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史料揭秘 深圳市名由来 1978年中共惠阳地委报送省委报告中首次提出 惠阳地区全程参与见证了深圳建市和设立特区的过程并提供大量支持
党史书籍封面。
40年前,南海边的惠阳地区春潮涌动。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唱出深圳特区来历的经典歌曲《春天的故事》如今早已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座当时从惠阳地区下辖的宝安县转变而来的城市为何不叫“宝安市”而被命名为“深圳市”。
9月18日,南方日报记者从惠州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了解到这段的尘封历史。根据档案史料的记载,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出现“深圳市”名称的是1978年中共惠阳地委向广东省委报送的《关于宝安县改为深圳市的请示报告》。回顾那段历史,惠阳地区全程参与和见证了深圳建市和设立特区的过程,并提供了大量支持。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东省委、省政府强调,这是“全省的大事、是深圳的大事、是关乎全局的大事”,要全省动员、举全省之力支持推动建设。作为曾经长期与深圳同属惠阳地区的近邻和“CP城市”,今天的惠州如何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以及深化深惠合作?从历史中可以得到一些启迪。
●南方日报记者周欢
为何不叫宝安市而叫深圳市?
惠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介绍,深圳市的前身是宝安县,建市之前属惠阳地区管辖。当时的惠阳地区范围广阔,下辖惠州市(县级市,今惠州市惠城区)、惠阳县、惠东县、东莞县、博罗县、河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海丰县、陆丰县和宝安县共13个县(市)。
相比今天深圳的繁华,40多年前的宝安县只是惠阳地区一个落后的边远辖区。数据显示,1978年,惠阳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总值18.8亿元,其中宝安县1.27亿元,占全区的6.7%;全区人口525万左右,其中宝安县约25万,是全区的1/21。
根据惠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书籍《惠阳地区助力深圳特区建立史录》(下称《史录》)记载,20世纪70年代末,惠阳地委根据当时中央的有关政策举措,为充分发挥宝安县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发展对外经济合作,首次提出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
这还要从1978年8月22日中共惠阳地委向省委报送的《关于宝安县改为深圳市的请示报告》说起。该报告提出,“宝安这个地方将要建成为外贸基地,深圳将建为旅游区。为了进一步搞好边防,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经地委常委讨论,我们建议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这个市的建制相当于地区级,即低于地委半级、高于县半级的建制,仍受地委领导。”这是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出现“深圳市”名称。
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宝安撤县设市时为何不叫宝安市而叫深圳市?
原来,在设立深圳市之前,作为地名的深圳还是惠阳地区宝安县的一个小镇——深圳镇。由于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深圳口岸比宝安县更知名。
据《史录》记载,宝安县在名称上改为深圳市还是宝安市,当时意见不太统一。惠阳地委和宝安县委认为,“必须把全县所辖范围改为市,名称叫深圳为好,因为深圳口岸早已全世界闻名,而宝安县则很少人知道”。省委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议。
惠阳地区为深圳特区建设提供人财物支持
时间回到1979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宝安县改为深圳市,以宝安县的行政区域为深圳市的行政区域。属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共惠阳地委双重领导。这个文件标志着深圳市正式成立。
随后的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完成了特区设置的立法程序,标志着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诞生。
《史录》记载,在广东省委的大力支持下,当时的惠阳地委为深圳加快县改市和试办经济特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人财物等各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支持,为深圳特区前期的艰难起步创造了条件。
惠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黄敏介绍,惠阳地区在深圳建市和设立特区之初,在深圳的建制、人力的支援、资金的支持、土地的征用等方面提供了很多支持,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
史料显示,深圳市成立后,为了尽快建成商品出口基地,惠阳地委和惠阳地革委,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想尽办法,筹集资金支持深圳建设。以1979年为例,共拨款1361.5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出口商品基地。其中,宝安电厂1000万元,用于电厂三通一平;深圳至东莞电力线路改造100万元;深圳市水产局165万元,用于建设养鱼虾基地1万亩、养蚝基地43万亩;深圳市水产供销公司25.6万元,用于购置进口水产设备和土建工程;深圳港码头建设31万元;其他方面建设共39.9万元。
为解决深圳当时干部、技术员等缺乏问题,根据省委的指示,惠阳地委对人员的调动作了充分部署,从惠阳地区各县抽调,相当部分骨干人员调入了深圳,成为敢闯敢干的深圳建设者、拓荒牛。
40年过去了,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蝶变成为一座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创新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党史研究专家认为,这其中有惠阳地区的历史贡献。
曾经同属惠阳地区的惠州在改革开放中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在交通对接、产业联动、创新协同等方面不断强化与深圳的合作。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这为深惠合作打开了更大的空间。惠州全力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同时,也将在交通、产业、创新资源等方面深度对接。
近期,惠州出台的《惠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近期重点工作及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积极探索与广深莞在跨界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创新协同和同城化试点,探索建设协同发展试验区。
■对话
惠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黄敏:
服务深圳借力深圳发展惠州
40年前,惠阳地区为深圳设市和设立特区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40年后的今天,惠州如何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并实现深惠联动发展?
