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路上的良师益友□胡 玲

惠州日报 2019-09-01 09:31

每每提及《惠州日报》,内心深处总流淌着温暖和感激,说她是我文学道路上的恩师益友一点儿也不为过。

与《惠州日报》结缘还是2008年。那时我刚刚从湖北老家来到惠州,身边没有亲友,也不适应这边的生活习俗,对周围的一切都觉得非常陌生。先生的单位给职工们订了《惠州日报》等报刊。从此,读书看报成了我闲暇消遣的主要方式。读《惠州日报》成了我的“每日必修”,她如同我刚结识的新朋友,带着我了解本地时事、热点新闻,引着我领略本土的人文地理和民风民俗。有了她的陪伴,随着自己慢慢融入、适应新环境,我这个新惠州人的生活开始有了阳光和色彩。

我最关注的是《惠州日报》的副刊栏目。当时副刊名为“西湖文艺”(现在改为“西湖”),一般为每个周日出版,主要刊发本土作者的美文。一到周日,我会早早从邮政局的邮筒取出飘着墨香的《惠州日报》,钻进书房,放一曲舒缓的音乐,静静品读“西湖文艺”上的文字。社会万千,人间百态,浓缩在那一页报纸上,不禁为篇篇人生哲理深思,为段段幽默而开怀,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而感动,为一首首优美的诗篇而愉悦,那些美妙的文字如一滴滴甘霖,悄然滋润着我的心田。

我自小喜好文学,从前在老家时,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过一些“豆腐块”,与“西湖文艺”亲密接触后,我就萌生了一个强烈愿望,期待有朝一日,自己的小文也能登上“西湖文艺”这片美丽的百花园。2008年冬的一天,天气异常寒冷,上班途中,我的手提包不小心丢在车上了,里面有手机、钱包和银行卡等重要物品。我的心如同当时的天气一样,结了厚厚一层冰。同事和家人的安慰与开解,让我心里终于有了阳光和暖意。我把这段经历写成散文《这个冬天不太冷》,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投到了“西湖文艺”的邮箱中。满以为文章会石沉大海,毕竟我初来惠州,名不见经传,更何况与编辑老师没有任何交集。万万没想到的是,半个月后,这篇文章竟然在“西湖文艺”上刊登了。我兴奋雀跃得像考了满分的孩童,捧着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我特别留意了报眉上编辑的姓名祁大忠,我记住了这个名字,对这位素不相识的编辑生出一份敬意。激动之余,内心对《惠州日报》充满了感激之情,我暗自提醒自己:要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地创作,不辜负《惠州日报》的厚爱。

从那以后,我每次新写了文章,会第一时间投给《惠州日报》。西湖文艺也时不时刊发我的小文,让我一次又一次品尝到文字见报的喜悦甜蜜。通过“西湖文艺”这个平台,我结识了很多喜欢文学的文朋诗友,几个志同道合的文友组建了一个文学交流群,大家每日在群里探讨文学,互励共勉。无论谁在“西湖文艺”发表了文章,大家会第一时间转发到群里,群友们除了道喜祝贺,也会直言不讳地指出文章的漏洞和不足,久而久之,大家的欣赏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了提高。

2018年,《惠州日报》和新华书店举办了一次读书征文,我的文章有幸获得了三等奖。颁奖活动安排我和另一位作者分享读书故事,让我们有机会走上舞台,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会。后来的颁奖环节,给我们颁奖的是《惠州日报》文化生活部负责人,他给我颁奖时对我说:你就是胡玲啊,在我们报纸上看过你不少文章,写得不错!我很意外,没想到,他还能记得一个业余作者的名字。

今年春天,《惠州日报》文化生活部记者宫晓磊找到我,我和他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历和创作故事。很快,他写了一篇《有文学相伴,此生足矣》的报道,刊登在4月7日的《惠州日报》文化版块。报道出来后,很多文友打电话、发信息祝贺我。对于我这个基层普通写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文学路漫漫,一直有《惠州日报》和诸多师长的提携扶掖,我才能继续向前走。这些年,一直在笔墨间耕耘,发表了数百篇小文,出了两本个人文集,参与主编了三本书。我明白,与惠州名家、文学前辈相比,我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也深知,身边有《惠州日报》和热心师友的关切和注视,所以,我不能停下手中的笔,要一直写下去。

感恩《惠州日报》,我真诚祝愿她越办越好。未来的日子,我会与她携手共进、共同前行。

新闻推荐

区公安局招125名辅警

惠州日报讯(记者姚亚超)日前,记者了解到,大亚湾区公安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男性巡防警务辅助人员125名,薪酬待遇63765元/年(含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