方案,重新送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再按程序提交市政府同意后方能实施。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新中心建设施工进度。
“二期工程建设增加了基坑支护和围墙、保安室等建设内容。”该相关负责人透露,由于在二期工程建设前期设计和预算编审时考虑从节约投资出发,对地下室基坑支护采用放坡式施工,没有对基坑支护安全方案设计及预算(暂估)基坑支护资金,也没有将围墙、入口大门拉闸门、保安值班室等列入项目建设。另外,由于工程时间跨度长,从2013年一期工程开始建设至今,6年期间,国家法律法规对于工程竣工验收的程序和内容做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建设节能、管线工程等验收项目,以致需要重新准备相关的材料,耽误了验收工作,以致也延误了室内装修和弱电智能化建设等工程建设。
残疾孩子们有了更大的康复训练乐园
日前,记者走进新中心,孩子们正在上课。有的在上集体课程,有的是老师一对一地训练......在三楼的听障儿童教室里,记者听到孩子们传出来的嬉笑声和说话声,正感到诧异之时,康复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孩子都是在新中心受训的,他们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很小的时候家长就送来了,新中心还未启用之前都是在东平旧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如今,来到新中心,孩子们有了更加完善的康复设备,带上人工耳蜗,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很多孩子现在都能够开口说话,并且表达很不错。“有的都能够去上普幼和普小了。”
据了解:成立于2001年10月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市残联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为惠州市0-6岁残疾儿童免费开展康复训练和康复教育的专业康复机构,主要有听障儿童康复、智障儿童康复、脑瘫儿童康复、孤独症儿童康复等四类康复项目,采取医教结合康复模式,注重残疾儿童共性问题,更关注每个残疾儿童个性功能障碍,重点对残疾儿童肢体功能、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进行康复训练。目前,在训儿童共计120人,下一步,市残联将充实工作人员,加大康复训练力度,为更多的残疾儿童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原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位于东平东湖西路。因场地受限,近些年发展上有较大的局限,康复项目设置不够完善,康复服务能力较低,收训量也较小。为满足惠州市残疾儿童康复需求,保障康复质量,在市委、市政府关怀及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把新中心建设作为民生实事来推进,真正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使残疾人有更多的获得感。
老师一对一上课 助“星儿”有效康复
康复楼的二楼是专为孤独症儿童上课开设的教室。“妈妈、爸爸、爷爷、奶奶……”记者在中班的教室里看到邓老师正在一对一给孩子们上自理及常规课。“我们对于不同类型的残疾孩子会设定不同的训练目标,如:孤独症儿童,我们主要是让他们学会自理,控制情绪,未来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下去。”一位特教老师说,这里的特色康复训练项目主要包括引导式教育、水疗、听觉口语法训练、音乐律动训练及多感官训练等。
“引导式教育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它融合了神经学、心理学、教育及康复技巧等知识,使功能锻炼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促进脑瘫儿童各功能区的发育和发展。水疗则是通过水中的温度刺激、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来改善儿童的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痉挛,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改善协调性,提高平衡能力,纠正步态,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此外,听觉口语法训练则是通过个别化亲子教学,在听辅设备的帮助下,教导听障儿童学习听声音,听懂口语并开口说话,自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帮助听障儿童成为一个听觉学习者,最终成功的融入主流社会生活。”老师的一席语,使我们对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五楼的智障康复教室里,记者看到老师们带着孩子来到专门的情景模拟训练室里进行训练和学习。训练室里设有医院、超市、图书馆、马路等情景模拟,只见老师们带着孩子们在“超市”里逛起来,孩子们推着小推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购商品。
据介绍,情景模拟室是根据模拟现实生活中各个场景,将儿童的“学习”融入生活,培养儿童熟悉社会环境,锻炼融入社会群体,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此外,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能够帮助特殊障碍儿童恢复肢体、语言障碍,发展多重感官能力,并通过音乐演奏合作的方式帮助儿童重建社交自信,提高社交能力;多感官训练则是对残疾儿童触觉、嗅觉、视觉等进行综合训练,引导正常感官。
亲子训练互动 孩子恢复迅速
