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版“网约护士”即将登陆惠州 “互联网+护理服务”方案正在研究制定,具体上线时间尚未确定

惠州日报 2019-04-18 08:58

“网约护士”需取得护士证。

滴滴专车、滴滴外卖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滴滴护士”也来了。

今年初,广东成为全国6个“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省市之一,引起各方关注。近日,《广东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发布,确定了包括惠州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9市作为“网约护士”试点地区。这意味着,官方版“网约护士”即将登陆惠州。

什么是“网约护士”?是否安全?收费是否合理?会不会抢夺公共医疗资源?这种服务会不会像很多共享经济一样只是昙花一现?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调查

1 下载APP可预约非官方“网约护士”

“网约护士”并不是新鲜事。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4亿,占总人口的17.3%。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口有1.5亿,占老年人总数的65%,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有4000万左右。失能、高龄、空巢老人增多,他们对上门护理服务的需求激增。

应对这种需求,早在2015年,上海就出现了市场主导的“网约护士”。没打任何广告,甚至没推出APP,只通过一个微信公众号,该创业团队就扬名市场。随后,10余个“网约护士”平台如雨后春笋般陆续上线。

惠州有没有“网约护士”?记者先后走访了市中心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信惠州医院,得到的答案都是没有“网约护士”。

“惠州目前还没有正规的"网约护士"。”惠州市护理学会会长江桂素非常肯定地说。

据知情人透露,在“某某到家”线上平台可以预约到“网约护士”。

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关键词“护士”,几十种上门护理的APP出现在眼前,分客户和用户两种注册方式。记者尝试下载了“某某到家”APP,将城市定位为“惠州”,首页显示可以提供护士上门、护士陪诊、上门检验等网约服务。点击“护士上门”一栏,里面有基础护理、母婴护理两大项。基础护理包括打针、静脉采血、普通换药、压疮护理等13项服务项目,母婴护理包括保胎针、新生儿护理等4项服务项目。注册后方能选择服务项目,填写服务地址、预约套餐、患者信息、疾病选择后即可立即预约。

2 民间“网约护士”收费高有风险无保障

记者留意到,市场上的“网约护士”服务项目价格不菲,其中静脉采血169元一次、肌肉注射159元一次、导尿219元一次等。而在公立医院,肌肉注射价格约为10元,拆线、普通换药基本不过百元。

根据“某某到家”APP显示的统计数据,选择服务的惠州市民并不在少数,静脉采血已有2万多人购买,肌肉注射近3万人购买,保胎针近6000人购买。

市民石女士两年前怀女儿时,因先兆性流产不能下床,通过某“网约护士”APP订购了上门服务套餐,每天上门给她打保胎针等,一直到解除“警报”。

“每天来的护士基本上是同一个人,也不知道她是哪个医疗机构的,但感觉还比较专业。”石女士说,“不过挺贵,一针要100多元,在医院打10元不到呢。”

“"网约护士"赚钱多、更自由……”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成为“网约护士”门槛高吗?

记者打开一款提供“网约护士”服务的软件,登记手机、身份证号后就算审核通过,可以在线接单,上门提供留置针输液、静脉采血、皮下肌肉注射、静脉输液、留置胃管、普通换药、造口护理等服务项目。

据了解,多点执业、医疗风险、收费高昂等问题始终困扰这一业态发展。3年多过去了,“网约护士”一直不温不火。

“目前,"网约护士"多由社会力量主导推动,相关机构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方式,由护士上门为群众提供护理服务。”江桂素介绍,这种模式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可忽视。“一是护士到老人家里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其人身安全如何保障;二是医疗安全,上门医疗护理服务如何保证专业性和安全性。”

惠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约护士”告诉记者,为了赚一些零花钱,她试着接过几单。“白天的单才接,晚上的单不敢接。有滴滴那样的定位显示,相对放心一点。”小姑娘说,同事都劝她不要接,比较危险。

据了解,安全风险也是官方顾虑的。“例如,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患者医疗安全如何保障。发生了不良事件后该如何处理,法律责任又该如何分担,在很多方面制度都不能缺位。”江桂素说。

