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引导学生远离网贷

惠州日报 2019-09-05 11:44

心理健康体检与调适科主任杨惠青。

2234880心理咨询热线

“原来爸妈管得很严,控制我的零花钱。后来住校,爸妈没在身边,没人管我,觉得很自由。”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健康体检与调适科,一名为了打游戏而“网贷”的学生向科室主任杨惠青解释其走向“网贷”之路的原因。因为从小父母对经济控制得比较严格,上学住宿后,失去管束,加之生活费有限,打游戏需要额外用钱,他不希望家长知道,因此通过网络贷款平台找到了自认为“很好”的支撑生活的方式。

远离父母管束误入网贷陷阱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和消费金融的兴起,校园贷的触角不断延伸。杨惠青指出,像这样的案例在中职、大专院校中时有发生。首先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刚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学校环境,全日制住宿,一下失去父母的管束。同时,受同学以及各种网络信息的影响,存在无法识别“校园贷”的风险,加之在接触网站上的大量信息时不免对简单快捷的网络贷款产生了好奇心。当家庭及个人经济条件无法满足虚荣心的时候,网络贷款“解决”了他们的困扰,致使这部分学生最终选择了“网贷”消费模式。“部分学生通过网贷,进行高消费或者游戏项目。”

认知疗法引导网贷学生行为

杨惠青表示,相对传统信贷行业,网络贷款有着方便、快捷、低门槛等特点,部分“网贷”学生在初尝“成功”的喜悦后产生了盲目性,可能存在“我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求”等心理。然而,虽然这些网贷平台在借款时轻松无比,但借贷公司在学生借贷时会留下其父母、亲戚、同学的电话等详细信息,当学生无力偿还贷款时便会主动联系其周边的人,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她解释,当被催还贷款时,学生一旦还不上,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害怕等心理,而后想尽办法解决,由于害怕被父母、同学发现,状态也容易崩溃。究其原因,这与家庭教育有极大关系。杨惠青表示,经过详细了解部分网贷学生的情况,很多是因为从小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或被管束过于严格,父母没有在其成长过程中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对此,杨惠青建议,对于这部分网贷的学生可以从认知疗法切入。她建议:

1、让其正确认识网贷,深刻认识到网贷对生活、学业和工作带来的影响;2、制定行为纠正方案,建立对生活的的信心;3、介入家庭元素的治疗,让父母共同参与,使父母表达对孩子的支持与理解。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 婷

通讯员郑愿佩

新闻推荐

惠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昨成立 全市45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了温馨家园

活动现场为首批3个惠州新阶联实践创新基地授牌。惠州日报记者张斐摄惠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家”了。昨日下午,惠州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