康复楼一楼是脑瘫儿童康复的课室,每个课室都摆放着各项康复训练器材,在这里,老师们大多穿着自己的便服而不是工作服,只因给孩子们一个轻松亲切的环境。记者在训练室注意到了今年4岁的小辰,她圆圆地脸蛋,又长又卷的睫毛,大大地眼睛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只见小辰在妈妈的陪伴下,正在进行小腿康复训练。
蒋女士是小辰的母亲,她告诉记者,小辰很小的时候就被确诊为综合发育迟缓症。自从孩子被确诊后,她就辞职专心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至今已有五年时间。2018年3月,蒋女士带着当时3岁的小辰来到位于东平的原康复中心,经过一年半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如今的小辰已经能够走稳,并可以表达出一些简单的需求。“我要喝水。”小辰粉嘟嘟地小嘴对着蒋女士一字一字地说。
蒋女士告诉记者,曾经想都不敢想女儿以后有一天能够上幼儿园、小学,但这一年半的康复训练,让她看到了成果,她坦言小辰在语言和运动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从刚来时只会站到现在可以独立行走,从一开始吐词不清到如今能表达诉求和需要。“感谢政府,不但给了孩子们更大的新的康复训练中心,还每月给我们家长发放交通补助,希望未来有更多地孩子受益。”蒋女士如是说。
康复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新中心接受康复残疾儿童免收费用,同时每月享受交通补助400元。新中心为0-3岁残疾儿童设亲子康复项目,为3-6岁残疾儿童设日托康复班。在训残疾儿童家长可以接受免费的家庭康复培训和指导。对于出训的残疾儿童,新中心将免费跟踪咨询服务三年。
集体课程欢乐多 孩子收获颇丰
“小手牵着前面的同学,我们排队上厕所……”在三楼听障儿童训练大班教室里,老师们一边打着手鼓,一边念着歌谣,十几个孩子们排着队,跟着老师的指令行动。“这些孩子都是带着人工耳蜗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已经能够听到声音,并且可以说出来。”2002年就到中心工作的高老师告诉记者,她从20岁就进入中心工作,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
高老师告诉记者,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有过许多的感动和不舍,更多的则是为这些孩子们的未来担忧。说到让她记忆深刻地事情,她坦言刚进中心做老师的时候,有一次外出,她身体不适,脸色苍白,当时在训的一名6岁听障孩子立刻察觉出来,走到她身边询问她怎么了。“我还记得从她嘴里说出这些话时,我内心当时有多感动。”她说,她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每一天,眼见着孩子们一天天地进步和成长,对她而言都是莫大的鼓励。“如果发现孩子有听障,千万别耽搁治疗和康复训练,一般来说,5岁以前送过来,只要家长配合老师坚持训练,就一定会有效果的。大多数孩子都能够听到并且进行有效地语言沟通。”让她记忆犹新的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母亲,为了让儿子康复地更好,她每天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对儿子进行有效输出。“她的儿子送来的时候5岁,从一开始什么都听不到,到如今听到不懂的东西会进行询问,我相信这一定是母亲与老师坚持不懈的训练成果。”
家长梁女士的儿子今年2周岁了,出生时就被查处患有听力障碍。“一周岁的时候把孩子送到康复中心,一年的时间里,我儿子从什么都不会说到现在能够说爸爸、妈妈了,训练的效果很不错。”梁女士告诉记者,新中心的老师好、环境好、设施设备齐全,孩子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她坚信儿子一定能够尽早地融入社会。
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正式启用,是惠州市残疾人的一个福音,将为更多残疾人提供更加广泛更为优质的服务。
◎相关链接
市残疾人综合服务新中心简介
9月25日上午,市残疾人综合服务新中心揭牌仪式举行。据了解,市残疾人综合服务新中心是市委、市政府的民生实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新中心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总投资近8000万元。新中心启用后,将为全市残疾人提供康复、托养抚养及文体训练等服务。新中心有3栋功能楼:康复楼、托养楼和文体楼。康复楼占地1500平方米,业务用房达90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900平方米。按照省一级康复机构标准打造,在师资力量配齐的情况下,可同时容纳听障、脑瘫、智障及自闭症共300多名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托养楼建筑面约6000平方米,主要是为就业年龄阶段的智力、精神残疾人开展托养抚养及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同时负责全市公益性和社会性各类残疾人托养抚养机构的业务指导及托养抚养服务人员的岗前培训,设有托养抚养床位80多个。文体楼建筑面2000平方米,重点是作为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进行残疾人书画展示、艺术培训及残疾人运动员轮椅篮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训练。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张荟婷
新闻推荐
惠州市直属机关妇工委文艺活动精彩上演 献礼七十载 巾帼颂祖国
载歌载舞颂祖国。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通讯员朱美娟摄惠州日报讯(记者马海菊通讯员朱美娟)昨日下午,警花们带来的气势磅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