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村、好招楼村“变形记” 村“两委”班子化纷争为合力,引领乡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水村要打好山水牌和生态牌,建设千亩紫芽茶基地。南方日报记者周春摄
好招楼村曾经窄小的村道,经清理整顿违建后变得宽敞明亮。
南方日报记者乌天宇摄
地处罗浮山脉的博罗县湖镇三水村,是当地河流的水源地,村道旁边的小溪流水潺潺,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
几年前,三水村“两委”班子,曾经矛盾重重——村“两委”班子换届前后,村里一些党员心存隔阂,甚至互相拆台,让这个生态良好、风光优美的村庄陷入了发展困境。三水村也因此被定为惠州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重点、难点村。
2018年7月,惠州市委组织部选派了8名副处级干部,到软弱涣散重点难点村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负责整顿转化工作。经过整顿后,如今三水村强化了党建引领,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村“两委”班子成员是否团结,直接影响一个村的发展。
从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不明显,到团结协力、敢于担当;从村民心里没有主心骨,到如今基层组织带头引领,事事为村民着想,威望高、受欢迎;从村民矛盾纠纷多,到如今关系融洽、幸福感攀升……这样的转变故事,不止发生在三水村,同样发生在惠东县铁涌镇好招楼村。
理顺化解基层组织的矛盾,才能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作为“战斗堡垒”的战斗力才能显现。“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强了,百姓才能信服,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也更足了。”惠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方日报记者乌天宇周春叶石界
博罗县三水村整合“头雁”力量推动村集体收入增长90倍
村里党员互相拆台,人员配置不合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党建促扶贫工作力度不足……去年7月,当惠州市资产和机关局副调研员袁勇刚到任三水村担任第一书记时,这些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针对三水班子不团结、不办事、不公正的情况,从强化组织建设入手,在湖镇镇委的大力支持下,及时调整支部班子,选优配强了领头雁。”在袁勇的推动下,1959年出生的老党员陈佛生,原本在村里经营胶合板生意,因为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全票当选为三水村新一届党支部书记,再加上被选举担任村主任的乡贤陈天荣,村里的党支部领导班子得到彻底更换。
“头雁”和班子配齐了,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才能全面推进工作开展。
三水村新组成的党支部直面问题,在袁勇的主持下,多次召开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会议,在加强党员教育、解决突出矛盾的同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目前,三水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由"两委"干部担任组长,定期开展党员教育活动。”陈佛生介绍,除了有效规范支部党建、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之外,三水村还优化党组织设置,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2018年9月以来,在袁勇的带领下,三水村党支部分别到博罗县党建馆、航天育种基地、湖镇敬老院、村辖区内开展党员实践教育活动,既开拓了眼界,也凝聚了干事创业的动力。
“组织建设的作用,是要提高党员的党性与支部的凝聚力,在此基础上,如何实现收入增长和群众满意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袁勇说。
通过招商引资、光伏发电、入股自来水厂、出租闲置资源等方式,三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不足3000元,到2018年增长至27万元,集体收入增长将近90倍。
小试牛刀之后,袁勇希望为三水村引入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产业,带领村民实现长久致富。
三水村有一座被当地人称为“神山”的山峰,非常适合种茶。目前该村有500多亩茶园,有着有超过百年的种茶历史。经过反复思考和调研,袁勇建议依托三水村的自然资源和恒大集团在当地援建的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茶叶厂房和设备,在茶叶上做些文章。
袁勇介绍:“我们计划采取公司加农户、村民土地入股分红的合作模式,建设1000亩紫芽茶示范基地,最终形成以紫芽茶为拳头产品,实现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就地就业,持续增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发展。”
钟燕平是外村嫁到三水村的,家里种了10多亩山茶。正是采茶的季节,她过几天就能在茶园采回嫩绿的茶青,在她家简易的茶叶加工作坊完成炒茶和包装,再销售出去。
“目前我们的做法还比较传统,产的茶叶也不多。村里接下来要通过合作社推广紫芽茶,听说1亩能挣10万元,我准备跟着扩种10亩。”她说,跟着村里的合作社既有品牌,质量也更有保障。
在袁勇的推动下,三水村多渠道筹集近200万元建设了53亩紫牙茶文化公园,同时,正在以新的商业模式启动千亩紫牙茶捐赠计划,计划筹集1000万元,种植1000亩紫牙茶,实现年亩产值10万元、年总产值上亿元,到时候,三水村的年经济增收将在400万元以上。
