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体验微信购清甜西瓜好抢手 横沥墨园朱春阳夫妇回乡创业种水果,销售不走寻常路
朱春阳与妻子杨柳香回乡精心种瓜。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横沥镇墨园村书香农场里停满了小汽车。这些从城里自驾而来的亲子游家庭,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游墨园古村和采摘西瓜。
4年前,书香农场的主人——朱春阳回到墨园村创业,种植番石榴和西瓜。他从3亩地起家,到如今租种50亩,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同时借力乡村振兴和“互联网+”,不断创新销售模式,通过微信团购和亲子采摘等方式,在地里就将西瓜以零售价卖出去。
年轻夫妇辞工回乡种水果
朱春阳家的西瓜5月下旬就开始成熟了,从那时起几乎每天都有客人到地里采摘或在微信上下单买瓜。端午假期,采摘进入尾声,客人却迎来高峰。端午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朱春阳种的10亩地约1万公斤西瓜全部摘完,客人还源源不断,他把客人都介绍给附近的西瓜种植户。
1987年出生的朱春阳是墨园村人,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父亲在家种了3亩番石榴,收成不错,但因没有销售渠道就是卖不出。看着果实烂在枝头,朱春阳有些难受。2015年,为方便照顾家人,他最终选择回家创业,和父亲一起管理番石榴。
第一年,销售并不顺利,3亩番石榴结果不算多,收购商不愿上门收购。朱春阳和父亲两人雇车把番石榴拉到水果市场买,非常辛苦。2016年,朱春阳有点想打退堂鼓,但父亲和妻子都非常支持他。妻子杨柳香辞工回来帮忙,父亲则支持他去考驾照,并买了辆车方便拉货。经过打拼,果园慢慢有了起色。2017年,朱春阳把果园扩大到10多亩,父亲也放手让他全权管理,这一年,朱春阳正好三十而立。
创新销售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2017年,新种下的番石榴苗还小,朱春阳决定在地里套种西瓜,多赚点钱。墨园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合种植西瓜,而且墨园的西瓜种植历史也有三四十年。经过挑选,他决定种植“麒麟黄”西瓜品种。“麒麟黄的瓜瓤是黄色的,肉脆无渣,清甜多水。”朱春阳说,这种西瓜不仅好吃,而且从种下到成熟只需两个月时间左右。
2017年春天,朱春阳开始在番石榴地里套种了10亩西瓜。这一年大部分西瓜以批发价卖给了收购商,同时尝试推出亲子采摘活动,结果他发现,亲子采摘收益更好。这一年他种西瓜赚了4万元,种番石榴赚了四五万元。“做农业也可以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朱春阳说,这让他更有干劲了。
2018年,朱春阳扩大了种植规模,新租了20多亩土地种上了番石榴,同时套种了20亩西瓜。西瓜大获丰收,他通过微信发起团购和亲子采摘,反响热烈,剩余的小部分才卖给了收购商。这一年,朱春阳仅靠种西瓜就收入10万元,同时不断积累客户。他的番石榴也开始引入亲子采摘,收益良好。
今年,朱春阳把番石榴种植面积扩大到50亩,并且套种了10亩西瓜。近1万公斤西瓜给他带来5万多元的收入,让他惊喜的不是收入,而是销售方式的转变。西瓜全部通过微信团购、自驾采摘和青少年研学采摘体验等方式,在地里按照零售价销售出去了。
乡村振兴和“互联网+”让种植更有奔头
横沥镇农技站站长邱浓光介绍,墨园村目前西瓜种植面积大约300亩,虽然仍是以传统销售方式为主,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墨园古村落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以及宣传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人慕名来到墨园,人气旺了,也就带旺了农产品销售和水果采摘。“以前是等人上门收购,现在慢慢转变为客人自己找上门来采摘。”邱浓光说,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到农村创业,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墨园的农业种植和农产品销售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朱春阳对农场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他透露,已经有旅行社找他合作,结合墨园古村游一起开展亲子采摘活动。这一季的西瓜采摘完之后,7月份将迎来番石榴的采摘季,而他将在8月份种下一茬西瓜,10月份西瓜成熟,11月份又迎来番石榴的采摘季。今年,大约有40亩番石榴可以采摘,这将给他带来可观的收入。
回乡创业的朱春阳还积极参与村中事务,为村里的爱心基金会出钱出力。他们夫妻俩是村里的志愿者,经常参与村里的志愿活动,慰问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等。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让自家生活更好,也让村里变得更美好。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谢菁菁 彭红霞
新闻推荐
普通人离珠峰有多远? 珠峰大堵车背后:国内登山市场很火但问题不少
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成功攀登一座高峰就是完成人生的梦想。惠州日报记者周楠摄珠峰希拉里平台大塞车事件近期在社交网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