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问▼▽
城市管理
市、区两级职责不明晰常“扯皮”
“虽然是文明城市,但有些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的卫生不是那么干净,连最基本的"干净"都没有做好。”在调研采访组走访期间,不少市民如是吐槽惠城的城市管理和治理水平,“脏乱差”现象已成为困扰惠城城市品质提升的“老大难”问题。
一流中心城区必须有一流生活品质。
惠城作为中心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居民生活的中心,更是一个城市品质的象征。改革开放40年,惠城中心区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也面临着规划布局散乱、城市品质不高、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
“三分建,七分管”,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城市的形象,关系着城市品位的提升。作为惠州的“脸面”,惠城如何借职权下放的“东风”,破解城区形态“老乱旧”问题,让城市更宜居、功能配套更完善,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
问▼▽
一段路四五把“扫帚”扫不好
“四把是常见的,惠沙堤二路周边区域的卫生甚至有六七把"扫帚"在负责。一片落叶被风一吹,责任主体就变了。”在河南岸街道走访时,当地一干部向调研采访组吐槽,“西枝江江面、江边滩涂、河堤护坡、路面绿化带、马路上、马路边外围、路旁内街小巷,都属于不同的责任单位负责。”
类似的情况在惠城中心区时常上演。桥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赞强也颇为无奈,“我们经常要协调相关部门来解决垃圾清扫问题,很费劲。”
在市政府门户网的“惠州民意直通车”平台,经常有网友反映惠城中心区的环境卫生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被不同的网友反复提起。
去年12月至今年7月,多位网友反映江北旺岗路一路口经常出现乱倒餐厨垃圾的现象,导致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其中,市城管、市环卫以及惠城区均有过“答复”,但大多是相互“扯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根据《惠州市惠城中心区环境卫生责任制规定》,市区主要街道、主要公共场所由市环卫负责,主要公园、风景区以及公共绿化带由市园林负责,内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则由惠城区负责。“有物业管理的小区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在惠城调研期间召开的城市管理座谈会上,多位基层干部表示,“扫帚”虽多,但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也容易出现管理盲区和相互推诿等情况。
调研采访组发现,无证流动摊贩占道乱摆卖、老旧小区缺少停车位导致车辆乱停放等现象也存在,江北21号小区、河南岸中心市场一带,长期存在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情况;三新集贸市场等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市场,存在垃圾乱堆放、消防设施老旧、地面有污水等现象。
这些情况与惠州文明城市形象不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管理的不足,亟需改善。
“从管理者这一角度来看,基层一线人员的素质不高,主动作为和担当的意识也不强。”惠城区委组织部一干部直言不讳地指出,一些干部专业化水平不高、业务能力欠缺,部分基层单位存在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的现象。
“智慧城治”不智慧,处理效率跟不上
“"智慧城治"试出了成效,也试出了一些问题。”去年8月,河南岸街道成为惠州市“智慧城治”网格化融合试点单位。试点工作负责人曾一特说,平台的机制不创新,处理问题效率跟不上,实际上“智慧城治”并不智慧。
“智慧城治”收集问题途径多样,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上传,网格员、志愿者和群众的参与度较高,现在每月平均问题采集发现量约660宗,但因为处置力量不足和部门协同共治机制不健全,难以及时解决日益增多的群众诉求。
曾一特介绍,目前已有城管、公安、环卫、侨银(保洁公司)、园林及市政等部门行业的人员“落格”,但是由于缺乏体制保障及考核机制,由“网格长”安排工作、协同共治的效果尚不明显,村(居)“吹哨”能力仍不够强,市直部门行业“听哨”响应力度不够,个别部门行业“落格”人员解决问题不积极、不主动、不及时。
急需“落格”的部门也迟迟没有进来。河南岸有许多老旧小区和一些城中村,环境卫生、车辆乱停放、食品安全管理等问题较突出,需要物业单位管理,交警、市场监管等部门来协调处理,但这些部门至今都没有“落格”,机构改革后情况依旧。
