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邀请7位专家为惠州桥东桥西老城片区活化支招: 构建古城山水客厅 塑造岭东文化名片

南方日报 2019-07-12 08:20

多位专家认为,惠州是“浮在水上”的,因此,“以水定城”就应该是一个基本原则。图为航拍朝京门与惠州西湖。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桥东桥西片区“通江连湖,鱼骨放射”的城市格局

近年来,惠州城市不断扩容,新城发展迅速,但聚焦到桥东桥西老城区,作为城市文化肌理的“根”却破败了下来。停车行车难、景观老旧、商圈没落……如何做好名城文化这篇文章,盘活复兴惠州老城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日前,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召开了《惠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桥东桥西)保护提升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下称《规划》)专家咨询会,邀请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武廷海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庆洲等7位专家建言献策。在前期深度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拟规划通过设置下沉隧道、扩大地面滨湖步道、复兴老船厂,以及构建古城会客厅等形式完善老城交通和节点景观,挖掘活化塑造岭东文化名片。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我们要保护好更要利用好,让城市文化肌理与现代城市文明共荣发展。”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袁贵平对此表示,惠州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我们要用好这一优势,紧抓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充分展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做强“大西湖”概念,助力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

精细规划

挖掘古城历史塑造文化特色

伴随着城市交通格局的改变,惠州北站高铁新城、金山新城等片区发展不断提速,而作为历史周期沿江布局的桥东桥西老城则逐步没落了。人口不断的外迁,商圈外迁,拥有着众多历史文化遗留的老城区出现“逆向”发展局面。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广东省惠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由此成为广东省第8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遗留和文化肌理成为重中之重,惠州市各部门也迅速围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细化名城保护体系。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组成区的桥东桥西如何提质发展备受期待,但如何实现高质发展?“做好规划统筹,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首先是要保护好资源,做好精细的规划引导资源活化才是关键。”袁贵平谈及该问题时表示,规划好想好了再去做,没想好就全力保护起来。

《规划》的编制便是如此。记者注意到,市自然资源局公布的规划内容显示,纳入桥东桥西老城总体设计范围的为桥东、桥西及西湖周边共同组成的历史城区范围,基本包括了全部10平方公里的老城区范围;同时还将针对桥东桥西3.3平方公里范围编制详细控规,以及重点设置约30公顷区域的景观节点。

“老城区规划提升的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在《规划》里,将不只是设计相关的指标,更是城市历史的一种寻根,寻找古城的历史,挖掘古城的文化,提升古城的景观和形态。”该规划编制方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寻访,以及回归历史场景,规划拟从城市功能、环境品质、交通系统、公共服务等方面,塑造城市文化特色,复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功能。

记者看到,依托规划区域内“一街挑两城”的古城格局,多条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东江、西枝江和西湖水系的融合,市自然资源局编研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拥有独一无二的山水格局、文化底蕴、特色空间,是承接文化展示、创意交流的最佳区域。规划在深挖城市特色的基础上,还将全面开展复兴工作,构建“山—湖—城—江”的山水城市格局。

例如,在桥东桥西的步行连接方面,《规划》拟在依托东兴桥、圆通桥,以及西枝江两岸亲水栈道的基础上设置人行桥通道完善慢行交通,在串联起老船厂、水东街和古城墙的同时也实现西枝江与西湖水系的连接,形成惠州可感可触的历史文化氛围。

发展实施

统筹盘活古城资源,以点带面复兴老城

“从惠州城市发展看,老城地区是一张金名片。”武廷海教授认为,要从大湾区惠深合作关系下惠州发展战略的角度认识惠州古城。惠州老城具有特别价值,可以作为惠深地区的金名片。

吴庆洲认为惠州应该用好地方立法权。在立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应及时立法将区域的相关规划要求和指标要素进行确定下来,引导区域的高质量利用和发展。

