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惠州盐业和铸钱业兴旺 惠州五千年(第41期)

惠州日报 2019-05-08 08:55

宋代惠州的手工业有较大的发展。古人有谓:“国家正赋之外,充军国之用,惟盐法、关税、钱法而已。”而钱业和盐业,特别是盐业,正是宋代惠州经济的支柱产业。惠州有漫长的海岸线,渔盐历来是其财政收入之大宗。据史载:宋代广东有盐场17个,惠州占了3个,分别为归善淡水盐场、海丰古龙盐场和石桥盐场,均属官府所有。由于国家对食盐实行专卖制度,产销差价多至数倍,官府从中课利甚丰,故当时有谓“今日财赋,鬻海之利居其半”。有宋一代不断有赣南“盐寇”成群结伙,从惠州武装押运私盐到江西地区谋取暴利,以至造成数百年间“虔寇之患”不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惠州官盐的兴旺发达。据《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南恩州(今恩平)2盐场年产食盐71万斤、课利3万多贯。而同期惠州3盐场则课利5万多贯,由此可推知其年产量约为100万斤以上,从中课取的“盐仓箩头钱”当亦颇为可观。惠州佥判陈鹤用“捐盐仓箩头钱置学田以增廪”的方法解决办学经费,是惠州置田赡学的最早记载,说明盐业在宋代惠州,是官府办学的重要经济来源。

惠州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发达的江湖水网,渔业和海产收入亦甚可观。而惠州府城正是各县渔盐山货的集散地。北宋唐庚寓惠期间写下的诗句:“道路鱼盐去,樵苏竹木还”(《杂诗二十首》之十七),“烟合家煨老酒,风腥船过咸鱼”(《六言即事二首》之二),“利倾小海鱼盐集,味入他村酒茗甘”(《西溪》)等,可以帮助人们形象地认识北宋政和年间惠州渔盐业的兴旺发达。

宋代惠州的另一支柱产业是铸钱业。据《宋会要辑稿》载: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惠州设置阜民钱监。阜民钱监是当时全国十六个钱监之一,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铸铜钱七十万缗(每缗一千钱),仅次于韶州永通钱监的八十万缗,居全国第二位。所铸品种有“熙宁元宝(通宝、重宝)”“元丰通宝”“崇宁通宝”等年号钱,主要用于支付全国钱监向英州等地购买铜料的款项,余钱则上调京师内藏库。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王安石变法,诏全国各州设“市易司”,命阜民钱监给广州市易司铸钱十万缗,作借贷生息之用。阜民钱监在国家经济的运行和熙宁变法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惠州一些采沙船在东江大桥附近的河床采沙时,采出约一万枚全新“崇宁通宝”折十大钱。这批全新“崇宁通宝”,钱文为宋徽宗御书“瘦金体”,铁划银钩,字体清朗,说明惠州铸钱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崇宁通宝”中的“崇”,下面的“小”字出头写成“木”字,古钱币收藏界称为“木崇”,在惠州以外的地方较为少见。有专家指出,当时各地钱监铸造的铜钱都暗中留有特别记号作为产地识别,“木崇”应是“惠州制造”的特别记号。

阜民钱监也是当时惠州规模最大的手工生产作坊。若参照南唐时期一个铸工年铸铜钱一千五百缗的标准推算,年铸量为七十万缗的阜民钱监约需铸工五百人,另加翻沙制范、烧窑看火、加工磨铣、冶官监卒、护卫后勤以及原料、燃料供应、产品储存输送诸色人等,用工规模或达千人以上。该钱监对带动各行各业,繁荣惠州地方经济乃至文化教育,无疑有很大帮助。

(何志成)

新闻推荐

探索智慧停车破解“一位难求” 惠州市多个部门组团前往深圳取经

惠州市调研组赴深圳就停车资源整合等进行交流。更多内容“码”上看今年“五一”期间,惠州西湖、惠州植物园、惠东巽寮湾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