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华南抗战中流砥柱 惠州众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址蕴含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基地
矗立在中洞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雕塑
叶挺将军纪念园
红四师转战龙门线路示意图
东湖旅店
东江纵队纪念馆
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惠州在广东境内是受“五四运动”影响、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地区之一;大革命时期,惠州是广东开展农民运动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党组织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惠州保留众多新民主主义革命旧址,如惠东县高潭的全国最早一批区级苏维埃政权旧址、博罗县罗浮山的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香港秘密大营救中的惠州接送站旧址东湖旅店,等等。这些革命旧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历史见证,蕴含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基地。
壹
中华全国总工会
惠州办事处旧址
中华全国总工会惠州办事处旧址位于惠城区桥西街道都市巷9号。该建筑坐东向西,青砖瓦房,前后二进结构,中间有一个天井,共8房2厅,面积约300平方米。中华全国总工会惠州办事处旧址,也是广东省农民协会惠州办事处、中共惠州地方委员会、惠阳县农民协会旧址。
近代以来,在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下,惠州工农运动成为广东工农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9年5月,惠州工人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1922年5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后,惠州工会组织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1923年1月,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总农会成立。5月,海丰、陆丰、惠阳三县农会扩大为惠州农民联合会。7月,惠州农民联合会再扩大为广东省农会,辖粤东6个县农会,会员达到13万多人。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攻克惠州后,在惠州设立东征军惠州留守处,开展工农运动。此后,在惠州国民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成立中共惠州支部,成为惠州工农运动的主要领导者。1925年10月26日,成立惠州第一个工会组织——理发工会。接着,船业、车衣、邮差、油业、茶庄、酒楼(制饼)行业等10个工会相继成立,会员有2896人。1926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设立惠州办事处,领导惠阳、紫金、博罗、河源、龙川、和平、连平、新丰8县的工人运动。此后,各县的工会组织蓬勃发展,到4月30日,惠州办事处下辖各县有工会30个,会员发展到7885人。1926年7月16日,根据形势的需要,中华全国总工会撤销惠州办事处,惠州工人运动由本地工人代表大会负责领导。
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举行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期间,惠州农民运动有力配合了国民革命军。1926年1月13日,广东省农民协会成立惠州办事处,朱祺任主任,卢耀门任秘书,统一领导惠属各县农会。1926年9月,由何友逖继任主任,办事处下设各县特派员及宣传员。办事处成立后,负责指导惠州地区的惠阳、博罗、河源、龙川、紫金、和平、连平、新丰8县的农运工作,帮助各县发展农会组织,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反对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
贰
叶挺将军纪念园
叶挺将军纪念馆和叶挺故居,以及育英楼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旧址,都在今天惠阳秋长周田村叶挺将军纪念园内。
叶挺将军纪念馆原来位于惠阳区淡水叶挺中路,是1986年建立的,1991年9月10日叶挺将军诞辰95周年之际开馆,展示叶挺将军爱国为民的戎马一生。叶挺故居毗邻叶挺将军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1日经维修后对外开放。2003年5月故居门前建2000平方米叶挺故居广场,广场中央竖立一座叶挺铜像。
2011年9月10日,叶挺将军诞辰115周年之际,叶挺将军纪念园建成对外开放,由“一轴、二水、三广场、六景区、二十四景点”组成,含叶挺故居、腾云学堂、读书亭、练武堂、育英楼、会水楼、聚源堂、古井等历史建筑和叶挺将军纪念馆、纪念广场、叶挺铜像、碑林、广场、农田、果园、山林、溪流、湖泊等。
高潭中洞革命旧址和苏维埃政府旧址
叁
惠东县高潭镇是惠州最东面一个乡镇,是大革命时期最早成立区级苏维埃政权的地方之一,被誉为“东江红都”。高潭中洞革命老区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惠州经典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高潭镇有革命旧(遗)址27处,战斗旧(遗)址1处、纪念设施7处、名人故居5处,每一处都记录着一段峥嵘岁月。高潭镇中洞革命遗址位于海(丰)、陆(丰)、惠(阳)、紫(金)、五(华)5县边界的接合部。早在1924年,经“农民运动大王”彭湃派人组织发动,中洞村成立了农会自卫队。1926年中洞村成立了两个党支部,有22名党员,并建立了共青团。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洞人民在中共广东区委和东江特委领导下积极参加东江三次武装起义。10月,南昌起义军余部1200多人进入中洞并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红二师)。中洞设立了红军医院、兵工厂、军装厂、印刷厂、电话所等,成为东江地区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中洞革命遗址有百庆楼、百祥楼、红军井、兵工厂、俱乐部、红军医院、炮台、军装厂、练兵场等10多处遗址。这些遗址于2002年大规模修复后,接待能力大幅增强,已成为惠东县乃至惠州市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高潭镇黄洲村黄坑村民小组,原为高潭罗氏宗祠,是仿清末建筑,上三间下三间两头横屋的砖瓦结构,祠内8条石柱顶两架梁把上三间连成一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1927年11月11日,高潭圩召开近万人大会,庄严宣告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是大革命时期最早成立的区级苏维埃政权之一。1987年10月,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被惠东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6月6日被确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肆
白芒坑红四师师部旧址
白芒坑革命旧址位于龙门县平陵镇山下村白芒坑村,该村松龄围民居时为中国红军第四师师部旧址、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司令部旧址。松龄围民居三堂四横,门前建有禾坪及池塘,是清代客家围屋建筑,现保存完好。该建筑坐东南向西北,总面阔55米,通进深26.4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为弘扬革命精神,激励后人,龙门县人民政府在松龄围左侧一口古井旁竖了一块石碑,碑上刻“红军井遗址”,另外还竖立有徐向前元帅雕塑等。
