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三杰”辉映惠民之州 “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采访组走进惠州,探寻一代伟人与这座城市休戚与共的历史脉络
文/本报记者 周振捷
图/本报记者 余兆宇
■历史遗迹铭记革命风云
夏雨淅沥,为惠州西湖蒙上浅浅的氤氲之气。从一旁的环城湖路拐进狭窄而热闹的五一路老巷,循小坡而上,至梌山,中山公园便在此山之中。抬眼望去,一座高大的蓝瓦灰花岗岩牌坊静默耸立,门匾上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道不尽孙中山的博大胸怀。穿过牌坊,是一条绿树成荫的青砖道,其尽头砌有台基,上塑手拿礼帽、注视远方的孙中山铜像。铜像背后,便是始建于1937年的中山纪念堂。
原来,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曾两次派员到惠州组织发动起义(庚子起义和七女湖起义)。时至1923年7月,为肃清东江军阀势力,孙中山亲自督师东征军指挥攻打驻守惠州城的杨坤如叛军,孙中山曾先后四次赴惠州梅湖、飞鹅岭等阵地视察,部署攻击守城敌军,并亲手点燃了轰向叛军的炮火。
在七女湖起义遗址——汝湖镇上庙,有棵逾500年的古榕树,当地58岁老伯李容生在树下讲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往事。1907年6月,受孙中山委派,邓子瑜等在七女湖聚众竖旗发动起义,袭击清军防营劫夺枪械,击毙清军多人。李容生谈及,这次起义持续10多天,尽管以失败而告终,但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孙中山与惠州的诸多交集,犹如播下了革命火种及民生思想。据惠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冯伟强介绍,中山公园所在的梌山,乃隋朝置循州总管府时的府衙之地,唐宋年间已是踏青的好去处。“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及其民生思想,惠州人将此处的惠州第一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9年后又增建了孙中山纪念堂。至于公园旁边的四条道路,分别命名为中山东、南、西、北路。”如今,中山公园连同古城墙、古驿道等一起被纳入文物保护范畴,重新焕发活力。
■祖孙三代守护先烈碑冢
惠州仲恺高新区,与中山火炬高新区同期成立,同属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阵营。该区以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名字命名。
据仲恺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谢铁梦介绍,该区过去27年间吸引了国内外3000多家企业落户,去年生产总值达631亿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该区非常注重现代高新产业与历史名城融合建设,目前正在筹划建设廖仲恺何香凝纪念园。
据悉,1903年9月,廖仲恺和夫人何香凝自从在东京结识孙中山之后,便毕生追随孙中山,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在仲恺高新区幸福村村头一座山丘下,矗立着廖仲恺纪念碑和衣冠冢。1950年,23岁的村民杨畅出于对廖仲恺的敬仰,自愿承担起守护碑冢的职责,这一守就是66年,风雨无阻,直至2016年逝世。期间,耳濡目染良多,杨畅的儿子杨玉清、孙子杨卓基亦加入进来。
■人文积淀渐显社会效应
在惠城区三栋镇鹿颈村的邓演达纪念园,入口牌坊下屹立着一尊铜像,身着戎装神情坚毅,其主人公便是追随孙中山多年、中国农工民主党主要创始人邓演达。该纪念园工作人员陈婷说,此处如今挂着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等多个牌匾,每月约有5000人次前来参观。
纪念园中的邓演达陈列馆及邓演达故居,通过珍贵的历史资料以及实物,回顾了革命先烈坚贞不渝、一心为国为民的生平。据介绍,1919年,邓演达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援闽粤军,此后历任粤军第一师参谋兼独立营营长、第三团团长。1922年,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邓演达立即率部驰援孙中山。1924年,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筹办黄埔军校,邓演达被任命为筹备委员。
从邓演达纪念园一路南下,约40分钟车程即到叶挺将军纪念园。该纪念园位于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占地约300亩,相继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殊荣,年均访客80万人次。记者现场看到,纪念园内挺立着一座策马奋战的雕像,上书“领导抗敌 卓著勋劳”,这正是叶挺将军铁骨铮铮、戎马一生的写照。
据叶挺将军纪念园工作人员介绍,叶挺曾任孙中山警卫团营长。1922年陈炯明部发动兵变时,叶挺率先护卫孙中山脱离险境,一直将孙中山送上永丰舰(后更名为中山舰)驰往黄埔避难。1924年,叶挺前往苏联学习,并于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之后,叶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后改任独立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他带领一路北上的独立团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铁军”威名由此远播,“北伐名将”享誉中外。
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办公室主任郭昉凌告诉记者:“从走访中不难发现,"惠州三杰"廖仲恺、邓演达与叶挺均鼎力支持孙中山革命,当地近年在纪念及传承人文历史方面做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工作,形成了与日俱增的规模效应及影响力。惠州的经验及作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新闻推荐
近日,由市无偿献血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的“惠州市无偿献血形象大使、爱心大使和宣传大使”推荐评选活动圆满落幕。经过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