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一个村庄的记忆
大树下是村里老人休息谈心的地方。
每个村庄都有老树镇守。
谢岗镇八卦村四面环水,村里树木成荫。
树木是村庄的保护神,每座村庄都有老树镇守。
老树无言,却守护着村落的故事、秘密和历史。东莞的传统村落发展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而树木是画面上绕不开的元素。
村落里的古树记忆
乡村的故事都离不开大树的参与。一棵树就是一座村庄的横截面,它和村民质朴的记忆缠连一起,和他们相守一生。
一棵树就是对一方水土的坚守,保佑着一方天地的宁静和谐。企石镇旧围的古秋枫树栽种于北宋咸平年间,至今已有1016岁高龄。据说,这棵东莞唯一的千年古树是旧围村人立村伊始栽种的。千年时光,悠悠岁月,曾经的历史已经湮没无闻,只有古秋枫旺盛的树叶、遒劲的枝干绵延至今,守护着一片苍翠。
古秋枫的旁边是旧围村黄氏宗祠,两者相映成趣,共同演绎出“枝繁叶茂”的好意头。千年古树不仅是东莞的“树王”,而且是旧围村人的“树神”。因为是祖先栽种,古树已经成为黄氏家族的长辈,成为他们的第二“祠堂”,关联着村人对宗族的情感,寄托着他们缅怀先人的深情。
一棵树可以是故乡的标志。古秋枫就是旧围村人的灯塔。民国初年,同盟会会员、时任惠阳县县长的黄惠波,凭借着古秋枫找到了自己的故土。黄惠波祖上于明朝洪武年间迁居惠州,往上的宗祖脉络已经无法追溯,族谱之中只留下老家有棵秋枫古树的记载。1932年,黄惠波寻根来到旧围,提到族谱中祖居之地以“左祠堂,右秋枫”为标志。旧围的黄氏族人也在族谱中找到了黄氏一脉迁居惠阳的记载,间隔数代的亲人得以相认。为感恩先祖,黄惠波随即在黄氏宗祠兴办了惠波小学,对学生免收3年学费。
看到那棵大树,就意味着家乡已经不远。古秋枫已经成为众多黄氏族人对故土的精神认同。建村700余年的寮步横坑古村,为美丽的横丽湖环绕。湖岸边分布着古色古香的民居、祠堂,还有生长了500多年的芒果树林。芒果树不喜水涝,但造物主偏偏将馈赠留给横坑古村。经过岁月的磨合,粗壮的果树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片土地。一棵芒果古树每年可以收获上千斤果实,味道独特,食用不必剥皮。在外飘荡的横坑游子,记忆深处专门为芒果古树留着位置。对于村人来讲,故乡的味道就是芒果的香甜。
除了芒果,横坑先祖还种植了榕树。600多年的古榕枝叶繁茂,栽种的时间比芒果古树还早。榕树喜水,更能吸收土壤中大量的水分。或许正是如此,临水的环境才能适宜芒果树生长。习性不同甚至相反的树木和谐共生,横坑创造了特别的奇迹。先人的智慧泽被至今,留给村庄一道别致的风景。
树木中的风水
古人迷信风水。过度的风水讲究自然属于糟粕,但风水之中也蕴含着天人和谐之道,是传统农人顺应自然、趋利避害、改善生存环境的生动表现。许多风水理念强调树木的作用,彰显出朴素的生态格局。
茶山南社村的中心是一棵需要数人合围的古榕树,独木成林,是谢氏族人心中的宝树。南社至今仍有不少人相信,正是因为宝树镇村,汇聚水土,调和风水,南社世代才人才辈出。因此,村人对古榕树极为敬畏,保护有加,奉若神明。
据记载,此树是由谢氏八世祖谢樵谷于明代成化年间栽种,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当时,谢樵谷重金延请堪舆先生,特地选址在村中央栽种下这棵风水树。据说自此之后,南社时来运转,村民安居乐业,从第九代开始,人丁兴旺,贤能不断涌现。南社也以古树为中心,不断向外拓展。
其实,南社南北均为坡地,地形低洼,每逢大雨,雨水汇集而下,造成严重的水患和泥土流失。古人迷信,觉得财富随水而流,人丁也随水流而散。榕树喜水,根系繁密,能够涵养大量的水分,正好适应了低洼水地,不仅改善了水涝环境,而且增添了一片绿色天地,成为村人午后纳凉谈古的生活空间。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这是村落布局的基本原则。谢氏族人通过植树,彻底改变了南社的环境,把原本两山夹缝之中的洼地变成宝地。只要顺乎自然,对环境给予足够的尊重,就会收获一方沃土,带给子孙万世的福气。
无独有偶,谢岗镇的八卦村也是围绕一棵古榕布局。八卦村四周为河流、湖泊、水塘环绕,在圆形孤岛上形成了兴旺百年的村落。八卦村鼎盛的时候,“一街连八巷、五座禅院、六处书房、九门十三更、二十四宗祠”,按照八卦布局设置围墙,外人进村容易出村难。“八卦”中心“罗庚盘”,就是村庄的最高点岺头顶上的古榕树。
按照常理,位于村落高处的岺头顶缺水,并不适合榕树的生长。但是,八卦村四面环水,即使位于孤岛的最高处,地下也集聚了大量水源。村人对古榕的崇拜,更多的是人们对榕树治理岛上水患的感恩。除了中央的古树之外,八卦村四周也广植榕树,用以涵养水土。如今村内的围墙早已经被破坏殆尽,阴阳五行的玄奇并没成为八卦村的永恒,但古树依旧荫蔽着村落,保护着这里与水共生的乡民。
独木要成林
树木是村人改善自然的中介。很多村庄从栽种一棵树开始,逐渐根植出一片茂林,彻底改造了环境。
“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抱。”这是传统风水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因此,靠山面水、负阴抱阳是最为理想的村落格局。但在现实中,不是所有的村落都能找到完美的山水布局,有的村落甚至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得不接受悖于风水的地理环境。
在东莞,地处平川并非幸事,洪涝时节水灾首当其冲。牛过蓢村地处平地,前有照,但后无靠,左右一马平川,是风水中的死地。但是,这座麦姓人为主的古村却经历800多年的历史,农业昌隆,贤才辈出,成为一方人杰地灵的水土。麦氏先祖通过人力,创造了守护村落的“靠”,这就是保存至今的风水林。
牛过蓢风水林由麦氏先祖栽种,世代经营,严禁砍伐。林中共有33棵百年古树,其中年代最久的古树距今770年。这些巨型高山榕树,加上环绕村庄的竹林、朴树、榄树等等,成为整个村庄的保护神。古树参天,涵养水源,牛过蓢也由此避免了灾难性的水涝灾害。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村落已融入良性循环的环境之中。
时光侵蚀了岁月,历代族人老去,但风水林却愈加旺盛,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文、图摘自《回望故园东莞村落记忆》,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相关笔者从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获悉,29日,紫惠高速T5标好义隧道右洞顺利贯通,这是紫惠项目第一条双向贯通的隧道,也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