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产业女工恋爱婚姻焦虑明显 仲恺高新区异地产业女工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出炉
活动现场还设计了“女工说”环节,来自东江科技园区各企业的女工纷纷向嘉宾和相关部门咨询。
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经济形势的转变,异地产业女工在工作和生活上呈现出了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科学地分析、把握女工尤其是异地产业女工这些新需求、新特点与新趋势,惠州市妇联、惠州市总工会、仲恺高新区妇联、仲恺高新区总工会联合开展惠州市异地产业女工现状及需求(以仲恺高新区为例)调研。
据悉,该研究将异地产业女工界定为非仲恺高新区户籍的,在仲恺高新区从事生产劳动、服务业的女性群体。
调研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进行,被抽样企业包括TCL集团、惠州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惠州市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广东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20多家。累计发放1100份异地产业女工问卷,实际回收问卷1032份,回收率95.1%%;针对企业管理者、各企业的异地产业女工、社区妇联、工会工作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等对象,累计开展60场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包括企业管理者6人,一线女工47人,妇联人员3人,工会人员2人,机构社工2人。
现状
收入住房工作焦虑是生活满意度不高主因
该调研中了解到,仲恺高新区的异地产业女工已婚者居多,教育水平方面以中等教育水平为主,且大部分身体健康;多为跨省流入惠州的女性职工,在惠州居住的时间较长,且部分异地产业女工在工厂内担任了一定的职务,是“新客家”。
其次,异地产业女工的家庭生活方面,仲恺高新区的异地产业女工以已婚小型家庭为主,但女工的收入略低于男性;夫妻关系总体较好,少部分有亲子关系障碍;中等学历及省外女工与丈夫吵架时常发生,伴有家庭暴力且以自我策略式解决为主;已婚家庭继续生育意愿弱,经济和抚养压力是主因;且生育二孩对异地产业女工的晋升会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异地产业女工当前的生活满意度不高,其中收入、住房和来自工作的焦虑是异地产业女工生活满意度不高的三大主因。除此之外,未婚者的期望婚配对象呈现地域差别,且均感觉在惠州找到合适婚配对象的难度较大,焦虑感强。
对社区组织缺乏信任,生活融入较低
在异地产业女工工作与权益保护方面,异地产业女工对目前工作满意度不高,其中工资待遇低,上升渠道狭窄、工作环境不理想是其影响因素;权益保障方面,产业女工权益相关规定健全,但是仍存在女性“三期”保护执行不到位的现象,且工作中遭受性骚扰的现象仍存在;企业活动方面,异地产业女工参与厂区活动和社会组织的意愿高,但企业针对女性专门组织的活动较少,且因为加班等原因,异地产业女工没有时间参加某些企业活动。
最后,在社会融入与参与方面,异地产业女工较少关注自己所在社区组织,对社区组织缺乏信任,生活融入较低。低学历、低职位、低收入的异地产业女工参与各级妇联、工会活动的意愿高,但参与程度低。
异地产业女工在社会交往方面与当地人交往较少,朋友多为异地女工,交往主要以亲缘为主,交往圈相对封闭;定居意愿强,但是还与本地人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社会服务方面,异地产业女工所在厂区服务体系不健全,在满足异地产业女工的需求方面针对性不强。
需求
对下一代的看管与教育需求最大
正因为有以上现状导致异地产业女工在家庭、生活、工作、权益保护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有很多需求。
首先在家庭需求方面,缓解恋爱婚姻焦虑的需求,异地产业女工恋爱婚姻焦虑明显,超过一半的异地产业女工在恋爱婚姻方面存在需求,且这种需求在目前的生活状况、工作环境下无法得到充分满足;部分异地产业女工缺少对孩子的陪伴与沟通,存在亲子障碍,需要加以帮助解决;异地产业女工子女照料服务需求比重提升,需求量最大的三种需求分别是子女放学托管、幼儿看护、幼儿教育或家教服务。
在民生需求方面,异地产业女工在本地买房压力大,住房需求增加;在收入提升需求方面,异地产业女工收入水平偏低,主观生活质量下降,这与在惠州居住时间、平均月工资以及身体健康程度等因素相关。
在工作需求方面,异地产业女工工作能力提升困难,主要有能力不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家庭障碍几种;异地产业女工的工作休闲与权益保障需求增多;异地产业女工对厂区配备设施的需求呈现多样化,有子女托管中心,文化、学习活动室,健身娱乐活动,休闲活动设施,女工服务中心,卫生服务设施,交往活动设施等等。此外,对女性“三期”实行特殊保护的需求呼声高。
对策
推广“女工驿站”
为加大对异地产业女工家庭的支持,着力保障和改善其生活,使女工获得感不断增强,该调研建议推广仲恺高新区“女工驿站”服务模式,解决其亲子关系障碍和恋爱婚姻焦虑,促进其家庭和谐拓展“女工驿站”项目的服务内容,着重加强婚恋教育、亲子教育、家庭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为年轻人的社会交往搭建相关的软硬件平台
建议继续开展产业工人服务项目,着力解决异地产业女工子女看护方面的需求,创新服务女工工作体系,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其子女看护上,为异地产业女工提供子女照顾、维权帮扶、生活服务、互助互济、学习提升、心理辅导、健康维权、素质提升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坚持民生导向,提高异地产业女工最低收入,满足其住房、教育、医疗等需求。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
为满足异地产业女工发展需求,政府部门加大对异地产业女工进行技能培训投入力度。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从抓产业女工技能培训机构的管理向抓产业女工技能培训市场的方向转变,着眼培育、引导产业女工技能培训市场发展,创建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
创立帮困援助机制,重点解决异地产业女工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以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为需要帮助的下岗、失业异地产业女工建立起集技能培训、就业政策解答、上岗推荐于一体的立体化就业服务新平台。企业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公会特色活动,满足异地产业女工多样化的需求。
促进她们社会融入
该调研认为,还应加快完善异地产业女工维权工作机制,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加强对《广东省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办法》的实施监督,构建“大维权”的工作体系,完善异地产业女工的维权工作机制,构建“大宣传”的工作体系,进一步营造全社会维护产业女工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促进异地产业女工社会融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发挥基层社工组织作用,着眼于服务异地产业女工,拓展平台建设渠道。政府相关部门可培育和扶持大量的社会组织,如各类志愿者组。
本组文图
记者黄岸媚 通讯员黄惠婷
新闻推荐
“一站式”防治艾滋病,筑牢百姓健康屏障 市疾控中心持续提高疾控技术水平,为广大群众撑起生命保护伞
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宣传干预宣传。走进高校进行“防艾”宣传。民警在“防艾”宣传条幅签字。向市民宣传“防艾”知识。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