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探索最大化释放生态红利 规模化种植南药 发展大健康产业
龙门中草药种植户在照料石斛。
王继华。
郑毅。
一亩良田用于种植艾草,每年产值大约是3000元。若是通过深加工把艾草精制成艾草精油,一亩艾草可提取10斤精油,以每斤2.8万元的收购价计算,一亩艾草的产值将提升至28万元,比粗放型的种植和加工产值高出数十倍。这是中药行业花费数年做出的一道算术题,如何把粗放的种植业更有效地转化为单位产出值更高的精细加工业,成为中医现代化的核心命题。
日前,博罗县艾草种植与产业推动大会召开,与会专家认为,在发展艾草种植方面,博罗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深厚的中医药产业基础,需尽快建立艾草种植、加工、销售和应用产业链,打造艾草种植品牌。今年1月,惠州市博罗县南药产业园入选2019年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候选名单,该产业园将获得5000万元建设资金,加上配套资金投入将达2亿元以上。
在南药规模化种植起步的同时,惠州的大健康产业正进入快车道。如何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蓝海中探索中药产业转型,最大化释放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是惠州当前的重要课题。
南药起步
8万亩种植基地潜力巨大
在博罗县城北郊的山地上,种植着近800种中草药。这是承粮陂村的博罗县象山药王谷中草药种植基地,经过3年的发展,如今成长为当地重要的中草药种苗培育基地。之前,这里漫山遍野栽种桉树,这种对土壤水分需求极大的速生丰产林一度让周边的土地除了桉树寸草难生。药王谷项目落户后,项目负责人周子雄将桉树砍掉,种上阔叶林树种,树木下面种中草药,形成林药共生的局面,大大提升这片山地的产值和环保价值。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特色作物和南药研究室主任王继华近日走访了药王谷中草药种植基地,此行的发现让他感到惊喜,“基地种植的中草药种类增加了,更多体现地方特色的道地药材正在被规模化种植。更让人感叹的是,基地还做起种苗培育和中草药种质资源基因库,对于保护和培育珍稀中草药品种很有意义。”
广东是中药材重要产地,境内盛产的中药材达2000多种,也是率先在全国对岭南中药材实施立法保护的省份。2017年3月,《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分九章六十八条,通过立法进一步加强了岭南中药材的种源保护、种植保护与品牌保护,明确良种基地、生产基地等建设标准以及违反条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还从全省统一遴选出第一批受保护的8种岭南道地中药材,包括化州产的化橘红、新会产的广陈皮、阳春产的砂仁、湛江产的广藿香、德庆产的巴戟、高要产的广佛手、肇庆产的何首乌以及东莞、中山、茂名等地产的沉香。
1700年前,惠州罗浮山已经是传统中医药胜地,如今的罗浮山保护区更是名副其实的天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素有“南药宝库”美誉。尽管如此,作为中医中药发源地之一,惠州却无一种中药材入选首批岭南道地药材。
“在道地南药种植和应用方面,惠州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王继华认为,惠州至今缺乏具有地理标识意义的中草药品牌产品,这成为制约中药产业升级发展的瓶颈因素。
在王继华看来,博罗南药产业园入选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在有文化、有资源的背景下,未来惠州的南药种植、精深加工的产业链将获得全新的发展机遇。”
博罗是我国南药材的地道产区和主产区之一,在重点发展南药特色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仅在罗浮山,植物资源就有3000多种,其中药用资源有1240多种,是天然的百草药库,也是东南亚国家中药种之最。
“南药产业园的形成将成为博罗县域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博罗县农林局负责人表示,南药产业园建设将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到2023年实现南药产业链总产值100亿元、产业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并提供非农就业岗位1万个,引入电商销售额超10亿元。
王继华认为,在建设南药产业园方面,云浮市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目前南药种植面积约107万亩,全市在建南药项目88个,总投资约196亿元。云浮打造现代特色南药示范区,以标准化、规模化生态种植为切入点,推动南药产业链向深加工和大健康产业延伸,带动三产融合发展,“南药名城”的名声逐渐打响。
“政策上的支持很关键。”王继华指出,云浮专门成立市中医药局和市南药发展办公室,专职管理机构的设立可以为产业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对于惠州来说具有启示意义。
产值倍增
在本地提升中药种植附加值
“半城山色半城湖”,坐拥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惠州进一步挖掘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价值,释放生态红利,开发出更具未来属性和生长潜力的大健康产业,是惠州实现中医药产业升级和提升发展质量的题中之义。
据统计,惠州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26万亩,主要品种有沉香、巴戟、淮山、牛大力、石斛、贡菊、药用玫瑰、辣木、灵芝、铁皮石斛、金线莲、鱼腥草、凉粉草等,主要分布在博罗县、龙门县和惠东县。
据博罗县中草药种植协会和县农林部门统计,截至2018年底,博罗全县规模化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约1.4万亩,与云浮107万亩南药相比并不算多。中药生产方面的数据同样不容乐观,根据2018年的统计,作为博罗县传统支柱产业的中医药产业年生产总值仅14亿元。
如果在更大范围横向比较,博罗中医药产业产值低下的问题更加明显。据悉,世界中草药市场总额超600亿美元,中国内地份额只占2%,不及日本一个零头,而且其中约70%來自中草药原料销售,附加值高的中成药出口微乎其微。
专家认为,惠州的中药材种植业没有传统经验,种植者缺乏技术、品种和市场,唯有依托本地的土地、气候、人力、品种资源等优势,从中医药行业的战略高度接轨市场需求,培育壮大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依托其技术、资金、市场、加工等综合实力,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销售,才能促进效益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除了与药企接轨合作,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利用也成为中药材现代化开发利用的主流。与传统的简单加工相比,中药的全球应用更偏向于现代生物技术的范畴,在技术加权下,中药材单位产值实现了倍增。以艾草为例,日本海归医工学博士郑毅算了一笔账:国外艾精油网上销售价为2.8万元/斤,一般一亩地可提取10斤,即一亩地的产值可达28万元。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一亩地全部种上艾草,一年的产出值不超过3000元。