由于“多头管理”机制的存在,一些本应该通过“智慧城治”迅速解决的内街小巷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一干部举例说,内街小巷下水道堵塞不属于市政部门管,通过“智慧城治”网格化平台解决不了,还是要由街道自己处理,而街道无专业清疏队伍,只能花钱聘请社会专业人员处理。要花钱,街道就得向区里的相关部门打报告,这样一来,处理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内街小巷里的树木修剪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智慧城治”网格化融合试点项目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有一次为了尽快修剪内街小巷的一棵树木,河南岸街道一位分管领导只好“动用私人关系”请有关部门来帮忙。
策▼▽
1
主动向市里申请“一把扫帚扫到底”
一流的中心城区要有一流的城市管理。调研采访组认为,破解环境卫生“多头管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一把扫帚扫到底”,这一点,国内不少城市已实施多年。
浙江温州瑞安市从2017年起发起“一把扫帚扫到底”改革,将23个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打包成12个标段公开招投标,中标公司认领各自标段内道路(公路)、河道、公厕、小广告、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市政设施、城市家具、垃圾分类、无主建筑垃圾、垃圾收集与清运、历史积存垃圾等保洁工作,变“多把扫帚”为“一把扫帚”,破解“九龙治水”尴尬局面。
保洁分包出去,瑞安市则着重加强监管工作,搭建了覆盖全市的环卫智慧管理云平台,通过环卫工人携带的定位设备和运输车、清扫车等作业车上的监控设备,远程实时监管全覆盖;建立了自动化考核系统,将考核成绩与环卫经费相挂钩,激励环卫公司开展行业竞技,营造遵章守纪、争先比优的良性竞争氛围。
这种模式不仅打破了城市清洁工作的藩篱,减少了管理层次,也提高了城市清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值得惠城借鉴。
今年市里提出“一把扫帚扫到底”改革,实现城市保洁一家管、全覆盖。惠州是老牌的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巩固文明城市成果的主阵地和主力军,惠城应以此为契机,打破“一亩三分地”的界限,主动与市里对接,主动承接和推动“一把扫帚扫到底”。惠城还应对中心城区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井盖、绿化等进行统一管理,并争取事权、人权、财权下放,市直相关部门只负责监督考核,彻底改变“多把扫把常扯皮”的局面,全面提升惠城中心区的城市颜值。
2
建“城市大脑”让城市管理更智慧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调研采访组认为,惠城“智慧城治”成效并不明显,还需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常态化。
在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的探索中走在全国前列的,不得不提上海浦东打造的“城市大脑”。在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的指挥大厅,实时显示着城市设施、管理、环境等6大领域的运行情况,细分为生活垃圾处理、工地不文明施工、空气污染、噪音扰民等50多个智能化场景。如工地的渣土车有没有加盖、有没有及时冲水、工人有没有戴安全帽,这些都逃不过这个“城市大脑”的“千里眼”。
“城市大脑”如此厉害,主要得益于它外延的“触角”布满了浦东的每一个角落。覆盖36个街镇、1316个村居委的“神经元”系统,整合了109个单位、431个系统、308万个智能水电气表,安装了近4万个物联感知设备。“城市大脑”通过对综合数据的智能分析,就能判断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将预警数据实时传输到城运中心和一线人员手机终端,形成了感知敏捷、处置迅速的管理新模式。
调研采访组建议,“智慧城治”网格化平台试点虽由市城管委主导,但惠城应该总结试点经验,充分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智联等先进技术手段,科学设计智慧城管二、三级平台,在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上实现与智慧城市的全面衔接。可以借助当前比较完善的网格化系统平台,科学规划设置深入网格的“神经元”,为全面感知奠定基础。另外,还可以主动协调沟通,整合和共享住建、水务、供电、公安等部门的大数据,打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让城市管理领域数据搜集、聚合、分析和使用变得更高效。
发现问题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要解决问题。调研采访组认为,“智慧城治”平台的指挥中心是一个独立机构,具有综合协调职能,相关职能部门应落实专人负责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对于指挥中心发出的指令能够迅速予以回应,提高问题的处置效率。
他山之石
杭州余杭社会
治理平台:
城市“智慧管家”
浙江杭州余杭区与阿里巴巴集团等高科技企业合作,研发了杭州城市大脑·余杭社会治理平台。