9月18日,惠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黄敏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惠州与深圳过去同属惠阳地区,要通过梳理历史传承,发挥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点燃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惠州在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过程中要对标一流、学习一流,围绕深圳多做文章,服务深圳的同时借力深圳推动惠州发展。
惠州争创一流要从历史中汲取改革创新精神力量
南方日报:当年惠阳地区在深圳特区建立前后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挖掘梳理这段历史对今天惠州的发展有何意义?
黄敏:惠州与深圳历史渊源深厚,深圳建市之前属于惠阳地区的宝安县。惠阳地区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出发,1978年8月22日在报给省委的《关于宝安县改为深圳市的请示报告》中,建议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这是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出现“深圳市”的名称。在深圳建市和设立特区之初,惠阳地区从前期酝酿谋划到深圳的建制、人力的支援、资金的支持、土地的征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供了很多支持。包括人员干部配备方面,很多是从惠州过去的。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改革开放进程中大胆改革创新的精神。把这些重要的历史资料系统整理和收录起来,为的是挖掘和传承“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
当今,改革开放再出发,需要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特别是激发党员干部和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虽然现在的历史条件不一样了,但更需要“自我革命”、以改革开放精神解决深层次问题、激励继续走在前列。特别是在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过程中,要争创一流,就要跑得比别人快,就要有超越和创业精神。
惠州的发展要多围绕深圳做文章
南方日报:最近,深圳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全省动员、举全省之力支持推动建设。您觉得,惠州接下来可以如何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并实现深惠联动发展?
黄敏:深圳与惠州曾经同属惠阳地区,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虽然深惠的实力已经不在一个层级上,但两地的互补性很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深圳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又被赋予建设先行示范区。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在争创一流以及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过程中既要对标深圳、学习深圳经验促进自身发展,又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服务好深圳。
深圳有很多经验值得惠州学习借鉴。惠州要对标一流、争创一流,就要学习深圳等城市的先进经验。
然而,深圳也有一些短板,如土地空间有限,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而惠州正好有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面积约1.16万平方公里,可以作为深圳广阔的发展腹地。除了发展空间比较大,惠州还是区域发展延伸的重要节点,是深圳往外拓展特别是深圳东进的第一站,因而惠州的地位很重要。惠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其实就是对深圳的支持,包括东江供水以及深圳建设对外交通如深汕高铁等涉及到惠州的征地。
惠州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又紧邻广州、深圳,利用好这些优势,发展旅游产业的前景广阔。如果把休闲旅游和服务业发展好,也是服务深圳,为深圳提供优质生活圈,满足周边地区游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种区域格局下,惠州做大做强自己,也是一种共享和贡献。
从区域经济上来讲,人力、技术、资金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所以中心城市周边的二三线城市机会很大。紧邻深圳,是惠州的很大优势。
惠州的发展,可以多围绕深圳做文章。惠州很大的潜力也在于围绕深圳来推动自身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惠州靠近中心市场,应当根据深圳的定位,有针对性地做一些产业布局。当然,惠州也不能完全依赖深圳,而是要做大自己的产业,特别是要在产业互补上打造出自身特色。
深惠同城关键要建公交化的轨道交通
南方日报: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惠同城化发展将成为趋势。惠州也明确提出,积极探索与广深莞在跨界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创新协同和同城化试点。您认为,应当如何推进深惠同城化发展?
黄敏: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是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主要是希望起到示范作用,把这个板块和区域做大做强。特别是大湾区,区域内各城市是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希望各城市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和各种障碍,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联动发展,实现良性互动。
建设大湾区,就是要统筹建设,不能各干各的,要摒弃狭隘的观念,让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抱团发展。
惠州的土地空间大、生态环境好,整体发展也比较快,可以享受到区域联动发展带来的红利。要加快与深圳同城化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交通对接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并实现公交化运营。
对惠州来说,最迫切的是公交化的轨道交通建设。目前,赣深高铁正在建设,深汕高铁、深惠城际正在规划中。未来建成后,惠州与深圳可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生活圈。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还需要时间,应当加快推进。
新闻推荐
惠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我们的节日·中秋”暨社区邻里节主会场活动举行 弘扬传统文化 玩出文明新风
传统民俗区的猜灯谜游戏很受欢迎。社区邻里节活动上的精彩节目表演。本组图片惠州日报记者谢斌摄扫码回顾现场直播昨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