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1:马安马仔
马安马仔
材料
面粉、白糖、麦芽糖、食用油、花生、芝麻等材料。
名片
在惠城区马安镇,马仔是传统小吃,自1928年以来,是当地人逢年过节家里待客的佳品。而且这种香脆甜糯的食品更是马安当地人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尤其是女儿回娘家的时候,总要带几条马仔回家,馈赠亲友。目前,随着资讯越来越发达,马安马仔已经逐渐走出马安镇,已经成为马安镇的特产之一。
制作
首先将面粉兑入清水并加入鸡蛋均匀揉成面团。用擀面杖将面团来回擀动,边擀边加入干面粉,以防止沾一起,将面团擀成像纸一般厚薄均匀的面,切条晾干。将晾干后的面条下油锅炸15分钟左右,捞起沥干。
其次,将麦芽糖加入花生、芝麻等配料,煮成糖浆。将沥干后的面条放入糖浆中均匀搅拌。再把搅拌后的面条放到桌面,用擀面杖抚平,擀的力度要均匀,令里面坚实没有空隙为佳,然后用刀切成型,晾凉即成。
●点评
资深营养师徐小敏表示,马仔是风味特产,有适量的鸡蛋、芝麻、花生、麦芽、面粉,糖,是一款健康营养的特色糕点,只是因为有油炸的制作过程,油脂相对比较高,建议食用时注意适量,食用时配合绿茶或菊花茶,会更好地分解脂肪。
民俗学者、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原理事林慧文表示,其实“马”为“孖”之误,惠州话将粮食或果品用糖混合以孖成型,便单称为“孖”。“孖仔”就是将炸过的粉条用糖浆结衣一起成饼,便称“孖仔”。以吃货者来看,它香韧耐嚼,色相又佳,当然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但于风俗看,它却更是一种祈福的兆意之饼:以“仔”谓丁,寓添丁延香火;以“孖”谓多和缠绵,寓家与家族兴旺。
记忆
海外华人常买它
越来越临近中秋了,马安纯兴马仔店老板刘富豪正忙得不可开交,他一会忙着招呼前来购买“马仔”的顾客,一会在厨房里忙活,一直到了差不多中午12点,他才闲暇下来休息。“一到节假日,我们这里的马仔销量都要比平时翻上好几番,所以这段时间都特别忙。”刘富豪高兴地说。
刘富豪是90后,如今是家中做马仔的第三代传人。在他的记忆中,马仔的手艺是从外公手里传下来的,“当时我外公跟别人学到了这个手艺,就自己在家开了小作坊,制作马仔销售。”刘富豪的母亲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帮忙,长期耳濡目染,自然也就掌握了马仔的制作工艺流程。
刘富豪的母亲成家后,做起了马仔的自产自销生意。因为尽得父亲手艺的真传,他们家制作的马仔从来不缺销路,每天上门购买的客人络绎不绝。
刘富豪从小就看着母亲做马仔,在读书期间,每年寒暑假他和妹妹都在家中帮忙,因此也深知其中的艰辛。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继承母亲衣钵的想法,相反他想出去闯一闯,可是现实很快就给他泼了冷水,再加上母亲年纪大了,在他面前也多次提及希望回家帮忙的想法。
“考虑再三后,2016年我辞去工作,回来家里帮忙。”刘富豪说。
每天一大早,刘富豪就起床开始忙碌。揉面、擀面、炸面条、煮糖浆,之后将面条放入糖浆中均匀搅拌,倒在桌面用擀面杖抚平,最后用刀切成型。母亲则用一张白色的纸包将马仔包装起来。
“做马仔不是简单的活,太辛苦了,就是赚个辛苦钱。”年近60岁的刘妈妈说,因为做马仔太辛苦,她曾经还想一度放弃,另寻出路,但顾客一直以来的支持与信任,又给了她做下去的动力,让她坚持至今。
在马安,有几家制作马仔的作坊,但像刘富豪单纯只制作马仔一种商品的并不多,但他家的生意也经久不衰,原因在于他们对品质的追求。“我们用的材料都要求是最好的,品质是我们的底线。”刘富豪说,曾经也有公司想要加盟他们的产品,但是被他拒绝了,“如果别人加盟了,品质就得不到控制了,品质不好就是对顾客的不负责任。”刘富豪表示,自己宁愿少赚,也不能砸了品牌。
也正因为刘富豪一家对品质的高要求,很多远在外地甚至国外的顾客都前来他店里购买马仔。“店里最远的顾客在美国、英国、加拿大,他们以前是马安人,现在移居国外,想吃马仔,特别联系到我们这里,让我们邮寄过去给他们。”刘富豪说,远在国外的乡贤想吃马仔,是思念家乡的情怀,他也希望自己制作的马仔能缓解他们的乡愁。
在记者采访之际,居住在惠州市区东湖花园的刘荣欢和刘荣畅兄妹,特别从市区开车前来购买了20条马仔。“马仔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又香又有嚼劲,我们到现在也还喜欢吃。”刘荣欢兴奋地说。
为了让品牌走得更远,如今刘富豪注册了商标。“我希望通过努力,经营成百年老店,将马安特色手信马仔推广出去,走出惠州,走向全国。”刘富豪说。
新闻推荐
“关爱功臣送医送药”活动启动 50万元药品免费送重点优抚对象
惠州日报讯(记者刘豪伟通讯员李奕思)9月10日,惠州市2019年“关爱功臣送医送药”活动启动仪式举行。记者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