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塌了”舆情不到1小时“熄火” 东江舆情研究院第一时间发现舆情惠州日报记者第一时间到现场核实惠州头条APP第一时间发推文辟谣

东江时报 2019-06-13 09:22

东江舆情研究院

6月10日下午4时许,惠州网民的微信朋友圈突然出现一个来路不明的视频,并称:“东平八区吉之岛门口人行天桥塌方,过往车辆请绕行”。该视频在微信群、朋友圈大量转载传播。随后在网站论坛、微博等媒介出现若干网帖,均附上了这一视频。线上逐渐扩散,线下口口相传,一时间,一种不安的情绪在坊间蔓延:这天桥真的塌了吗?

经查,此段视频为虚假信息。曾某将一段雨中吉之岛附近天桥的视频转发至微博,并附上文字“惠州吉之岛天桥坍塌了,这雨多大”。后该内容被不断转发,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曾某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惠城区公安分局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五日处罚。

舆情脉络

谣言被戳破 惠报立首功

10日下午4时44分,东江舆情研究院通过特殊信源,收到一个长14秒的短视频,画面显示的是在大风大雨中的东平吉之岛天桥,貌似有些“怪异”。报料人求证:听说吉之岛前面的天桥塌了,不知道是否真实?接到这一线索后,东江舆情研究院马上向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求证。

下午近5时,记者发现这段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疯传,有人甚至附上文字称:“吉之岛的天桥塌了。”这时,本地论坛、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等媒介也出现相关的帖子,帖子无一例外均出现了上述视频,相比臆断者,大多数网民还是抱着质疑和惊讶的态度——“天桥塌了,是真的吗”“不会吧,我刚才路过还好好的”……

收到线索后,惠州报业传媒集团立马派出记者前往实地求证;与此同时,公安、市政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火速赶往现场,还有一些网民也自发地前往该处。结果发现,吉之岛天桥安然无恙,“桥塌了”之说纯属子虚乌有、骇人听闻。

5时25分,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惠州头条APP发送首条辟谣文章。文章称:为核实现场情况,惠州日报记者于当天17时12分到达吉之岛天桥发现,天桥正常运作,行人通行顺畅。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也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经核实,"吉之岛前面的天桥塌了"与事实不符,人行天桥并未出现塌陷,网友所说的"塌"实属桥梁本身设计的视觉角度问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提醒,传播网上不实言论有风险,切勿以谣传谣。”

随后,惠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惠州”也进行辟谣。几乎同时,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发布关于东平人行天桥的情况说明称,经该中心工作人员现场核实,东平人行天桥坍塌消息不实,目前天桥安全正常运行。这两则“辟谣说明”同样出现在了惠州头条的文章推送中。

据东江舆情研究院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显示,截至当晚8时,在网站论坛、微博等媒介出现的相关传谣网帖均已被删除。

点评

常态舆情处置 最需权威媒体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手持麦克风,加上网民大多以匿名身份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谣言传播者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客观上造成虚假信息更易产生和传播。谣言一旦形成规模,再经过一些不明真相网民和网帖的推波助澜,更容易使谣言被无限扩散,继而引爆整个舆论场。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提升网络安全意识,防范网络舆情风险人人有责,每个网民和自媒体都应自觉加入到“不造谣、不传谣”的行动中来。

值得点赞的是,此次乌龙事件从舆情的发酵到灭火,整个过程不到1个小时,这其中,离不开各方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尤其权威媒体凭借强大的公信力和引导力进行辟谣,成功化身社会舆论的“压舱石”和网络纷乱信息的“过滤器”。

对于各级各部门来说,面对多元化的自媒体传播,除了自身快速有效的应对处置外,借助权威媒体进行相关的澄清报道,应当成为一种常规手段。

东江时报记者罗建辉 李显腾 黄伊滢

本组文字由东江舆情研究院供稿

新闻推荐

惠州西湖科学大讲堂开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夏佳文主讲“科技创新助力惠州发展”

南方日报讯(记者/周春)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全民学习氛围,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惠州市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