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红井”之水清又甜 □王启鹏

惠州日报 2019-04-05 09:34

瑞金,是中国人老幼皆知的地方。许多人读小学时读过一篇经典文章《吃水不忘挖井人》,文中说到当时瑞金沙洲坝人民吃水非常困难,毛泽东主席就为他们挖了一口井。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人们就把它称为“红井”。从此,这口井就一直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只恨无缘瞻仰。时间一晃就是六十多年,2018年12月18日,惠州学院组织我们离退休管委会成员到龙岩、瑞金参加“重温革命历程,传承红色精神”党性教育培训班,才使我有幸看到了这口井,真是人生大幸。

一到瑞金,我就注意搜集有关“红井”的信息。从叶坪到沙洲坝,我都留意观看。我们刚到沙洲坝,远远就看见一大群人聚集在一个地方,走近一看,这里竟然是我想念多年的“红井”。我挤进去一看,只见这口井和普通的农家井无异,直径一米多,井的四周砌上了一尺多高的水泥井栏,井的旁边竖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由于参观的人很多,井的四周都给人们踏得光溜溜的,没有一根野草。井边挤满了人,大家除了伸长脖子往井里面看之外,不少人还品尝着从井里面打出来的井水。我也和大家一样,先是把头伸进井口去,只见井水非常清澈。再是拿起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杯,到木桶里舀了一小杯井水,慢慢地品尝着。井水一进口,马上就觉得很是清爽甘甜。细细品味,口留余甘。于是,我也像其他人一样,用一个空矿泉水瓶盛了满满一瓶,回到酒店后慢慢地品尝。

这时,我的脑海里面迅速地思索着:为什么大家对这口井那么感兴趣呢?难道就是因为它甘甜可口?原来,八十多年前,沙洲坝这个地方比较干旱,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村子里没有水井,也没有河流,乡亲们吃水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而挑来的都是脏塘水。于是,毛泽东主席就决定为老百姓挖一口井。而当时的群众知道后,都非常高兴。群众看见毛泽东主席亲自挖井,就纷纷拿起工具一齐动手,当挖到5米深的时候,一股泉水汹涌而出,井终于挖出来了。为了使泉水清澈,毛泽东主席还亲自下到井底,在井底铺上一层沙石和木炭。从此,沙洲坝的村民就喝上了清澈的井水了。

毛泽东主席对挖井这件事非常重视,他在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还专门作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把关心群众生活看成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打败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的重要法宝,号召全党的工作都要从关心群众的日常生活做起。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撤离瑞金。国民党反动派害怕老百姓看见井就想起红军,于是就叫还乡团把井填平。但是,群众不服,就把被填的井挖出来。于是,就出现了国民党白天填井、老百姓夜晚挖井的奇特的“保井战”。

1950年,为迎接毛泽东主席派来的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当地政府便把这口井命名为“红井”,并全面修整,在井边竖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回想着“红井”的历史,品尝着甘甜的井水,我心里甜滋滋的。这时,我仿佛在翻阅一部我们中华民族的革命史。八十多年前,我们中华民族处在落后的农耕时代,生产力非常低下,占了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吃不饱、穿不暖,所以中国革命问题就是农民问题,中国革命的道路就要把广大农民动员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是毛泽东主席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和贡献。

喝着“红井”水,思考着中国革命问题,我就更觉得瑞金这口“红井”的意义重大。

红井水啊,清澈、甘甜,沁人心扉,令人奋进。

新闻推荐

《惠州市龙田镇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道路调整公示

龙门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于2019年3月31日召开本年度第四次会议,审议《惠州市龙田镇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道路调整问题,现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