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甘平静她们活出精彩

惠州日报 2019-05-14 11:50

黄惠芬

魏秋莲

刚过去的周日,又一个母亲节如期而至。很多女性身为人母,在承受着工作、家庭、生活、经济、养育等多重压力的同时依然勇于改变,活出自我,活出精彩。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两位不同年代的女性,讲述她们精彩的人生故事。

人物名片

黄惠芬

性别:女

年龄:56岁

籍贯:惠州惠城区

身份:退休人员

60后母亲

退休生活忙碌充实 义工爱好一样不落

初见黄惠芬时,她极具感染力的笑容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年近花甲,黄惠芬说起话来却中气十足,身材也比同龄人要好,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每天都坚持跳舞、运动,参加各种各样的协会和志愿服务组织,太充实了,从不觉得自己老了。”

不服老

重拾游泳技能,年近花甲当上游泳教练

1963年出生的黄惠芬在家里七姐弟中排行老四,8岁那年,就读二年级的她被惠州市业余体校老师挑选进游泳队。“能进入游泳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而且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黄惠芬说,那时候家里穷没肉吃,她进游泳队后,早饭和晚饭都在队里解决,减轻了家里很多负担。

训练的日子自然是很苦的。每天早晨黄惠芬和队友们6时起床训练,到7时30分训练完再去学校上学,下午放学后4时30分训练到6时。让她记忆最深刻的是冬天训练,“天气太冷了,最冷的时候只有0℃左右,在换衣间换泳衣时牙齿都在打架。”黄惠芬说,即便面对这么苦的训练,她也毫无怨言。因为在她记忆里,游泳队是她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加入游泳队后,黄惠芬也获得不错的成绩。1974年她参加惠阳自由泳接力赛获得团体赛第二名;在100米蝶泳个人赛中获得第四名。初中毕业后,因为黄惠芬在队内训练表现优秀,她还担任游泳队助教。一直到初三要升学考试才退出游泳队。

回忆起年少时的游泳经历,黄惠芬甚是感慨,但她不觉得遗憾。“加入游泳队虽然没有获得很大的成绩,但却给了我健康的体魄。”黄惠芬说,如今她虽然快到花甲之年,但身体依然健壮,很少生病。

也正因为得益于早年游泳的训练,如今快到花甲之年,她依然选择成为一名业余游泳教练,大力推广游泳健身这项运动。“每年5月份我都招收一批8~50岁不等的学生,教他们游泳。”除此之外,黄惠芬还从2014年开始坚持横渡东江,身体力行践行游泳健身。

活出彩

兴趣爱好广泛,退休生活仍精彩

黄惠芬是个乐观开朗的人,即便面对下岗她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重新出发。2007年,惠阳印刷厂改制时她下岗了。“下岗时我才44岁,女儿刚上初中,下岗后心情很糟糕,但无法改变,只能面对现实,再次出发。”下岗后的黄惠芬从事保险行业,随后又从事微商。

跳舞一直是黄惠芬的爱好,毫无舞蹈基础的她也因为兴趣和坚持,学会了国标、摩登、拉丁等舞蹈,还加入了舞蹈协会。“我每天都抽出一个小时来跳舞,最开始只是单纯喜爱加上可以锻炼身体,到如今把身材也跳好了。”黄惠芬坦言,在同龄人当中,她身体素质算是很好的,腰椎、颈椎从来没有毛病。

值得一提的是,黄惠芬还加入了惠州市旗袍协会、惠州市户外登山运动协会、惠州市金岁月爱老促进会等多个协会和志愿服务组织。在晚年生活中,她成为一名传统文化推广者、运动爱好者、志愿服务践行者,每天让自己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黄惠芬多才多艺,爱学习,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每天都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黄惠芬的老朋友梁惠妍羡慕地说。

如今,在黄惠芬的手机里,她加入了很多公益群、户外运动群,只要群里有活动,她都安排时间参与,如到敬老院探访、捡垃圾、义演等。她还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坚持学习,就在最近,她成功通过登山指导员考试。“不能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就自我放松,应该继续学习,多参加活动,这样生活才充实,活出自己的精彩。”黄惠芬笑着说。

人物名片

魏秋莲

性别:女

年龄:47岁

籍贯:河源龙川

身份:创业者

70后母亲

单亲母亲敢想敢干 三度创业热心公益

事业上,她巾帼不让须眉,17岁走出山村到深圳闯荡,敢想敢做,三次创业,成功时身家千万;遭遇离婚,生活跌入低谷,但她选择勇往直前。生活中,她有一颗柔软善良的心,虽然独自带着两个孩子,人生充满磨难,但她没有抱怨,依然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想像,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她就是魏秋莲。

初创业

两年内拥有18间小超市

5月10日上午,魏秋莲正忙着组织工人生产培训,她新成立的食品有限公司即将投产。这是她来惠州创业后的又一个新项目。从有想法,到公司成立,再到投产,她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我就是这样性格的人,想到了就马上去做,而且历来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情,不在乎付出。”魏秋莲坚定地说。