平台整合智慧综治、智慧调解、智慧公安、智慧交警、智慧消防、智慧城管、智慧安监、智慧住建、智慧公交、欠薪预警等基层社会治理各类资源力量。打通21个部门、单位的25套信息系统。归集300余万条人口数据、100余万条房屋地址数据、25万余条企业数据。纳入6000余个机构约3.6万名网格员、人民调解员、行政工作人员、社会组织成员、行业专家等进行统一调度。
该平台运行一年多来,形成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智慧治理“余杭模式”,破解了社会治理的三大难题:精准感知,变事后“救火”为超前预防,有效防范了社会风险;高效处置,变应对迟钝为及时快速,就地化解了矛盾纠纷;以人为本,变管理控制为多元协同,社会治理出现共建共治共享喜人新局面。
无机构无职权遭遇“肠梗阻”
城市更新
惠州城市建设发展渐入佳境,东部新城、南部新城、北站新城等竞相发展,“南进北拓,东西伸延”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不相协调的是,中心城区存在城中村、旧城区、旧厂区等与城市形象严重不符的情况,城市更新遭遇“肠梗阻”。
问▼▽
城市更新还停留在“三旧”改造初级阶段
城市更新是“三旧”改造的延伸和拓展。2008年佛山探索出“三旧”改造经验,2009年广东省获得开展“三旧”改造先行先试的政策许可。同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出台,提出了城市更新的概念。
城市更新聚焦盘活再利用存量土地,它从“三旧”改造的“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扩展到旧城镇、旧工业区(包括旧厂房)、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历史文化街区等。相比“三旧”改造,城市更新更倾向于“城市再生”。
惠州的“三旧”改造工作起步稍晚,2010年8月发布《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作为中心城区的惠城,也由此正式开启“三旧”改造。
10年来,广州、深圳、佛山等地中心城区的城市更新搞得如火如荼,广州荔湾区的永庆坊、深圳龙岗区的天安云谷、佛山禅城区的岭南天地,都通过城市更新成功“逆袭”,不仅提升了城市品质,还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惠城区的城市更新步伐却越走越慢。调研采访组了解到,目前惠城区城市更新仍停留在“三旧”改造初级阶段,还没有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数据显示,自2009年来,惠城范围内共审批入库“三旧”改造项目383个(旧厂房300个、旧城镇56个、旧村庄27个),截至目前仅完成22宗(另有32宗正在实施)。近两年,均未完成省、市下达的改造任务(2017和2018年上级任务分别为完成83.5%和12%,惠城实际完成率分别为2.7%和0%)。
策▼▽
1
成立专门机构,完善配套措施
调研采访组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惠城要建设国内一流中心城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城市更新工作正当其时。
当前,市里已经基本明确惠城范围的“三旧”改造工作事权全部下放,惠城要借好“东风”,乘势而上,抢抓发展机遇。
广深佛莞四地都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城市更新工作,这是四地城市更新工作能够取得较好成效的基础条件。调研采访组建议,为更好地承接市里的职权下放,惠城应抓紧成立城市更新专门机构,明确专门的编制和人员,负责全区城市更新具体工作。
市里的职权下放后,建议惠城应从基础工作做起,包括调查摸底、完善配套设施等。如广深佛莞四地均坚持规划引领,对近、中、远期城市更新工作作出清晰明确的安排,以规划的“刚性”确保更新工作的执行。同时,不断完善配套措施和操作规范,确保城市更新有章可循。如深圳市为推动城市更新工作,市级层面共出台了35个政策文件,龙岗区出台了26个配套政策。
调研采访组建议,惠城成立城市更新专门机构后,应该由该机构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在市里政策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如全区的城市更新总体规划、实施细则、申报流程、验收标准、审核制度等,确保城市更新工作从启动、实施到验收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运作规范。
2
有序推进更新,分类打造样板
调研采访组认为,虽然惠城当前亟待通过城市更新提升城市能级,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应该把握好城市更新的节奏和规模。建议由惠城区政府制定年度更新计划,确定改造单元,分类实施,先急后缓,可以说,惠城“三旧”改造工作推进滞后,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调研采访组了解到,这主要是因为“两无两缺”:无机构、无职权,缺规划、缺细则。
惠城一直没有被赋予“三旧”改造的职能,没有专门的城市更新机构,也没有相应的职权,也正是因为事权未下放,审批因种种原因基本停滞。
