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5:敛糕

东江时报 2019-09-12 10:19

敛糕。

名片

敛糕,又叫“敛校”“酵团子”,是比之沙糕板在传统风俗礼仪中更为常用的礼仪专用食品,分为原味、红糖味以及红敛糕。

材料

糯米、粘米、糕种、白糖。

制作

糯米粉、粘米粉与白糖。制作时,先将糯米粉(占6成)、粘米粉(占4成)混合后用水调匀揉成米团,与白糖水(0.5公斤粉配4两白糖)调匀,加上部分含发酵粉的“糕种”放进瓦盆中用力搓匀成粉团,间隔3小时后,待粉团发酵浮升起来时,即依次取出一小团粉用双手揉成圆饼状,放进竹蒸笼内在铁锅中加水用猛火蒸熟。

●点评

资深营养师徐小敏表示,胃寒气虚的人可适量食用,但对消化能力较差的幼儿则要注意,可搭配助消化的苹果山楂水,以减少积食。

民俗学者、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原理事林慧文表示,敛糕是惠州传统人生礼仪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民俗食品。由于这类食品是用粘、糯米粉按比例合成,再通过糕种的发酵,使它起到一种发面的感觉,以取其“生”“发”之意,又以红白两色,各以其祝颂或避讳,形成的是一种民俗现象。

记忆

见证人生大事

“敛糕在我的生命当中,结婚、住新房、生孩子这几次人生大事都出现了,所以我对敛糕有比较深刻的感情。”市民林雨说起惠州传统的小吃——敛糕,一脸的回味。她告诉记者,敛糕在很多惠州人当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算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食物,见证着一个人的成长。

今年39岁的林雨是惠州人,从小她就见奶奶或者母亲每逢喜事,都会亲手制作一批红敛糕。“以前奶奶还在的时候,在姑姑出嫁时和生孩子时,都会做上好几百个,送到姑姑婆家。”那时候,林雨还小,尚不明白这其中的深意,只知奶奶做好红敛糕后,除了送给姑姑的婆家,还送给自家所有的亲戚享用,品味喜事带来的幸福和喜悦。

到了她成年,她才明白亲人亲手制作红敛糕的深意。“每逢喜事,女方家制作红敛糕送给婆家,其实是女方家给予的祝福和祈愿,他们希望新人如红敛糕一样,日子越吃越甜,越来越红火。”林雨告诉记者,在她结婚、住新房、生孩子时,她的母亲都亲手为她各制作了300个红敛糕,送给了婆家还有其他亲戚。

“300个红敛糕并不算是小数量,母亲还邀请了好几个亲戚过来帮忙,忙上几天才能做好,真的挺累人。”对此,林雨还曾出言劝过母亲,不用再做这传统糕点,但母亲却不听,依然我行我素,每次家中有喜事,必然亲自动手。“我还就此事问过母亲,母亲说,女儿的人生大事她岂能含糊,亲手制作才能代表心意和祝福。”对于母亲的用意,林雨深深被感动了。

如今,母亲已经到了70岁的年纪,已经有好些年没有制作红敛糕,制作红敛糕的手艺,林雨从母亲手中学会并继承了下来。但在现实生活中,她很少制作,想吃时更多会选择去市场购买,“有时候会买来做早餐,回味那种幸福的味道。”林雨说,人逢喜事制作红敛糕的传统,她并没有忘,待她的孩子成年嫁人时,她也会像母亲一样,亲手做上一批红敛糕,送上最深沉的祝福。

新闻推荐

东盈村镇银行开展新版人民币宣传

东盈村镇银行9月10日在水口湖滨市场开展”2019年第五套人民币宣传“活动。向市民发放折页并进行讲解。宣传活动现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