魏秋莲有一个辛酸的童年。她出生在河源龙川一个小山村里,家里贫困,在她出生8个月后,妈妈就去世了,奶奶和父亲把她拉扯大。1989年,17岁的她到深圳一家制衣厂打工,并结识了自己的前夫。婚后,面对贫穷的生活,魏秋莲告诉自己:必须要争气,混出个名堂。

1990年,魏秋莲和丈夫在街头开了一间电话亭,开启了她的创业之旅。喜欢看报纸的她从报纸上了解到深圳机场的招商广告,“我当时就想,能去坐飞机的肯定是有钱人,机场的生意肯定能赚钱。”魏秋莲想到就去做,她马上就到机场了解情况,并且很快用开电话亭赚来的钱,租了一个20平方米的铺位。

1991年,深圳机场通航,魏秋莲的小士多店开业。果然如魏秋莲预计的那样,很赚钱,而且是很快就赚到了大钱。两年之内,魏秋莲夫妻俩已经在深圳机场拥有18间小超市。到1997年,她夫妻俩的资产已有数千万元。

遇低谷

离婚独自带两娃重新起航

然而,幸福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太久。因为婚姻无法再进行下去,她选择离婚,并争取到了一双儿女的抚养权。离婚后,魏秋莲的经济状况也一下子跌落到了低谷。然而她并没有抱怨,而是很快振作起来,重新起航进行第二轮创业,属于她一个人的创业。2000年,她想方设法筹了一笔钱,在深圳机场附近租了一千亩土地,建起了20栋小别墅,开了一间休闲式的酒店。

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在深圳独自打拼,其中的艰辛,只有魏秋莲自己知道。“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我一个人要把酒店做下去,自然得付出双倍的努力。”魏秋莲说,经历过那么多,她已经知道,只要勤字当头,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新选择

在惠再次创业欲打造惠州手信文化

2012年,就在酒店经营平稳的时候,又遇到深圳机场扩建征收,魏秋莲的土地租期还有18年才到期,她获得了一笔征收补偿款。于是魏秋莲开始谋划新一轮的创业。这一次,她选择了惠州。

“我觉得惠州环境好空气好,让我心情也变得很好,也很有发展潜力。”决定来惠州再次创业的她先后在惠州买了两块地,投资多家连锁便利店、门诊、跆拳道会馆等。2015年,她租下水口山口围村100亩土地,与同学合伙开了一家生态农庄。她用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将农庄经营得风生水起。

在惠州生活的几年里,魏秋莲发现,惠州是一个有底蕴、有故事的城市,但在手信方面,却缺乏叫得响的手信品牌,能当礼品带走的很少。魏秋莲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她希望打造具有惠州本土文化特色和亲和力的品牌手信,将惠州文化推广至全国各地乃至世界。

然而当她把这个想法跟亲友提出时,却遭到了极力反对。魏秋莲坚持自己的想法,并将自己的财富都投资到这新的手信工厂项目当中。“我历来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情,既然我已经决定做了,就不会考虑后果,只想一心一意做好这个项目。”对于自己的新项目,魏秋莲充满信心。

有爱心

热心公益乐善好施

热心公益、乐善好施是魏秋莲留给很多人的印象。“我发现她随时随地都在做好事,即使是陌生人,她能帮都会帮一把。”魏秋莲的老乡杨先生说,“而且她做好事,都是发自内心的,本性善良。”

2017年6月的一天,魏秋莲和几个朋友一起在东江公园附近散步,期间听到有个流浪歌手在唱歌,魏秋莲认真听了几首后,便上前去跟流浪歌手聊起了天。通过聊天,她得知这名来自贵州的流浪歌手姜付明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落下了残疾。为了谋生,他从老家出来,先后去过深圳、昆明、厦门、河源等地乞讨、擦皮鞋,最后来到惠州,靠着卖唱维持生活。魏秋莲了解他的境遇后,便立即邀请他到农庄去唱歌,一晚300元,还包一顿晚饭。这样,姜付明每个月就能固定有一两千元的收入了。

这些年来,魏秋莲一直尽自己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捐资帮助家乡重建小学、宴请环卫工人吃年饭、慰问好人代表、帮扶单亲贫困母亲……她的举动在别人看来“有些傻”,但她从不理会,她总说:“吃点亏没关系,自己心里高兴就好。”

“魏总是一个很有善心的人,喜欢做善事,看到有需要帮助的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东江义工队黄元盛说,东江义工队举办的几次活动都得到魏秋莲的支持。

今年,魏秋莲还担任惠州市博爱慈善会执行会长。今年3月,博爱慈善会举办了一场字画拍卖会筹集8000多元善款,“我们接下来还会举办一场拍卖会,筹集到的善款我们将用于一场针对孤寡老人、贫困人群的探访活动,给他们送去关爱和帮助。”魏秋莲表示,未来,她将整合更多社会资源,发动更多有能力的人贡献一份力量,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张荟婷 通讯员郭竹松

新闻推荐

优秀护理集体和个人获表彰

护士展示风采。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彭红霞谢菁菁通讯员张裕华摄惠州日报讯(记者香金群彭红霞谢菁菁通讯员张裕华)5月10日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