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 市自然资源局深化改革创新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保障
惠州拥有丰富的山、水、海、田、湿地等自然资源。
对标一流城市做精做细城市微观规划设计。
海洋也是惠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本版图片由惠州日报记者周 楠 摄
建设成为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是新时代赋予惠州的新任务。
对于这座拥有丰富的山、水、海、田、湿地等自然资源的岭东雄郡来说,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解放思想、勇于突破,闯出发展新路径,则是这一代惠州自然资源人奋斗的目标。
2019年是自然资源工作全面融合的重要一年。今年,惠州市自然资源工作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落实“两个统一”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机制,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创新,摸清自然资源底数底图,构建“多规融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自然资源利用和管控,推动自然资源系统深度融合,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
把土地用途管制扩展到所有国土空间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惠州拥有丰富的山、水、林、田、湖、地、矿、海等自然资源,这是惠州在大湾区中发展的最大优势之一。
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成为惠州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显然,做好规划实现对资源统一统筹配置是关键。而前提就是要做到把土地用途管制扩展到所有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源于土地用途管制的扩展。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首次提出“用途管制”的概念。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将这一概念上升为基本制度。
自我国机构改革组建自然资源部后,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就是要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等,把土地用途管制扩大到林地、草地、河流、湖泊、湿地等所有生态空间,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2019年是自然资源工作全面融合的重要一年。”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袁贵平认为,要推进惠州自然资源工作夯基垒石、全面开局,核心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两条,其中之一就是要尽快构建起适应“两统一”,即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要求的自然资源管理新体系,全力管护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对接大湾区以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全市发展
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离不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袁贵平认为,对于惠州自然资源部门来说,就要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好城市的空间格局、城市形态和发展方向,推动产业提效、城市提质、民生提档。
如何做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袁贵平介绍,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这篇大文章,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袁贵平介绍,惠州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有所作为,落脚点在建设与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一流城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重走粗放低效发展的老路,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规划好整个城市的空间格局、城市形态和发展方向,统一好全局思想,执行好规划,确保沿着共同的方向阔步前进。
该局将加快推进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围绕惠州全面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要求,科学规划全市国土空间格局、城市形态和发展方向,统筹规划城市发展集聚区域和生态涵养区域,统筹配置空间资源要素,引导要素集聚、集约、生态利用,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的空间格局,切实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
具体如何操作?据介绍,该局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综合治理、系统修复。把“保护优先”作为资源用途管制的首要准则,大力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全市生态发展区开发强度。坚持“三位一体”守好耕地红线,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的占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定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等海洋空间开发规划,加强围填海活动管制。
做精做细城市规划运营整合城市空间
要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离不开对城市的规划运营。记者了解到,该局正着手谋划开展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研究,立足完善提升城市空间格局,顺应惠州从临湖到临江再到临海的城市发展趋势。
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标一流城市做精做细城市微观规划设计,整合市域城市空间,推动城市资源要素、人文环境、综合交通、基础配套有机融合,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带动城市整体值提升。
目前,惠州市已陆续完成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四规合一”控制线划定,基本完成空港经济产业园规划,惠州市区工业控制线划定方案,惠城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同时实现市级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全市实现“一张蓝图”。
今年,对标建设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品质城市要求,惠州市还将加快推进《惠州市创新大道发展轴规划研究》、《惠州市城市建设空间(城市发展主轴)总体规划》、《惠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桥东桥西)保护提升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惠州市老旧街区更新改造规划》、《惠州市区密度分区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
关键词:节约集约
加速工业用地供地推动产业提效发展
位于三栋镇的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云集了华隆塑胶科技、绵俪生物科技等一批惠城区引进的重点项目,即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障这些大型工业项目落地惠城区自然资源部门把保障工业园区项目用地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强用地保障、用足用活政策、破解制约瓶颈、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这是全市自然资源部门在资源配置上实现科学转变的缩影。
“全力服务保障好经济社会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自然资源支撑是今年的核心工作之一。”袁贵平介绍,该局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好资源投向、投量、 投序,精准发力、不断优化实现精准的资源供给、为项目落地做好支撑保障。
袁贵平告诉记者,目前该局正在探索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用地保障措施,精简供地流程手续,加快工业项目供地速度。例如进一步压缩工业用地供地相关评估流程,精简各环节流程,用最快速度推动工业项目落地,大力支持实体产业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在用地保障上,惠州市已在大力支持工业产业发展。
