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冈书院:龙门旧时文教重地 □侯县军
书院起源于唐末五代,宋元期间最盛,多为自由讲学之所。明代广东陈湛理学兴起,书院得到一次蓬勃发展。清初统治者惧怕书院聚众滋事,抑制其发展。清雍正年间,朝廷又开始大力提倡书院,并以公费支持,书院大兴,广东尤其突出,后人称书院“粤省所建最盛”。有清一代,龙门有两间书院,分别为星冈书院和兴贤书院,其中,星冈书院对龙门文教影响重大。龙门设县时,围七星冈建城池,因得“星城”美誉,以星冈命名书院,足见该书院的特殊与重要。
从崇正书院到星冈书院
龙门县城东门外,原建有义学一所,始建时间无记。该义学地处低洼之地,规模较小。清康熙五十一年(1721)秋,“滇南理学名儒”萧大成从云南建水来任龙门知县,“谒庙初,顾瞻殿庑而外,更无有所为讲习地”。萧大成见城东旧有义学,决定在其旧址建书院、以开辟讲习地。萧大成让典史刘升“董其匠事”,随后又让训导张佶光“次第补葺”,历时五年,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完工。
萧大成重修和扩大了旧义学的规模,取康熙“圣谕第七条”之“黜异端以崇正学”,将义学更名为“崇正书院”。萧大成在为崇正书院作记称:“今自堂内而寝厨,而左右廊庑,而讲堂,而宣谕亭,而门,而辕,而围垣,皆备。”萧大成还特别说明,龙门的崇正书院规制是他的老家云南建水崇正书院的翻版。“予乡当明盛时,亦建有崇正书院于郡西,一时人才蔚起,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誉。康熙四十五年(1706)间,太守董公宏毅重为修建,予得与诸友生诵习其中。”崇正书院修成后,每岁时,萧大成“率邑之父老子弟,宣讲于中,又纂刻学规养正礼乐诸书,延师课训,昕夕亲临,共相砥砺”。萧大成莅任十载,除了修建崇正书院,还重修学宫、城池、祠宇,旧志称他与“诸生讲学、孜孜不倦”“士民爱戴,比去,攀辕者至越境”。建崇正书院的萧大成离任时,邑人依依不舍,此后,他入祀名宦祠,这从另外一面说明,龙门人对为一方文教贡献过力量的主政者表达由衷的敬重。
清嘉庆六年(1801)五月,龙门发生水灾,崇正书院被洪水冲塌,师生搬至书院旁相公庙讲学。嘉庆二十二年(1817),知县师保元见书院颓废日久,捐银三百两,倡议修复书院,但因卸任离开龙门,重建书院没有了下文,所捐银两存在店铺生息。次年,新任知县钟祥听闻此事,捐银一百两,倡议修复,并吩咐生员李锡韬、谭士瑛发起捐款和负责督修,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六月竣工,改题“星冈书院”。
离开20年后,师生又从相公庙搬回来上课,重修后书院规模较前壮丽,成为龙门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
星冈书院的星光岁月
作为官办书院,星冈书院的经费主导权掌控在官府手中,财政来源较为稳定和充裕。据清光绪版《广州府志》记载,清嘉庆初年,知县师保元拨出官山铁岗芒芒髻山、南乡椰坑山、东大芒斜、牛角窝簕坳等处归星冈书院管理,为膏火之用。到咸丰二年(1852),知县张希经又拨出小古洞笔架脑官山归星冈书院管理,以宽裕其经费。以上两项物业,均租给农户。此外,星冈书院也接受社会捐资。
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在于师资。历代主政者对星冈书院山长的人选,都颇费心机。比如,星冈书院在嘉庆年间重修投入使用后,广州知府程含章推荐孝廉、嘉应州(今梅州)人李谟主讲星冈书院。李谟将书院管理得有声有色,业余还被龙华水坑人李美珠聘为家庭教师,教育李美珠的儿子李钦、李铨达5年。名师出高徒,后来,李钦选为廪贡生,在惠州、潮州等儒学任职,李铨则于清道光二十年(1843)中举,担任宝宁、河西、云南军马府同知等职。因为有名师主讲,星冈书院在清中晚期成为广府地区一座小有名气的书院。
龙门晚清名士李柱兰之子李炽,为候选训导,也是一代名士,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龙门知县刘德恒聘请李炽主讲星冈书院,龙门文风为之一振。纵观李炽一生,其讲学四十余年,日常手不释卷,著有《四书批注》十五卷、《松石山房诗集》一卷和《松石山房文集》一卷,著述甚丰,龙门以及增城、河源、博罗等地的学子“不惮百里、负笈受业”。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星冈书院又迎来一位著名山长——李寿田。光绪二十三年(1897),世居龙门城内塘唇围的李寿田以拔贡生身份赴京师会试,后擢授直隶州州判。不久,看不惯晚清昏庸官场的李寿田弃官回乡。龙门知县史允端称赞李寿田“品端学粹、后学楷模”,遂聘他为星冈书院山长。李寿田设帐授徒,栽培桃李,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以酬其志。
此外,作为一方文教重地,清道光、咸丰、光绪年间,星冈书院成为龙门的文化交流中心。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龙门知县毓雯在星冈书院设局重修县志,“粤东三子”之一、番禺进士、原江南南康府知府张维屏任总纂。在星冈书院,张维屏带领编撰团队呕心沥血,历时3年,在清咸丰元年(1851)将县志修好和刻成,这本清咸丰元年(1851)版《龙门县志》,对龙门历史记载,承前启后,意义重大,后来新中国成立前修县志,很多内容都沿袭了该版本的内容。
晚清新学不断出现,作为传统书院,星冈书院渐渐荒废。到了上世纪初,星冈书院用地改为龙门县公署,200多年历史的书院,在历经辉煌后,就此销声匿迹。
新闻推荐
根据2019年4月2日博罗县“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拟同意博罗县凤达纸业有限公司作为位于博罗县龙溪街道办夏寮村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