市级层面缺乏有关城市更新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惠州市“三旧”改造实施办法》还在征求意见,相关的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引也很少,可以说当前惠城的城市更新几乎处于“无章可循”的状况。
仅1宗“工改工”,多为房地产项目
正是因为城市更新工作推进滞后,惠城的“三旧”改造模式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模式单一,以改造旧厂房开发房地产为主。
数据显示,383个入库的“三旧”改造项目中,目前仅有1宗“工改工”项目(处于审批阶段),已完成改造和正在实施的54宗旧改项目(47宗为旧厂房改造,7宗为旧城镇改造)都是房地产项目。
调研采访组认为,惠城中心区的产业用地有限,“三旧”改造项目中若“工改居、工改商”项目居多,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高端产业发展空间,不利于高质量发展。
实际上,广州、深圳和佛山等地在城市更新初期也出现过类似问题,不过很快就吸取了教训,严限“工改居”项目,同时用地政策向产业转型倾斜,着力做强实体经济。还积极探索新的改造模式,如利用老旧厂房及闲置楼宇,在不大拆大建情况下,探索开展“工改工”“工改文”“工改新”等,为高端产业腾出更多发展空间。
调研采访组还了解到,当前惠城已经完成的“三旧”改造项目,因为缺乏统筹引导,政府也未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未充分考虑公众利益,造成公共配套跟不上、综合效益不明显。
调研采访组认为,城市更新不是简单地给城市“化妆”或“整容”,而是要帮城市这个有机体“调理”好身体,促进它的“新陈代谢”,让它优雅地成长。
当前,惠城面临的困境亟需通过城市更新来解决:仅有352.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90%被旧城镇、村庄、市政建设、产业项目、生活配套设施等占用,导致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大部分无法有效落地;城市的快速扩张,直接导致中心区的城市公配、道路交通、教育资源、医疗卫生等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文物资源丰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活化也迫在眉睫。
这意味着,惠城的城市更新模式不应该也不能是单一的,城市更新工作还需要更大的作为。
策▼▽
(上接A4版)先易后难,避免一哄而上,到处开发,对改造条件不成熟的区域先进行控规,确保城市更新工作有效推进。
从广深佛莞四地的城市更新经验来看,城市更新的改造类型主要有三种:综合整治(微改造)、功能改变和拆除重建。调研采访组建议,惠城应分类打造城市更新样板,每一类选择1个试点,为全区城市更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综合整治适用于老旧小区、历史文化街区、古村落和不适合大拆大建的城中村。建议惠城选择水东街或金带街进行试点,参考广州荔湾区永庆坊,通过微改造,既改善了老城的人居环境,又激活了区域经济,也留住了城市记忆。
功能转变主要适用于工业园区、旧厂房等的改造。建议惠城选择菱湖边的市塑料厂作为试点,参考广州TIT创意园,利用厂区丰富的工业遗产,努力挖掘历史内涵,通过保护和活化利用等方式,将其打造成城市记忆工业主题公园、文创社区和特色民宿。
拆除重建主要适用于城中村及旧工业区(旧厂房)改造。建议在江北或小金口选择一个条件比较成熟的村庄,参考广州海珠区琶洲村,进行整村拆除重建。琶洲村改造前村内主要产业为集体工业厂房和民房公寓出租,政府通过“毛地出让”的方式公开引进保利集团进行改造。整村改造后,含居住、办公、酒店和养老等业态,并完善了学校、医疗、道路、商业等配套,村民的住宅公寓等租金涨了约6倍,集体商业物业租金涨了约8倍。
开展城市更新,特别是城市微改造、旧村改造,牵扯到很多深层次的利益矛盾,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来主导。琶洲村的项目之所以进展顺利,就是村委会党员干部很得力。为此,建议惠城抓实抓好党建工作,为城市更新和各项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城市更新不但经济要发展,还要实现“居民受惠、城市变美”。调研采访组认为,城市更新在具体推进中会涉及各方利益,惠城一定要加强监管,平衡好各方利益,优先保障公共利益。
他山之石▼▽
深圳龙岗天安云谷:旧厂房变身创新型产城社区
2011年以前,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岗头社区还是个由农房、旧厂房构成的低端制造工业区,成片的城中村和矮旧的握手楼,土地利用率低下,区域交通发展滞后。
一场“腾笼换鸟”的城市更新,让岗头社区的旧村庄、旧厂房腾出新空间,变身天安云谷,年产值由原来的两三亿元增至1800亿元、纳税50亿元,产值增加600倍、税收增加167倍。
天安云谷城市更新项目改造模式为拆除重建。整个项目计划分六期进行开发,采用“拆除一片,建设一片”的分期策略,总投资逾300亿元。
天安云谷项目在带动物业资产增值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基础设施的完善,成为深圳现代产城融合的成功案例。
惠城如何接住接稳接好
职权 下放
“这次职权下放,对惠城来说是一场好雨、喜雨、及时雨。”惠城区干部职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性,惠城相对市和其他县(区),一些部门事权和职能较为缺失,成为制约惠城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