“保持市县区年度工业用地供给比例不低于50%,强力支撑工业发展,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袁贵平介绍,去年以来该局不断加强市级指标统筹,把有限的资源向最好最优最先进领域集聚。加大对重点项目和工业产业项目的资源服务保障力度,对工业项目特别是投资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用地“优先保障”、“应保尽保”,并对工业用地报批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据介绍,去年惠州市争取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15万亩,并将新增用地指标的71.26%用于工业项目报批。同时,该局还召集相关部门梳理确定68宗重点保障的重大工业项目,实行全流程跟踪、限期督办、快审快批,上报审批用地89宗、2.61万亩,解决了德赛汽车电子移动互联技术集成产业化项目、TCL集团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惠州市中新工业园汽车零配件生产项目等一批国家、省、市重大工业项目用地需求。此外,该局大力保障重大项目用海,开辟了重大项目用海报批“绿色通道”,对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太平岭核电一期工程项目用海报批实行专人跟踪服务,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今年自然资源部门将如何强化资源保障?袁贵平告诉记者,今年自然资源部门将完善资源供给结构和方式,坚定不移落实资源要素差别化投放,全力支持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和支撑惠州“2+1”现代产业建设,推动全市自然资源供给向创新高地聚集,精准高效保障重大创新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积极通过盘活存量土地、“三旧”改造、拆旧复垦等方式挖掘内部资源潜力,加大闲置土地资源处置力度,提升自然资源利用质效。大力推进陆海统筹,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等海洋空间开发规划的同时,紧紧围绕惠州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全力服务重大项目用海,着力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盘活批而未供和低效用地2万亩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严格限定和当前城市快速发展,闲置土地资源的处置越来越受到重视。
结合惠州土地类型的分布现状,记者了解到,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惠州建设所面临的用地供需矛盾越发凸显。
俗话说穷则思变。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近年先后出台《惠州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分配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惠州市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处置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指导各县区规范和提高用地门槛。同时从实际出发采取差别化供地、“盘三奖一”等机制,强化建设用地批后监管,走出一条集约、高效、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据介绍,去年惠州市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拓展用地空间,盘活批而未供土地1.82万亩,超出省下达任务33.7%;处置闲置土地1154.2亩,处置率达80%以上;实施“三旧”改造5895.8亩,完成改造4332.7亩,为省下达任务数的210.56%和240.71%,为城市发展建设腾出了可观的用地空间
用地模式转变持续带来单位土地效能的提升更为让人欣喜,。2018年全市单位GDP增长耗地率下降14.5%(9.63公顷/亿元)。
统筹陆海空间开发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惠州市是海洋大市,具有漫长海岸线、良好港口和广阔海域面,海洋优势明显。海洋为惠州市世界级石化基地和亿吨大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空间和资源,为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说,海洋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的资源依托,也是惠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与海洋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科学统筹海岸带(含海岛地区)、近海海域、深海海域利用。这些都是自然资源部门的工作重点。
据介绍,去年,惠州市积极落实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放管服”改革,结合惠州市实际修改完善海域、无居民海岛审批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完成惠州市围填海现状调查,核查全部175宗用海,摸清了惠州市围填海现状,为妥善解决惠州市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在服务经济发展方面,惠州市全力保障惠州市重点项目用海。中海油成品油输油海底管道用海已获批,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用海报批工作进展顺利,大亚湾区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中海壳牌三期项目用海工作全面启动,有序推进。
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惠州市要严格按照严格管控、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原则,统筹陆海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严控围填海规模,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实现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海洋继续为惠州市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作贡献。
“重点开展稔平半岛发展战略研究,厘清稔平半岛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发展路径等,把稔平半岛打造成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阵地。”该负责人介绍,今年将把海洋作为惠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开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究,紧紧围绕惠州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陆海统筹,全面提升海洋资源综合管理水平,完成“蓝色家底”系统调查工作,摸清蓝色家底,建立海洋自然资源清单,主动探索海洋资源清单式管理。
关键词:改革创新
七大改革服务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不动产登记是市民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去年以来,惠州市不断创新业务办理流程,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了一般登记5个工作日、抵押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进一步提高不动产登记能力和服务水平,不仅方便了群众办事,也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约了行政资源。
“自然资源部门是一个全新的机构,虽然很多职能都是从原来的部门整合而来,但管理的理念要求已发生了重大转变,很多旧有的规定可能已经无法适用,很多过去行之有效办法可能已经行不通。”袁贵平介绍,自然资源部门是改革的产物,天然具备改革的基因,面对不合时宜的旧制度、旧规定,必须要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努力通过改革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更好的自然资源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的自然资源服务环境。
据介绍,为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惠州市自然资源局今年推出了七大改革举措。
在不动产登记方面,将继续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设40个便民服务点,将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窗口遍布10家银行营业网点,实现抵押登记“零跑动”。
在审批方面,建立私人住宅总平面及单体建筑设计审查等10类审批事项“免审”快速机制,项目实际办理时间将压缩一半以上;建立市区规划“一张蓝图”审批制度,加速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创新建立投资建设工程规划审批辅导和预审制度,预计规划审批实际时间将压缩至少30日以上;推行“多评合一”,由园区牵头组织开展评估评审,编制区域评价报告,供入驻企业共享。
此外,在测绘方面,今年惠州市还将建立联合踏勘机制,避免多头踏勘和重复踏勘。建立联合测绘机制,实现“一次测绘,成果共享”,可将测绘时间由原来的70个工作日缩短为10至15天。
“2019年,惠州市自然资源系统将在省自然资源厅和惠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变革的信心和决心,勇立潮头、奋勇搏击,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雷厉风行、久久为功,切实担当起新的职责使命,努力为广东自然资源事业发展贡献惠州力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保障。”袁贵平强调。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新闻推荐
阻隔交通一体化、割裂城市空间、影响产业集聚发展 水官高速收费到底“堵”住了什么?
龙岗天安数码新城。南方日报记者朱洪波摄随着深圳“东进战略”、土地资源稀缺和职居分离趋势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深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