“惠州是我看到的全国所有名城里水域面积最大的,岸线最长的,环绕着老城,有很多好的东西,强化管制非常重要。”吴庆洲介绍,尽管目前有一些高层建筑占据了重要位置,很丑,短期内很难改变,但是我们要长期性地管控好它,短期不能拆掉,但将来建筑到期了就可以进行改善了。

从惠州走出去的深圳奥博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董事、总建筑师邓旻衢作为土生土长的惠州人则表示,从小在老街老巷长大感受不深,走出去之后越来越发现惠州资源的宝贵,无论是亲水廊道的设置,还是交通组织的改善,以及景观节点的打造,采取怎样的经济模式予以实施值得关注。怎么把握好资源保护和市场开发利用的关系都需要实施主体进行深入的研讨。

作为城市投资建设的实施主体单位,惠州市城投集团副总经理覃向阳直言看到了老城区的规划发展方向,坚定了城市建设的信心。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为惠州带来了机遇,除了城市扩容发展,建大马路、建地标建筑,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改造和提升核心老城区同样也是一流城市题中之义。

“区域规划的方向让人很振奋,但具体到如何落地还是更深度的考虑资源的活化经营。”覃向阳介绍,整个老城区的范围不小,改造和提升需要的资金很庞大,确定好商业模式很关键。覃向阳认为要用活现有的投融资政策,在规划前提下拆除一部分地块用于经营,或者在区域外补充资源进行支撑,灵活采取轻资产与重资产运营相结合的模式,推动规划的落地。

作为老城片区基层辖区代表,惠城区桥东街道办事处主任胡江华则建议针对老城的物业归属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将涉及到惠城区、惠阳区的公用物业中能够运营文旅资源的国有资产和国有物业进行全面盘点,统筹建立起国有文旅投资集团进行扎实盘活利用,逐步引导市场力量和其他资源跟投发展,以点带面复兴惠州老城。

■相关

重要节点面面观

在针对老城整体空间进行规划设计的同时,《规划》还针对环城西路、西枝江两岸、朝京门-文笔塔、平湖门、惠新西街等重要节点区域给出了如何建设的具体意见。

环城西路:设下沉隧道通车,拓展地面滨湖步道

环城西路紧邻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周边有北门直街和金带街历史文化街区,东江民俗文物馆黄氏书屋。当前为惠州重要商业街道,但由于交通拥堵问题,片区难以形成湖城联动,西湖景区入口不易到达。

区域作为老城区的山水客厅,《规划》提出改造的设想,认为环城西路具备建设地下通道的可行性,拟沿环城西路,在康帝酒店至丽日商场路段建设4车道的下沉隧道。地面则改造成为景观休闲步道,细化景观空间,扩大商业空间,打造出一个景区慢行系统,提升道路活力。

与此同时,规划还将有效拓宽滨湖步道,增加绿化及步行空间,丰富配套设施及景观小品,最终环城西路及周边将通过建筑改造、滨湖景观、商业驻留空间打造出一个立体的滨湖休闲客厅。

西枝江两岸:活化老船厂,构建古城文化窗口

作为桥东桥西两片区的连接地带,西枝江两岸改造同样备受关注。《规划》也将着重对惠州船厂及新民街区地块江岸进行详细设计,提出了船厂新生、西枝右岸、水关晨钟、惠州创造等四个阶段的改造计划。

《规划》认为,该片区集中了惠州船厂、新民街区、西枝江水系等众多历史人文及自然资源,紧邻十字商业街、五四街、金带街等现状商业活力带,区位优越,更新再利用潜力大。

作为近期改造目标,惠州船厂的改造活化引人关注。规划拟以文化交流、创意博展为主题,打造惠州水运博物馆、舰船制造博物馆、城市滨江主题公园、城市商业风貌街、青年文创体验中心、水运文化广场、滨江休闲码头等。

平湖门:建2000平米游客服务中心,打造古城会客厅

惠州西湖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游客量不断攀升。但到西湖游玩常会遇到这样的窘境:西湖美景当前,但由于停车难,近距离观赏游玩很为难。