今年4月上旬,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原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房管局和市公路局承担的部分职责下放惠城区。
效果立竿见影。职权下放,点燃了惠城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提供了加快发展的政策和资金保障。今年上半年,惠城工业项目投资增长率跃居全市第一,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市级职权下放既是激发惠城区发展活力的强心针,也是考验惠城广大干部职工担当作为与抢抓机遇能力的试金石。市级职权下放,惠城区如何接住、接稳、接好?
问▼▽
专业人员紧缺,承接有压力
“职能扩充后,专业对口的人才匮乏,执法人员不增反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效能。”调研采访组在惠城调研期间,城管、住建、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有关负责人反映,当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专业人员紧缺。如住建部门反映,“职权下来了,但是人员没下来”,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等职能下放后,该局还没有熟悉业务的人员。
惠城区委编办表示,部门反映的“职权下来了,但是人员没下来”实际上指的是一些市直部门机关的职能下放了,但原来机关里面承担这些职能相关工作的人员、编制没有“编随事走”。比如,原市规划直属分局、市房管局、市住建局相关行政职能下放,消防验收、人防建设、市政管线规划许可、专项规划编制、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规划设计条件告知、工业园区规划编制等职责事项没有一并把人员、编制下划,“由于暂时缺少熟悉业务的人员,在确保部分职能正常运转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产生了一些压力。”
调研采访组了解到,惠城已就这些部门反映的意见,积极争取市有关单位部门加大对该区相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支持帮助力度。采取派出人员到市有关单位部门跟班学习、从其他部门选调专业人才等措施,加强人员培训和人才选拔,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力量,提高业务能力水平,确保下放的职能既能“接得住”,也能“管得好”。
策▼▽
用好下放的职权“办大事”
惠城区委、区政府将市级职权下放比喻成一股“东风”。调研采访组认为,惠城一定要搞清楚职权下放的目的是什么,不能局限于“方便办事”,而是应该利用下放的职权“办大事”,要借职权下放的“东风”,牢固树立市、区一体化理念,以主人翁精神,共同谋、主动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力争夺取更多单项第一,切实发挥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主力军作用。
此次职权下放,汇聚了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智慧,并不是“最终版”。调研采访组认为,这次市级事权下放是市委、市政府对惠城的重要考验,惠城要在承接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做好与市级各部门的沟通衔接,不断改进工作、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市”“区”是一家,职权下放,也是为了推动惠州更好建设国内一流城市。调研采访组建议市级有关部门也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积极主动创造条件,让惠城接得更顺、管得更好。
调研采访组认为,事权职能承接后要用足用好用活,区一级部门还不能“揽权”,要“舍得”简政放权,将事权职能下放到镇(街道)一级,推行就近服务,同时要做好监管,确保放而不乱。例如,可以通过数字化监管,把区镇两级部门的审批事项均放在电子系统中操作,实现实时核查和监管,确保“下放彻底”的同时实现“监督有力”。对各镇(街道)实施考核机制,采取镇(街道)自查、交互检查、不定期抽查、专家核查等多层次考核方式,对镇(街道)审批情况进行监督,预防行政不作为、越权审批或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他山之石▼▽
佛山禅城区公布镇街
权责清单近2000项
佛山市禅城区向来在职权下放上比较“大胆”,将大部分管理职权下放到镇一级。如早在2015年5月,禅城区环保局就将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审批”和“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等“高含金量”审批事项下放到各镇(街道),禅城区域九成以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可在属地镇(街道)终审。市民办理环评审批等可以不出镇(街道),节省了办事成本和时间成本。
