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五条历史文化街区、千处不可移动文物 文崇惠州气质一流
惠州丰湖书院
惠州合江楼
总 策 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 统 筹:孙爱群 马勇
执行统筹:陈骁鹏 胡润斌
姚志德
文/ 羊城晚报记者 陈强 陈骁鹏 马勇
图/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走在惠州,不经意间就与古人“相逢”:西湖之平湖北畔,有一元妙古观,迄今已1271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谪居惠州时,与观内道士往来密切,曾题书丰湖(今西湖)福地;元妙古观山门前,有一个“祝屋巷”社区,现有六条叫“祝屋”的小巷,因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书法魁首、文学家祝枝山曾在此筑居而得名……
这座让苏东坡“愿作终老计”“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和1400多年建城史,至今保留着丰富的古街、古巷、古城墙、古寺、古祠、古塔等文化遗存,仅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就有5条,分布在北门直街、金带街、水东街、铁炉湖和淡水老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惠州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000处。
更可贵的是,人文荟萃的岭东雄郡,蕴育出开放包容、变革尚新、开拓进取等独特精神内涵。今天,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城市的惠州,提出要把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遗存融入城市建设中,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岭东雄郡精神”焕发时代光彩,让一流城市建设富含气质。
A 东坡寓惠 影响深远
东江边,白鹤峰,耗时两年多重建的苏东坡祠,已对外开放一年有余。林婆酒肆、翟夫子舍、山门、三贤祠等复古建筑,重现了千年前历史风貌。
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四月,年届花甲的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当年十月二日,苏轼偕侍妾王朝云、三子苏过,经过半年时间的长途跋涉抵达惠州。至绍圣四年四月十九日,苏轼在惠州共生活了九百四十天。他没有实权,却处处关心惠州民间疾苦和地方建设,留下诸多美谈。
“东坡被贬惠州不久,便得知朝廷大赦天下,但唯独不赦元祐旧臣,自此,东坡彻底断了北归的念想,便在白鹤峰购地数亩,自己设计和筹建新居,但没想到又被贬到海南。”惠州市博物馆副馆长侯慧梅告诉记者,后人将其故居改为祠堂以作纪念,历史上多次修缮与重建,今天惠州苏东坡祠所在,是苏轼生平唯一一处自己出资购地设计营建,并且至今仍可确定地址的住所。
“除了白鹤峰、合江楼、嘉祐寺三处著名遗迹外,在惠州与东坡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址还有数十处之多。”惠州市文化顾问严艺超告诉记者,西湖孤山王朝云墓、东坡祠留下的“东坡井”,更是全国少有的可以明确考证的苏东坡原址遗迹。
惠州市东坡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惠州学院副教授申东城博士表示,在寓居惠州两年零七个月中,苏东坡写下了大量描述惠州的诗词、散文和序跋,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遗产。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东江文化研究学者林慧文也认为,苏东坡寓惠留下的大量文化遗迹与诗文词赋,还有东坡本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如敦厚待民、重教兴文、乐观豁达,赋予了惠州城市独有的人文气质,对惠州的影响深远。
“苏东坡寓惠,为惠州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民国教育家、诗人廖道传在《请设西湖经理局致邓厅长彦华书》写道:“东坡居士,常住惠州。”惠州人今日依旧热爱与怀念东坡,很多人都能对东坡寓惠故事说上几句。
B人文荟萃 古韵绵长
今年80岁的黄澄钦先生,是惠州文化界的知名人士,爱以画笔描绘西湖山水,先后出版过《苏轼寓惠诗意画黄澄钦画选》《画说惠州西湖黄澄钦画文集》等画集、文集。他画了一辈子的西湖,但还是画不够。他告诉记者,西湖于他而言,不仅仅是秀美山水风光,更是古韵绵长的人文胜景。
原来,惠州西湖本名丰湖,苏东坡在《赠昙秀》中首次称作西湖。苏东坡之后,西湖吸引明代祝枝山,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等众多文人墨客赋诗作词,又令西湖愈添人文风采。
葛洪也是惠州的一张文化名片。一千七百多年前,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一生前后两次不远千里,栖隐惠州罗浮山,并在此修道终老。他所著的《肘后备急方》,就是在罗浮山所撰。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受此书启发,萃取出青蒿素用于疟疾治疗。林慧文告诉记者,葛洪既被尊为岭南道教宗师,又是岭南中医学开山始祖。罗浮山至今仍保留多处葛洪的遗迹,如稚川丹灶、洗药池、长生井等,还有衣冠冢、双燕亭、遗履轩、蝴蝶洞等多处胜迹,是葛洪遗产保留最多、享誉全国的胜地。
其实,除了葛洪、苏东坡,历史上还有很多文人学者、名宦重臣寓惠,如唐庚、杨万里、刘克庄、白玉蟾、文天祥、罗从彦、湛若水、伊秉绶、宋湘、梁鼎芬、康有为等。严艺超表示,据统计,吟咏惠州,作品见诸文献的外籍作者多达3000余人,诗作接近4万首,作者、作品数量与《全唐诗》相当。“很长时间,惠州被作为‘放逐之所’,但经过数百年的文化积累,明代中晚期厚积薄发,出现了一大批惠州籍名人。”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何志成举例道,如明代兵部尚书叶梦熊、理学大师杨起元、清朝“吉隆坡王”叶亚来、“铁笔御史”邓承修、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中国农工党创始人邓演达、北伐名将叶挺等。
C一流城市 要有气质
今年1月30日,惠城区环城西路金带南街三巷上的宾兴馆,历经一年多的抢救维修后正式开放,并被辟为惠州古代科举制度陈列馆。
这座始建于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的建筑,是清代惠州乡绅捐资兴建,用于资助本地生员参加乡试、会试。宾兴馆采用庭院式布局,错落有致。馆内陈列了多种古代考试文物复制品,还有精心设置的诸多古代科考场景,可一窥中国科举制度的历史源流。此外,宾兴馆还着重介绍惠州科举的发展脉络和名人事迹,让人充分感受到惠州崇文厚德的优良传统。
为宾兴馆布展陈列出谋划策的严艺超介绍,惠州自宋代以来一直是广东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州府之一,入宋后广东有州、县学63所,书院41所,而宋代惠州创建的各类书院,有文献可稽的不下14 所,数量仅次于广州。
“南宋宝祐二年(公元1254年),太守刘克刚将前任所建的聚贤堂改建为丰湖书院,更被后世列为宋代广东四大书院之一。”林慧文认为,惠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当中蕴含着开放包容、变革尚新、开拓进取、崇文厚德等独特的地方精神内涵,对于新时代惠州的发展仍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举例道,从建立岭东第一间佛教寺庙开元寺,到罗浮山引领道教三次革新,再到辛亥革命策源地之一,东征、东纵的重要历史,以及改革开放后敢为人先,均秉承了变革尚新的惠州精神,而惠州创一流城市,也必须遵循变革求新之路。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共惠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一流城市既要有品质,也要有“气质”,要把惠州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遗存融入城市建设之中,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推动罗浮、东江、西湖等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让“岭东雄郡”精神焕发时代光彩,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品质城市,成为独具魅力、别样精彩的文化名城,让“新惠州”“老惠州”都不辞长作惠州人。
新闻推荐
惠州绿色建筑已达395个,取得运行标识项目却只有3个 如何让“绿色”真正优化市民生活
目前,惠州市绿色建筑总面积已达4234万平方米。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惠州悦榕湾项目。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制图:糜朝霞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