“三水村生态优美,自然资源丰富,要打好山水牌和生态牌,建设千亩紫芽茶茶产业基地,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知名度,是一个可行的方向。”博罗县湖镇镇委书记陈灿林介绍,在此基础上,该镇还将为三水村打造茶文化、茶旅游、茶民宿和茶康养等为一体的神山田园综合体提供资金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扶持。
惠东县好招楼村“带头人”清除隔阂引领村庄走上振兴之路
东接吉隆镇,北交稔山镇,南临考洲洋,这是惠东县铁涌镇好招楼村的地理位置。在这里有山有水有平原,辖区内还有G324线公路贯穿而过,既是海上养蚝大村,又是马铃薯冬种产区,好招楼村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及农村产业基础。
然而,受制于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战斗力、凝聚力不强,这座美丽的村庄却迟迟不能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领头雁之间出现了矛盾,劲用不到一块去。”2018年8月,作为全脱产驻村第一书记的惠州市水利局副调研员黄秋鸿来到好招楼村后,经过一个月摸查走访村情,找到了好招楼村发展滞后的“病根”:村“两委”存在着严重的派系之争,没能凝聚形成发展合力。
原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两委”主要领导分别由现任村委主任林小恒和现任党委书记孙佛仁轮流担任。但在带领乡村发展过程中,两人各有主张,一南一北互不相让,常常暗自较劲,对村里的干部群众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使得村集体事务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一度让村庄发展停滞,两人也因此近20年没有说话。
经过分别沟通,黄秋鸿分析发现,两人之间的有着共同的出发点,都是为村里发展着想,且工作能力和村内威望较高,只不过是多年积怨导致的意见不合,打破现状的关键就在于清除隔阂。
黄秋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村“两委”全体干部拜访困难群众,让大家认清村内现状,率先带头讲民主,促进党员干部转变思想,统一观念。
当面对2017年村集体收入仅有8.8万元、50多户困难户依然贫困潦倒,甚至有些村民还无房居住时,“两委”干部感触很深,孙佛仁和林小恒惭愧了。“没有把集体发展好,要努力的事情还有很多!”2018年8月初的一天,黄秋鸿抓住机会,约两人一起吃饭,这一顿饭宣泄了两人20多年来的积怨,当场表示要紧密团结,一起把好招楼发展好。
“领头雁”的力量合并了,好招楼村的党组织秩序也走上正轨,党支部升格为党委,分设5个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形成常态化,组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基本制度,推进“支部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如今,好招楼村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成为凝聚党员干部战斗力的日常工作内容。
同时,村“两委”也建立了村务公开、村集体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收入管理、资产资源管理、承包合同管理、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等,设置出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招投标制度,切实保障村民权益不受侵害。
基层组织有了凝聚力,战斗力强了,团结百姓一起干事创业的劲头也足了。
走进好招楼村的村居乡道,村宅之间宽阔敞亮,此前阴暗窄小的泥路不见了,阳光下,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给村民们带来满满的幸福感。这是全村党员干部和百姓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去年,好招楼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开会讨论、现场查看,全票通过了“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方案。
“以前这条路只能摩托车开过,现在好了,小车进来都没问题,当时要拆时我双手赞成。”开了30多年杂货铺的徐包唤是积极的村民之一,他自掏7000元钱主动拆除了家门口遮挡了道路的违建部分,让道路重归明亮。
“得益于越来越融洽的村干部关系,大家的工作心态不同了,以前很难聚在一起探讨工作,现在每天心里想的都是村民的事。”已经做了两届村委委员的曾永明感受到了正在发生的变化,他的工作干劲也越来越足。
在一系列优化党组织设置的措施执行后,大家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并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出村庄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同时对村集体“三资”组织开展了排查清理,摸清了集体家底,为下一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打好基础。同时,村“两委”还确定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同心文化公园等十项民生建设工程,筹备组织近期开工。
“好招楼村拥有大片考洲洋湿地区域,这里将孕育出乡村发展的绿色希望。”黄秋鸿说,村委计划要把这片海域建设成为省级湿地保护区,带动村里旅游收入,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动能。目前保护区内的红树林已种植完成,透明玻璃栈道正在建设中,“再过三年,在村"两委"齐心合力下,这里必将变得很美好。”他说。
新闻推荐
工作人员向群众派发宣传册子。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朱丽婷通讯员刘龙瑞摄惠州日报讯(记者李燕文朱丽婷通讯员刘龙瑞)连日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