规定

护士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近日,《广东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发布,确定了包括惠州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9市作为“网约护士”试点地区。

“互联网+护理服务”,被人形象地称为“网约护士”。

《方案》明确,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人员需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护士证书》,并能在全国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方案》规定,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前,试点机构要对服务对象实施“双评估”,组织医师、护士、药师、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等相关人员,对申请人疾病情况、健康状况、既往史、心理/家居条件、护理需求等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试点医疗机构要在信息平台上对从业护士、服务对象及相关照顾人员进行电子实名认证,可以要求服务对象上传病历资料、家庭签约协议等资料进行验证。有条件的试点医疗机构可对接公安身份证识别系统、通过人脸识别等人体特征识别技术对从业护士和服务对象进行实名认证。

如何保障“网约护士”安全?《方案》指出,要为从业护士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要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备与试点医疗机构保安室或当地警务室联动的一键报警装置,并购买责任险、医疗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等。探索建立服务对象黑名单,将服务对象不良行为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建立从业护士退出机制,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有不良执业行为记录的护士应及时清退。

如何收费呢?《方案》明确,对基于互联网开展的护理项目,属基本医疗服务的,按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执行,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竞争较充分、个性化需求较强的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收费标准、支付方式应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通过网络页面、价目表等形式予以公示。服务完成后应主动提供医疗机构收费明细清单。

进展

惠州正研究制定“互联网+护理服务”方案

惠州官方版“网约护士”上线时间尚未确定,目前正抓紧制定“互联网+护理服务”方案。当前急需解决收费标准等方面问题。

官方版“网约护士”真的来了,惠州市在落实相关试点工作方面有何方案?

据介绍,截至2018年底,惠州市注册护士有15454人,比2017年底增加1042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为3.24,已达到2018年年度指标;医护比从2017年的1:1.15提高到1:1.16,护士队伍建设稳步发展。

“目前,惠州市的护理以医院护理为主,小部分护士开展多点执业。”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市作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城市之一,将积极研究制定“互联网+护理服务”方案,关注老龄人口、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残障人群、妇女和儿童的护理服务需求,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贴近生活的护理服务。

惠州市“网约护士”何时上线呢?这是市民比较关注的问题。

“上线时间尚未确定,目前正抓紧制定"互联网+护理服务"方案。当前急需解决几个方面问题。”该负责人表示,首先是收费问题,“目前惠州市没有制定"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收费标准,在公立医院难以开展。”其次,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因无特需服务立项,所以找不到有关政策支持。

收费问题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能否将"互联网+护理服务"收费列入社保范畴,如何开具发票还得协调。”该负责人坦言,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平台的建设方式及投入方式(租赁或购买)要由各医院自行解决。

记者手记

让“网约护士” 真正惠及患者

“滴滴”一下,护士就上门了。对于那些因身体原因无法上医院就诊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网约护士”的本质,实际上是将闲置的医院护理资源盘活起来,有效对接失能、高龄、空巢老人群体的护理需求。而实现供需对接,一个根本前提是医疗资源能够实现自由流动。

目前,广东省已经允许实行区域内护士执业注册,并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护士多点执业、护士在养老院护理院巡诊或兼职等。从成果来看,不仅能促进有能力、有余力的护士向资源紧缺的医疗卫生机构合理流动,也会促进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到基层,缩小城乡之间的护理服务水平差距。

“网约护士”的运作规律不同于传统的医疗,要让“网约护士”健康发展,还有很多政策、法律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这也将极大地考验护理资源的配置。

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应坚持“线上线下,同质管理”的原则,既保证医疗规范,又大胆积极创新,探索护士多点执业模式,从而形成可复制的有益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规范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发展。

文/图 本报记者张 斐 通讯员陈 澄 林 斐

新闻推荐

张勇率队到市第三人民医院调研时强调充分发挥市级医院龙头作用 带动全区医疗健康事业更好发展

本报讯(侨报融媒记者王晶晶)昨日下午,区委书记张勇率队调研市第三人民医院,强调要尽最大努力把属地保障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市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