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与洪水桥的“创新”握手 拟探索两地合作先行先试制度,适时试行推广前海、河套创新经验

南方日报 2019-07-31 06:20

香港洪水桥新发展区与深圳高新区隔海相望,经深圳湾大桥跨海相连,是距离深港西部通道口岸最近的地区。南方日报记者鲁力摄

近年来粤港澳合作不断发展,为深圳和香港都带来机遇。南方日报记者鲁力摄

“西有前海,东有河套。”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歌猛进的背景下,深圳与香港的科技合作形成了崭新的战略格局。

一桥连接深港,香港洪水桥新发展区与深圳高新区隔海相望,经深圳湾大桥跨海相连,是距离深港西部通道口岸最近的地区,比元朗、屯门更靠近深圳、靠近南山,与深圳合作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潜力巨大、前景无限。

近日,深圳发改委回应,将进一步探索南山区与香港洪水桥新发展区的创新合作,适时把一些可借鉴、可复制的便利科技创新人员跨境流动、科研物资和设备出入境等经验在该区域试行推广。

又一片深港合作的“黄金区域”引起广泛关注。

●南方日报记者张光岩

构建跨境融合发展新模式深化两地科技创新合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速推进的背景下,香港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上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根据《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为保持香港经济可持续发展,香港正在规划足够的土地和空间,适时提供基建配套设施,积极应对未来各类经济发展需求,促进经济领域多元化,并通过科技创新与合作创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

目前,香港的新市镇发展已进入新周期,香港特区政府正在推进洪水桥、元朗南、古洞北、粉岭北、打鼓岭、锦田规划兴建新发展区。香港洪水桥新发展区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它位于香港新界,定位为香港新一代新市镇和新界西北部的区域枢纽。香港特区政府正以洪水桥新发展区为试点,整合土地,供科技创新及其新兴产业或工业之用。

今年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陈炳强建议开展深圳南山区与香港洪水桥新区合作战略。他认为,充分发挥南山高新科技成果产业转化与香港基础科研和国际化资源的互补优势,可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创新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深化两地科技创新合作,促进香港青年创业就业,提升深圳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化发展能力。

近年来粤港澳合作不断发展,为深圳和香港都带来机遇,但粤港澳大湾区在行政、经济、市场规划等方面,存在条块分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畅等问题;同时,由于制度、货币、关税、法律等差异,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另外,空间和产业布局不统一、不科学合理,都成为两地合作的瓶颈。深圳市政协常委、香港义工联盟常务副主席王明凡建议,南山区可与香港洪水桥共建产业园,打破深港合作瓶颈。

王明凡提到,过去原有的深港合作模式都是香港向深圳输出资金人才、投资兴业、设立产业园。若深圳在香港洪水桥构建科技产业园的构想得以实现,将成为内地首个在香港建立产业园的范例,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践有深入的指导意义。

香港目前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环、港岛一带,靠近深圳的都是相对不发达地区,要实现区域平衡发展。此外,香港也亟待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作为。“洪水桥高科技产业园将推动香港建立新的高科技产业群,提升经济实力,维护香港的亚洲金融中心地位。而深圳可以输入香港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提升深圳企业的国际化水平,推动金融创新,引进全球顶级研发机构及人才。可以说把深圳的科技创新优势与香港的国际化及企业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王明凡说。

此外,合作开启后,还有助于进一步打通和升级深圳与香港之间的立体交通网络,逐渐在轨道交通、公路、水路方面实现更便利的连通,利用珠三角及供应链优势实现互联互通,这对深港两地来说是双赢的结果。

深港科技合作战略格局形成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深化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合作,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洪水桥新发展区位于香港新界西北部,北连深港西部通道、深圳高新区,南通香港国际机场、大屿山,是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要地。

不久前,深圳市发改委在回应代表建议的答复函中指出,目前,深港科技合作已形成“西有前海,东有河套”的战略格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南山区与香港洪水桥新发展区创新合作,对于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挥香港—深圳重要极点带动作用,促进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深圳已就深化深港科技合作开展相关工作。在落实顶层规划设计方面,《深圳市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出台,提出引领深港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动发展,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促进两地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梯度布局。深圳将结合南山区高新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的实力,以及香港雄厚的科技基础和高素质科技人才,探索两地合作的先行先试制度、合作区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等,提升两地产业竞争力。

