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筑牢蓝天碧水“绿色屏障”
整治后的青年河水清岸绿。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日前,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今年5月和1—5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惠州5月份和1—5月空气质量均排名第五。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惠州是一座蓝天常相伴、山水为招牌的生态“绿”城。惠州在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吹响了“争创国内一流城市”的前进号角,这离不开优良的生态环境作保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惠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蓝天碧水“绿色屏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南方日报记者卢慧通讯员惠环宣
高标准引领
环境空气迈向精细治污新阶段
“惠州蓝”一直是惠州人的骄傲,也是惠州优良生态环境的“金字招牌”之一。此前,惠州空气质量实现连续4年全面达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空气质量考核目标。
立“百尺竿头”,惠州仍想“更进一步”。去年,惠州印发《惠州市2018年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建立蓝天保卫战“1+20”作战方案体系,把任务分工落实落细落全,精准指导蓝天保卫战各项工作。今年,惠州又编制实施《惠州市蓝天保卫战目标任务及分工方案(2019—2020年)》,全面推进工业锅炉整治、VOC治理、柴油车淘汰、电动公交车更新等系列工作,常态化开展工地扬尘专项执法行动。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5月,惠州市市区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为98.7%,较2018年同期上升2个百分点;综合指数为3.00,较2018年同期下降13.0%,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市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较2018年同期下降22.6%;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较2018年同期下降18.4%。
强力度推动
年内确保国考省考断面达标
惠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先后出台《惠州市2018年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惠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督察工作方案》《惠州市供排污一体化改革方案》等一系列治水方案,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水污染歼灭战。
今年,惠州重点开展淡水河、沙河、潼湖3个不达标国、省考断面和吉隆河、淡澳河2条不达标入海河流攻坚,已通水试运行淡水污水处理厂,正在大力推进金山污水处理厂二期、马安两座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建截污管网204公里,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23个,清理生猪10万头、禽类300多万羽,新增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644家,全面开展市、县、镇、村四级河流河涌和27个黑臭水体治理,淡水河、沙河、潼湖三大流域内共计37条劣Ⅴ类支流中已有33条开工整治,全市截至目前共整治排污口959个。
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保持稳定优良,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66.7%,东江东岸和石龙北河右断面由去年同期的Ⅲ类改善为Ⅱ类,淡水河、沙河、潼湖氨氮浓度分别同比2018年下降37.3%、38.1%和33.8%。
源头上控制
推进与重点监管企业签订责任书
土壤污染防治非一日之功。去年以来,惠州按省和市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涉重金属行业污染管控、中轻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点、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试点、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录6项重点工作。
在土壤污染防治中,源头控制是关键。惠州大力推进与重点监管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工作,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管控,严格控制农业污染,编制实施《2018年惠州市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技术实施方案》《惠州市2018年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方案》和《惠州市农业局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工作方案》。推进减少生活污染,惠州市环卫局牵头制定《惠州市镇级垃圾填埋场整改工作方案》,全市20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完成整治主要编制并开展整治工作,预计2019年完成。
据悉,目前惠州正在按计划推进74个行业重点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动27个重点整治单位开展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逐步构筑土壤环境分类分级管控体系。
新闻推荐
方园·东江月岛为惠州人的院子带来新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