2018年12月,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佛山市禅城区镇(街道)权责清单的通知,涉及257项法定权责清单、1669项调整权限权责清单。该通知明确,区直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镇(街道)业务监督和指导,对下放事权制定办事指南和操作规程,明确技术指标和管理规范,加强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检查制度。
部门表态
规范城市建设秩序 强化市容市貌管理
“我局组建后接收市局213人,还按照惠城机构改革办20号文对区城管办的55名人员和14名协管进行管理,并结合人员转隶、档案转移、社保交接等工作对新进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确保队伍稳定、思想不乱、工作不断。”惠城区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管理方面,将协调组织惠城相关职能部门,整合行政资源,加强执法合力,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规范城市建设秩序,强化市容市貌管理,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并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以建设智慧城管为抓手,科学设计智慧城管二、三级平台,加强城乡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健全匹配智慧城市的指挥协调、联勤联动、应急调度和绩效评价工作机制。
惠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下放部分审批权限及监督职能
市级职能承接方面,惠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主动协调,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尽快解决机构改革中人、财、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施工许可及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职能,抽调精干人员跟班学习并已开展相关业务办理工作,接下来将继续加强业务培训,梳理办事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在城乡建设管理方面,将进一步简政放权,积极探索将部分审批权限及监督职能下放(委托)给各镇(街道),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改革全区城乡建设管理体制。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区在建工程项目施工围挡提升改造工程,全面提升施工围挡美观性、功能性、安全性,提升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水平,不断完善扬尘治理长效机制。
惠城区自然资源局:
“借东风”改善城市环境品质
为确保对市下放职权的高效承接,惠城区自然资源局将通过加强人员队伍业务培训,梳理业务办理流程,精减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实现服务提质、办事提速、工作提效。
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工作中,将借力职权下放“东风”,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机遇,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凸显惠城区自然资源优势,优化国土空间整体布局,科学规划现有产业空间,稳步推进城市更新,积极拓展空间资源,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品质。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谢超平 廖桂旭
调研专家 刘薰词(惠州学院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硕导) 李 芳(惠州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市场营销学博士) 邹永祥(惠城区地方志办原主任、历史学副研究员) 陈友乔(惠州学院历史学讲师、博士)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谢宝树 廖桂旭 袁 畅 谢菁菁 侯县军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新闻推荐
网友为惠城现代服务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招 串起零散“珍珠” 做强文旅项目
请您扫码为惠城区高质量发展支招。惠州日报讯(记者侯县军)惠城现代服务业如何“祛虚火”?惠城拿到的一手文旅“好牌”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