在夯实科技合作基础方面,2007年,深港两地签署《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发展步入快车道。截至2018年末,香港著名高校已在深设立创新载体44个、科研机构72家,累计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1300多项,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企业在深圳成长壮大。为突破创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限制,2018年6月,《深圳市“深港创新圈”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允许科研资金跨境使用,将进一步激发深港创新主体活力,推动两地产学研融合。

在开展前瞻性课题研究方面,2019年1月,南山区政府组织开展《南山区与香港洪水桥新区合作战略》前期研究,深入了解区域发展战略、产业配套设施、跨境铁路规划等情况,对标珠海横琴、广州南沙、深圳福田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创新载体,从先行先试制度、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区建设、产业规划等方面探索两地融合发展路径,为下一步南山区与香港洪水桥新区开展战略合作提供经验借鉴。

深圳市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论证南山区与香港洪水桥新发展区科技合作的可行性,结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与落马洲河套“深港创新特别合作区”的推进情况,适时把一些可借鉴、可复制的便利科技创新人员跨境流动、科研物资和设备出入境等创新经验在该区域试行推广,充分发挥南山高新科技成果产业转化与香港基础科研和国际化资源的互补优势。

联通广深港澳科技发展轴发挥极点集聚效应和外溢作用

“极点既要有集聚效应,又能够产生外溢。”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深港分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极点之一,而深圳南山与香港洪水桥携手,可以构建广深港澳科技发展轴上的极点。对内,融合发展优势互补,打造港深跨境深度合作示范区,产生极强的集聚效应;对外,既可以辐射东莞、惠州,又可以通过便捷的海陆空交通系统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扩大影响力。

南山与洪水桥可以携手打造交通极点。南山与洪水桥连接,周边30公里内交通要素齐全,形成极强的集聚、辐射效应。海上,南山有蛇口邮轮母港,洪水桥有屯门码头;陆路,洪水桥地铁站可连接香港市内各区,前海地铁站可通达深圳各地。

两地通过交通连接,洪水桥可以对接南山的资源,通过南山走向大湾区内其他城市,南山可以通过洪水桥加强同香港及国际上的联系,双方携手可以通过便利的交通系统,走向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南山正在大力推进西丽高铁新城建设。目前,省、市在南山区布局了11台22线的西丽高铁枢纽,引入深惠、深莞、深珠城际铁路,预留了通过深圳湾口岸衔接香港洪水桥的条件,加强珠三角片区的交通联系,为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南山正在大力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该地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高端人才集中,产业化优势明显,向南可以串联起深圳高新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河套片区)等,向北打通光明、东莞等制造产业化重镇。通过土地整备,该片区目前又释放出了4.35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已有南科大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省市创新载体271个,未来还将规划布局鹏城实验室和北大、清华、天大—佐治亚等深圳校区。

此外,南山将以旧金山、纽约、东京等世界一流湾区为标杆,发挥南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串联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打造一条滨海总部经济带,吸引跨国企业、顶尖人才、国际资本加快集聚,规划建设具有世界水准、中国气派、特区风格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新地标”,将深圳湾CBD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湾区CBD。

“前海往前走就是香港的洪水桥,南山往北走就是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东莞,这条科技创新走廊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郭万达认为,从河套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到洪水桥新发展区,再到南山区的前海、科技园、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向北到光明科学城,在这条科技创新走廊上,聚集了科技创新产业的完整要素。这其中,南山和洪水桥有望发挥极强的集聚和带动作用。

新闻推荐

下周一起惠州限外时间有调整 7月29日至8月31日,7座及以下非惠州籍机动车周一至周五不再单双号限行

惠东巽寮、平海、港口沿海旅游景区实施交通管制措施区域及道路示意图东莞时报讯记者从惠州市惠东县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