1925年,叶剑英奉命协助张民达师长,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加东征时,两次经过白芒坑,并在白芒坑铲头坳地段击溃林虎叛军,为东征胜利奠定基础。1927年广州起义后,由叶镛、徐向前等领导的红四师从广州花县出发,抵达龙门县城,驻扎龙门休整。当年12月27日,红四师离开龙门过平陵,在白芒坑休整,红四师官兵夜宿该村的松龄围。红四师休整数日,向广大村民宣传红军的革命方针和宗旨,奠定白芒坑村民追随共产党参与革命的精神基础。休整完毕后,红四师开拔至河源,最后在海丰与红二师胜利会师。后来的边纵官兵将原来红四师开凿的水井修建命名为“红军井”,作为纪念。抗日战争期间,白芒坑办起民众抗日学校,组成中共白芒坑党小组,开展抗日宣传与斗争。解放战争时期,白芒坑依旧是当地革命活跃地带,曾组织多次反击国民党“清剿”的行动并最终取得胜利。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该村原有220人,其中有33人参加革命队伍,有12位村民献出宝贵生命。
伍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旧址
叶挺故居后面有座独立式客家民居,白墙灰瓦,门额题“育英楼”。育英楼是极其普通的一所客家民居,但又是一座不普通的房子。它是叶挺将军胞弟叶辅平故居,还是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旧址。
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大亚湾登陆,开始了对广东的侵略。1938年12月2日,在惠阳秋长周田村育英楼,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治委员,郑晋任副总队长兼参谋长,在惠阳、宝安沿海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与东宝惠人民抗日游击大队(1939年1月成立,由王作尧任大队长)两支队伍在东江流域开展抗日活动,先后收复淡水、葵涌、沙鱼涌和宝安县城南头等地,在淡水建立东江流域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特别是收复葵涌、沙鱼涌,恢复了内地与香港、南洋的重要交通口岸。
1940年9日,这两支队伍整编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3年12月又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广东乃至中国的抗战史上书写浓墨重彩一笔。所以说,育英楼是惠阳地区抗日战争期间的代表性建筑,为研究惠阳地区抗日战争史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陆
香港秘密大营救中转站东湖旅店
香港秘密大营救惠州中转站旧址位于惠城区桥东街道上板塘70号东湖旅店。1938年10月,惠州沦陷,桥西和桥东的旅店几乎被烧光,原有酒店和旅店无法复业。于是,部分有钱人家将幸免的房屋改为旅店,翟雨亭也把自己的洋楼改成了东湖旅店。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广东沿海沦陷,香港成为孤岛。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随即占领香港。此前为宣传抗日而聚集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成为日军的搜捕对象。中共中央指示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等人组织对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的秘密大营救工作。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以及中共粤南省委、中共香港市委等党组织都投入秘密大营救工作。惠州作为中转站,在秘密大营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2年1月,秘密营救出来的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在各地党组织及抗日游击队员的掩护下分批转移到内地。2月14日,第一批文化人士茅盾、叶以群、胡仲持、廖沫沙、韩幽桐等从惠阳沙坑经永湖、三栋到达惠州。这批文化人士被秘密地安排入住东湖旅店等待时机,然后从惠州乘船走东江水路前往老隆,再从老隆转移到后方。此后,一批批文化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如胡绳、胡风、宋之的、戈宝权、刘清扬、于伶、杨刚、张友渔、邹韬奋等,都经惠州中转到后方。香港秘密大营救行动保护了中华民族的一批文化界精英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壮举。
至今保存完好的东湖旅店为保护著名爱国人士发挥了重要作用,见证了惠州当时抢救护送中国著名文化人士的历史。东湖旅店作为一处接待护送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爱国人士的基地,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
柒
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
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整合其他抗战力量,成立东江纵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抗日军队,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
随着东江纵队不断发展壮大,1945年5月,中共广东省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机关和东江纵队司令部、政治部以及后勤机关先后进入罗浮山,司令部设在朱明洞冲虚古观,政治部设在白鹤古观。东江纵队抵达罗浮山后,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革命火种在罗浮山一带点燃。罗浮山成为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以东江纵队为主力的华南抗日武装,与八路军、新四军等一道,被朱德誉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3年12月,东江纵队纪念馆在罗浮山建成开馆。东江纵队纪念馆三面环山,前面是白莲湖,右侧不远处为东纵司令部旧址冲虚古观。该纪念馆占地面积5584平方米,其中建面3300平方米,设“序幕厅”“陈列厅”“英烈厅”“影视厅”等4展示厅,以及3条长60多米、宽3米参观走廊。馆内展示了500多幅真实的历史照片,陈列了98件文物(主要是东纵战士生活用具)以及缴获的武器,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当年出示的布告等。
2014年9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东江纵队纪念馆被纳入其中。
捌
平山解放战争时期情报站旧址
惠东平山百坵田村位于惠东县城南郊高耸连绵的樟山脚下。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以后,国民党军队在惠州“清党”。在中共东江特委和惠州地委指挥下,何友逖、朱观喜领导的平山区农军爆发了3次平山武装起义,而百坵田是总指挥部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百坵田建立了东江纵队交通站;解放战争时期,百坵田又建立了情报站。
前些年,为纪念平山起义,缅怀先辈功绩,惠东县在百坵田建立了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开辟了百坵田革命历史展览长廊,塑立了东江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朱观喜石像;修复了百坵田农会、交通站、情报站等旧址;开通了党员宣誓、农军活动、物资储藏山洞等10多个革命活动纪念景点。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龚 妍 方炳徐 王建桥 黄宇翔
新闻推荐
以创新为引领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 惠州西湖科学讲坛开讲,夏佳文院士畅谈“科技创新助力惠州发展”
●院士名片夏佳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国家重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