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为民而奋斗 至死初心仍不渝
余铁夫烈士写给母亲的家书。
扫码看余铁夫致母亲家书全文
苏家麒烈士写给妻儿的家书。
狱中绝笔致父母、妻儿!
扫码看全文
余铁夫:母亲收到家书时,他已牺牲近半年
余铁夫致母亲的信(节选)
母亲:
自从儿子书面告别了你老人家,瞬转间差不多一年了!在这一年当中没有一点消息给你老人家,这是儿子重大的罪过吧!
……
其实我表面上在抛弃了穷苦的家庭,但是实际上我是为了祖国的生存,就是为了将来全中华民族每一个人能够得到平等、自由、幸福的安乐生活。这样儿子不是为了一个人设想的,儿子是为了全中华民族,而且是全世界而奋斗的,我们才不怕任何的风雨、任何的高山、任何的峻岭,我们都不断的迈进!这是儿子一贯来的主张,中华民族没有得到解放,儿子的任务一定没有放下!
……
天黑了!不能再写下去了!下次再禀吧!
祝民族解放敬礼
并祝合家平安!
儿子轩禀
日前,在汕尾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故事汇主题演出中,节目《一封家书》的演员声情并茂的朗诵,仿佛将观众带回革命战争年代,再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正是海丰籍革命烈士余铁夫。
致母亲:总有一天我们能够见天日
余铁夫原名余作昂,字轩,1911年出生于海丰一个穷苦的家庭,1934年在大哥余史江的影响下参加革命。1936年,由于革命低潮,余铁夫到香港避难,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余铁夫被党组织安排回内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任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大华队中队长。
1939年农历正月初八(公历2月26日),一封家书从罗浮山脚下的博罗县长宁镇寄出,写信人正是余铁夫。受困于战火纷飞,交通受阻,这封信“走”了长达一年,他的母亲收到时已是1940年2月5日。
得知儿子消息,母亲沉浸在欣喜中,但她不知道的是,在大约半年前的1939年8月,余铁夫已在东莞与日寇的战斗中不幸牺牲。
“我的身体还好,请你老人家别担心吧!”“总有一天是我们能够见天日的!”余铁夫的孙子、今年39岁的余成杨回忆,家书中表达出的乐观精神让余铁夫的母亲非常欣慰。直到时隔几年后,余铁夫生前所在部队抵达海丰,派士兵上门慰问,母亲才知道这一噩耗,“数次晕厥过去”。
时间流逝,世事变迁,这封家书一直被余家人悉心留存:余铁夫的母亲去世后,家书传到了余铁夫的三弟余会手中。余会的儿子余立宪多次搬家,都不忘将家书与其他旧物、老照片带在身上。
传精神:
学家书成余家后辈必修课
走进余成杨家中,墙面上的家书影印件十分醒目。余成杨将家书与余铁夫的相片、余铁夫与母亲的合照一同装裱悬挂起来,他常常对着家书思考。
如今,余氏整个家族将学习这封家书及其背后历史当成孩子的“必修课”。全家人聚在一起时,常常讨论老一辈参加革命的故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适时地让他们学习这段历史,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余成杨说,得益于这封家书,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良好家风在余家不断传承。
“年轻的革命者挥别父母兄弟,义无反顾地踏上战场,勇担民族解放的历史重任,舍小家为大家。”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处处长林益说,余铁夫一方面思念着母亲“在艰苦困难中过活着”,另一方面坚定地示明“中华民族没有得到解放,儿子的任务一定没有放下”,这封家书浸润着他对母亲和家人的挂念,更彰显了他保国卫民的家国情怀,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初心与使命的守护与坚持。
“先烈事迹启示我们,今天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各类问题的挑战,我们更要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林益说。
苏家麒:教育两儿,务使成人,完成我志
苏家麒致妻儿家书(节选)
绿萍吾妻暨觉悟二儿:
我一生读书,方想学成,尽人民的一份子,为国家、为民族、更为病者解脱痛苦,呻吟床第噭噭待救的病人,得以复苏,走上新生里程。其次,限衣俭食,负债累累的家未能报答,是我罪咎。离多聚少,未履行丈夫之责任,未负爸爸任务,大对不住你们了,还连累你们凄凉痛哭、捶心流泪,大对不住。你其勿悲,自古圣贤皆有死,英雄亦有死,何独我也?人生里程,不外如是;请原谅我宽恕我,负起重大责任,咬实牙筋,担起母兼父职双重艰苦任务,教育两儿,务使成人,完成我志。
家麒绝笔正月十九夜
汕尾海丰县梅陇镇的苏家麒牺牲时年仅28岁,他在狱中写给“父母暨诸兄弟”和妻儿的两封家书,苏家后人至今仍悉心保存,以此教育后辈牢记历史、奋发有为。
豪情:英雄亦有死,何独我也?
1920年,20岁的苏家麒考入广东公医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前身),在校期间积极学习进步思想,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进入中大医学院附属医院成为外科医生。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几天后,广州的反动派也开始大规模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苏家麒不幸被捕。1928年2月,苏家麒在广州南石头监狱外被反动派杀害。
“苏家麒就义前,知道自己身份暴露,必死无疑,即连夜疾写家书,嘱咐狱中难友李志超带回家。”苏家麒的侄孙苏胜前回忆。
家书共两封,在“致父母亲暨诸兄弟”的信中,苏家麒表达了“壮志未成身先死”的悲愤。在“致妻儿”家书中,苏家麒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初心:“我一生读书,方想学成,尽人民的一份子,为国家、为民族、更为病者解脱痛苦,呻吟床第噭噭待救的病人,得以复苏,走上新生里程。”知道自己即将就义,他又表达出达观豁然:“你其勿悲,自古圣贤皆有死,英雄亦有死,何独我也?”他不忘嘱咐妻子:“负起重大责任,咬实牙筋,担起母兼父职双重艰苦任务,教育两儿,务使成人,完成我志。”
传承:珍藏家书教育激励后辈
事实上,苏家麒的胞弟苏家驹当年同样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1928年,因在战斗中严重负伤,苏家驹牺牲于海陆丰莲花山区的莽林间。
今年48岁的苏胜前长期致力于收集家族两位革命烈士的遗物与史料。“我常在独处的时候设想自己与他们对话。苏家麒在狱中写遗书时是怎样的心情?我想,他的内心一定是悲壮的,但他革命到底的决心又是坚定的,寄托自己的两个孩子"完成我志"。”苏胜前说。不幸的是,两个孩子后来均因意外离世。
如今,苏胜前将两封家书珍藏在苏家麒、苏家驹曾使用过的老橱柜里。“我之所以悉心保存,就是要教育后辈让这段光荣的革命历史,激发他们为社会、为国家不断奋斗。”苏胜前说。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打动了他,促使他加入党组织,并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献出生命。”中山大学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郭文亮说,从这两封家书可以看出,苏家麒在就义前仍大义凛然,舍小家为大家,这种崇高境界、远大理想,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尤为值得青年人学习。
南方日报记者卞德龙
本栏相关史料及图片
由省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新闻推荐
石湾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不懈奋斗。石湾镇大力发展工业,着力打造工业强镇,目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2155家,其他民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