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老传统抽出新嫩芽 仲恺平南小学校舍屋顶变学生第二课堂
学生在干活之余展现自我。记者汤渝杭 摄
学生忙着捡枯枝枯叶,然后放进发酵池发酵。记者汤渝杭 摄
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对着镜头搞怪。记者汤渝杭 摄
两年前杂草丛生到如今种植了不同种类的瓜果蔬菜……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的平南小学教学楼露天阳台农场,一眼望去,农场一片绿油油。据了解,这个农场是目前仲恺唯一一个校园空中农场。根据学校的教学理念,他们给它命名为“尚美农场”。
让学生体验耕作乐趣
记者在尚美农场发现这个农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近2000平方米的楼顶在防水层上面还有一层砖,农场划分为育苗、种植区,种植区还分不同的蔬菜种类,尤其是还有墙边靠着一排排的立体无土种植蔬菜设施,并配备有肥料发酵、喷灌喷头等现代种植设备。拔下杂草和废菜后可以通过粉碎机粉碎再放入大桶中发酵,就是最好的肥料。记者看到,这时的农场菜地里还有过季老掉的蔬菜根,只有茼蒿、辣椒、韭菜等作物尚在生长,杂草也在乱长。老师们正指导孩子们将这些废菜根及杂草拔掉,收集到粉碎机边。
据平南小学校长林色章介绍,为了照顾学生学习与锻炼双结合,学校定下每周三下午为孩子们的劳动课时间,每到周三,都会安排一到两个班到农场体验农作,让校园里的孩子们可以不出校园就能体验一回种植蔬菜的乐趣。“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农耕体验。”林色章告诉记者,这个设想是2016年10月份正式开始实施的。主要是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耕作的乐趣,并且学习对不同季节植物的认知。
家长志愿服务队队长刘俊峰是该校6年级学生刘文垚的父亲,他告诉记者,刚开始除草时,家长们来农场比自己上班还积极。“一开始,楼顶空地上的隔热层只有原来的建筑余泥,很多石块,杂草比人还高,土也硬邦邦的,根本不适合种植。于是,家长志愿者每天来农场帮忙除草松土,扛着农具和硬石块一遍遍上下楼,整整拣出了200多袋碎石碴运下来。”刘俊峰说,开始种植后,又遇到了土地贫瘠的困难,种下去的蔬菜瓜果非常不理想,无奈家长志愿者们只好把种出来的瓜果又埋回土地里,慢慢充实土地的“养分”。
刘俊峰向记者透露,一位开汽修厂的家长平时收集了许多废弃的轮胎,他突发奇想,将这些废弃的轮胎拿到了农场,说可以用它们来搞些农场新花样。于是美术老师教孩子们在一个个轮胎上画上漂亮的各式图案,如今这些旧轮胎在学生和美术老师的“装扮”下熠熠生辉,有的甚至还挂在围墙或柱子上,里面种出菜来,变成真正的“空中菜园”。
学生接触农作物科学管理模式
林色章告诉记者,当时考虑到学生在校活动空间少,便想到利用学校教学楼顶空地开设“农场”。“最开始楼顶的阳台是反锁的。”林色章告诉记者,平南小学有近2000名学生,之前的活动场所仅限于操场。
林色章说,教学楼顶的面积有2000平方米。做了处理后,孩子们活动范围就不仅仅局限于操场了。“如果学生到外面体验式场所参加活动,一是管理难;其次也不安全;再加上租车费用、做家长工作等,老师们的工作量很大。不仅如此,学生也很累,效果不一定很理想。基于对食品安全角度和研学方式的考虑,空中农场对学生而言都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林色章希望,通过开设农场的方式从小给孩子树立遵循农作物生长规律,不随便揠苗助长的道理。希望通过活动课程让孩子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正面、好的东西。也让孩子们提前接触到农作物科学管理的模式。
义卖蔬菜善款助人
平南小学的家长志愿服务队是尚美农场的开荒者。“学校通过动员家长成立了家长志愿者服务队。”林色章告诉记者,当时学校将这个农耕的想法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告诉家长后,引起了家长们的强烈兴趣,并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于是学校分3次对这个项目进行投入。“第一次花了10几万元用在解决安全防护栏方面;第二次投入立体种植和灌溉技术大概花了20万元左右;最后就是花了几万元投入视频监控。学校前前后后差不多投入了50万元左右。”林色章告诉记者,自从2016年开设农场种上了蔬菜,至今义卖蔬菜已获利6000多元。“义卖的收入、支出都由家长志愿者管理。每笔开支都很清晰。比如帮扶探望孤寡老人、公益来的钱也回归公益。”林色章表示,此外,有了农场以后,未来或许还能够当作一门课程开设。目前,小学涉及到的学科融合到劳动课中,让孩子们从体验感受入手。此外,学校还聘请了专门的农艺师给孩子们开设第二课堂。
刘俊峰告诉记者,之所以进行售卖,主要是培养学生们的公益意识,因为售菜得来的钱是作为善款,让孩子们一起进行捐赠,帮助更多困难的人。比如2018年中秋,平南小学家长志愿者服务队与学生一起进行了一次慰问“低保贫困家庭”活动,走访了恺新家园、平南村、平南东升村,慰问了几家困难户。在慰问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们体会到在尚美农场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都特别值得,特别有意义,“我们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感受到了农场更重要的价值。种菜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吃,更特别的是,每到收获季节,家长们一起与孩子亲自采摘,然后一起拿到校门口摆卖。”刘俊峰说,这其实是一种义卖。因为学校不是住宿学校,没有学生食堂,只有老师有一个小食堂,所以,老师们想吃尚美农场的菜也需要买,或者学生、家长们甚至附近的村民都要买。由于蔬菜口感尚佳且无公害,常常被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及附近村民一抢而空。
刘俊峰告诉记者,他发现儿子刘文垚自从参与了种植后,比以前更喜欢吃青菜了,饭也吃的比以前多了,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珍惜粮食,不再浪费。
将各类课程带入农场
林色章向记者透露,2019年起,学校针对4~6年级的学生,每星期开设一节劳动课体验。由老师负责讲解蔬菜的生长,学生们负责除草、维护、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接下来,学校会引进环保泡沫泥,灌溉技术也会进一步提升。“我们会不断将研发新的东西引进到农场做新的尝试。以农场为媒介,做一系列综合性跨学科课程,融入到语、数、英、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中。此外,林色章告诉记者,平南小学每年第二个学期都会举办读书节,将来可以把农场的元素吸收到读书节中,比如插画、手抄报等。
“比如,以萝卜为主题,学生可以给萝卜写作文、诗歌,这就涉及到语文范畴;研究萝卜的成长周期、计算重量和效益价值,这就是融入到数学课程;编英语话剧做萝卜介绍便融入了英语教学;美术课程则可以萝卜做有关的主题绘画等。还可以开设课题研究萝卜怎么做好吃,分析它的营养价值等。”林色章说,接下来,学校会和家长们一起做尝试,把想法落地,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和项目,把教育的载体做丰实。为孩子开设动手动脑综合性的课程。不过做到有成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本版文字 记者张荟婷 骆国红
新闻推荐
惠州西湖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打造人文旅游精品景区。惠州植物园一期于今年1月30日全面开放,成为市民游玩的好去处。新的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