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危化救援“国家队”工作日常: 承受高压缺氧处置“毒气”险情
记者与李荣华(右)一起体验危化品应急救援工作。南方日报记者石磊摄
扫码体验
危化救援
冒着高温灼烧、化学毒气等危险,穿着厚重的防化服、戴着防毒面具仍要保持头脑清醒,操作着沉重繁多的工具持续数小时作业……这是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队(以下简称“危化救援惠州队”)的工作日常。
驻守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的这支“国家队”,是全国首支以“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命名的专业队伍。成立近5年时间,危化救援惠州队已成功处置救援各类事故上百起,多次参与重大危化品突发事件的跨区域救援。先后荣获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先进集体”“最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集体”等称号。
今年6月是全国第18个“安全生产月”。国家确定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以危险化学品安全为重点。近日,记者来到危化救援惠州队的基地,跟副队长李荣华一起体验危化品应急救援工作。
南方日报记者李赫谢庆裕发自惠州
现场体验:
十几分钟即感体力不支
“报告!某市X化工厂发生危化品泄漏,请立即前往进行堵漏作业!”接警后,记者和李荣华首先打开救援队“一企一档战术桶”,确认该化工厂的具体情况和危化品位置,随后登上消防车,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眼前密集曲折的管道上,几个部位正滋滋地冒着“毒气”。记者和队员们拉起警戒线,保证救援现场秩序。
紧接着,记者和李荣华带上防毒面具,穿好防化服,携带有毒气体探测仪,对现场泄漏部位进行侦检,做好相关数据的登记。
穿上防化服后的记者,几乎只能听到自己沉重的呼吸声和心跳声。十几分钟后,记者的体能大幅下降。虽然背着氧气瓶,但依然感觉呼吸困难,有种在高原作业的感觉。和师父李荣华的配合,只能通过两人简单的手势。看着自己一度不知所措,记者体会到这是一个需要队伍高度默契配合的工作。
确认危化品介质后,记者配合李荣华利用专业的堵漏工具,一边按压泵杆,一边利用注胶枪迅速对管道、法兰等带有压力的泄漏点进行注胶封堵,并用锁具带密封。十几分钟后,应急抢修工作成功完成。
上述场景颇有电影《生化危机》的感觉。“我们这次只不过体验了一个非常小的环节,如果你真正近距离面对各种危化品事故,难度要大得多。”说起每一次化险为夷的经历,李荣华颇有感触。
救援故事:
跨省奔袭连续抢险36小时
从事应急救援工作10年,李荣华印象最深的,还是4年前首次响应参与的特大危化品突发事件跨省救援行动。
2015年4月6日18时55分左右,福建漳州古雷腾龙芳烃PX项目发生爆炸事故。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直接调度下,队员们从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出发,奔袭500多公里到达现场,整个救援行动持续了36个小时。
“现场一片狼藉,味道浓烈,很多罐体还在燃烧。”李荣华和队员赶到后,首先接到的主要任务是给相邻的罐体降温,以免发生二次爆炸。此时,救援队一辆72米举高喷射消防车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四五十度高温状态下的持续作业,让不少队员的脸皮都脱落了,现场却没有一人顾得上这撕心般的疼痛。
面对着高温辐射和着火罐体随时爆炸的危险,队员们能够维持半小时高强度作业的空气呼吸器用完了,只能换上普通的口罩,顾不上喝水又继续投入救援工作;“我们只能轮换进行供水作业,体力严重透支,累了就在路边坐一下休息,饿了就吃几口饭菜。”指导员陈兆增回忆说。
类似福建漳州这样的救援,是这支年轻救援队工作的缩影。危化救援惠州队核心业务主要包括堵漏、洗消、灭火、抢险、防灾减灾等。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危化救援惠州队已有队员100多名,先后参与并成功处置救援各类事故100多起,出动队员2106人次,车辆376次,没有一名队员伤亡。
■纵深
探索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职业化路径:
企办政助共建共享
提供专业救援服务
目前,危化救援惠州队所在的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由惠州大亚湾石化应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该公司总经理李京祥说,以往安全生产救援队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政府的队伍,例如消防队;一种是企业自己设立的专职队伍。
危化救援惠州队正在探索打造成企业运营、政府指导协助、职业化建设的专业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国外的应急救援队伍,经验丰富的青壮年队员是主力。在我国,政府救援队伍的队员大多两三年就要退役,我们通过探索建立职业化的队伍,让年富力强的专业救援人员继续发挥力量。”李京祥表示。
危化救援惠州队以“企办政助、共建共享”的模式与大亚湾石化区内外40家企业签订了应急救援服务协议,为企业提供预防性检查、培训、演练、风险作业监护、堵漏及应急救援等专业服务,目前已为企业预防性检查服务376次、高风险专业堵漏17次,协助企业预案演练126次。
此外,危化救援惠州队还设立了森林消防、三防抢险救灾、油气管道抢险、海上消防溢油抢险等组,并正在筹建相应的救援队,从危化品单一灾种救援向综合应急救援转变。依托危化救援惠州队建立的应急救援教育培训基地,将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未来拟打造成应急救援学院。
像李荣华这样见证队伍成长的“元老”,经过5年消防队员,以及5年危化救援惠州队的经历,对应急救援的职业归属感越来越强。他坦言很自豪能成为危化救援惠州队的一员,“跟兄弟们生活在一起,并肩作战,一个眼神就心有灵犀。我对这支队伍有很深的感情,希望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每一次救援,我们都可以凯旋归队!”
新闻推荐
30人获评“最美护士”35人获“护理岗位贡献奖” 2019年惠州“最美护士”表彰仪式举行
部分受表彰护理人员合影留念。惠州日报记者周楠摄扫左方二维码查看获奖名单惠州日报讯(记者黄婷)2019年惠州“最美护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