如何提升?《规划》显示,整体改造后的环城西路片区将形成一个“一带两核”的西湖山水客厅。其中,“一带”为西湖休闲游憩带。“两核”为休闲旅游服务,将集旅游、商业、西湖门户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中心;以及滨湖休闲客厅:以滨湖步道、休闲平台、屋顶绿化、餐饮娱乐等功能为主的滨湖休闲客厅。

其中重要的一核就是平湖门的休闲旅游服务。《规划》拟在平湖门规划2000平米的游客服务中心,提供旅游咨询、旅游服务、医疗服务、便民设施等功能。同时规划一个地面大巴停车场,充分解决游客集散难的问题。

■专家声音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廷海:

“以水定城”构建城市文化历史骨架

“拥有好的资源,就要充分发挥好它的价值。”武廷海认为,惠州要重视发展中老城地区金名片的价值。在大湾区的背景下,惠深合作是未来的方向,深惠中间地带可能是重点区,但老城地区更是惠深发展的地区金名片。

他介绍,惠州是因舟落地,有水的地方建了城,高的地方建了城,更大层次上看,惠州是“浮在水上”的,水与城融合发展的。在特点表现上,一是水面占比非常高,二是岸线非常长,一个城市的所有的地方都是滨水空间,这是很难得的。

武廷海指出,基于这样的城市格局和发展面,以水定城就应该作为基本的原则。在老城区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中,都要以水为标准,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文化功能区,以文化空间的概念突出文化的历史骨架。

“惠州西湖地区尽管地区小,但文化资源非常密集,而且都是精华。”武廷海认为可以通过文化资源的分布分析城市发展的形态,应该尊重这些历史空间和文化空间,切实将这些空间作为地区设计的控制因素,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区,形成积极的保护和整体发展。

武廷海同时指出,惠州的历史文化名城内涵还可以更加丰富,不仅仅是在老城区,整个惠州地区都可以,通过绿道和区域性的线路有效组织进来,这样就能够将整个惠州地区都纳入文化区里边来,把整个的区域范围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让惠州名城不断做优做美做大做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庆洲

深挖历史恢复古城肌理,立法强化管控

在实地走访惠州历史文化名城要素集中区后,吴庆洲教授坦言,惠州最重要就是水,特别是惠州西湖,要大力挖掘发挥它的作用。

吴庆洲介绍,天下西湖三十六,杭州西湖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惠州西湖则在历史的长河里没落了。他介绍,杭州有苏东坡,惠州也有苏东坡,而且苏东坡在惠州的历史遗留还不亚于杭州,但因为两者定位不同而命运也不同。杭州的西湖是皇家的,惠州的则是民间的。

“与皇家园林式杭州西湖不同,惠州西湖也独具特色,更有苏东坡及"惠阳八景",都是值得挖掘的。”吴庆洲表示,这要求我们在规划建设中抓到本质,做好古城的规划,有效地恢复历史上一些好的东西,包括通道、水道和景点等,推动古城的复兴。

同时还有中国传统文化。吴庆洲介绍,比如元妙观等道教文化就是惠州的一个特色。

如何更有效地强化管控和指导古城复兴?吴庆洲认为还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加快立法进程,对水域岸线进行管制,在长效管控上建立起标准,一切建设活动都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来,严禁乱建,让整个江岸形成一道完整靓丽的风景。

吴庆洲同时指出,惠州还是客家文化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相融的地方。我们在古城复兴和活化利用的环节还可以看得更远些,将多元的文化融合起来统筹考虑,更加丰富惠州老城的文化内涵。

南方日报记者张峰通讯员王贺

新闻推荐

广泛开展东江菜的历史挖掘、文化收集,烹饪技艺教学和文化研究等一系列工作 惠州城市职院多措并举助力“东江菜师傅”工程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邓庆宁(左一)给东江饮食文化研发中心专家委员会顾问、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客座教授颁发聘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