“从市场消耗量来看,广东是全国最大的艾草消耗地区。”郑毅表示,惠州乃至广东几乎没有大型艾草种植基地,这意味着,艾草的本地产能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相比国内市场,惠州的艾草精深开发仍为"处女地"。”郑毅指出,目前国内最大艾草产地在河南南阳,其艾草产业占国内市场约85%;第二大产地在蕲春,产值约为20亿元。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仅艾叶市场份额已达50亿元左右,预计未来的延伸产业价值将以十几倍呈现。
“以前我们的装备都是从国外进口,如今这些装备价格在国内下降很多,为产业化初期投入节约了巨大成本。”郑毅介绍,这几年国内对艾草等中草药的研究开发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将迎来飞跃式发展。他建议,应该在有效成分提取方面做更多的深入开发,再应用到医疗、康养之中,这样艾草的价值将变得非常大。
科研“撑腰”
变粗放应用为精细成分研究
长期以来,对于中药有效性的质疑是阻碍其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的主要因素,而有效性的正名离不开科研“撑腰”。
在2018年11月举行的第五届中医科学大会上,诺奖得主、德国生物物理学家厄温·内尔受邀出席。这位因发现细胞膜上单离子通道的存在而获得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从2016年开始将研究视野投向了中药。
据了解,厄温·内尔在澳门科技大学设立以细胞为基础的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实验室,致力于研究中药成分通过何种方式发挥功效这一问题。“中草药中有许多有趣而复杂的成分,要发展中医药,我们迫切需要找出其真正的应用价值所在。就我的研究领域而言,需要探索的是中药成分在新的组合结构中对人体单离子通道的作用。”在厄温·内尔看来,当代中医药发展的挑战在于把传统智慧和现代知识相结合,21世纪是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交融的阶段。
在中药成分研究领域,科研机构首先迈出步伐。2002年,澳门大学成立中华医药研究院,在此基础上,2010年,该校获准设立国内首个中医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也是我国首个以中药品种研究为主要方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据介绍,目前该实验室已建立包括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与药物安全、新药筛选以及医药管理在内的较全面的现代医学研究体系。截至目前,该实验室已培养博、硕士50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超1400篇,并制订中国、欧盟、美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10余项。
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现代中医药产业正在萌芽。今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其中中医药产业被多次提及——深化中医药领域合作,支持澳门、香港分别发挥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药检测中心优势,与内地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产品质量标准,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纲要指出,支持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展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
记者了解到,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于2011年落地,截至2018年11月底,产业园累计注册企业107家,涉及中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其中澳门企业26家,10家属于新培育的中医药企业,9家为澳门传统中医药企业投资新设立的企业。2017年9月,该产业园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公共服务平台(横琴)”,如今已成功帮助澳门张权破痛油药厂和石家庄以岭药业的两款产品获得莫桑比克的上市批文。
中药领域的现代化科研成果成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郑毅看来,惠州要实现大健康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对中药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和精深利用,“发展大健康产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人"就是科研人才。”
■声音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特色作物和南药研究室主任王继华:
惠州发展大健康产业
需要更清晰的规划
惠州拥有南药文化和资源优势
南方日报:放眼广东省,惠州南药产业规模如何?
王继华:广东省南药种植产业主要分布于云浮、肇庆和阳江等地,惠州拥有天然药库罗浮山,南药野生品种资源丰富,并且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氛围浓厚,出现许多中医发展历史上的大人物,如葛洪、鲍姑、屠呦呦等,鲍姑被称为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
2019年第一批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中,博罗南药产业园入列,惠州南药种植、精深加工产业链将得到全新发展机遇。惠州应该把握人文、地理优势,建立完善的南药种植、加工、销售、应用等全产业链,以“中药搭台文化唱戏”,将南药产业融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划布局,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南方日报:你对惠州发展南药产业有什么建议?
王继华:目前惠州南药规模化发展仍处起步阶段,可以从产业链较成熟的南药品种入手,艾草便是很好的切入口。艾草是药食两用作物,既可以制作成艾糍、艾粑等直接食用,也是可用于止血、消炎的药物,在健康保健领域还可以用于艾灸、艾熏等中医疗养,在与传统文化融合后具备更大的产业价值。惠州南药要有一套产业发展规划,兼顾从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开发,解决中草药的销路和技术加工问题。
建议发展以康养为主的大健康产业
南方日报:在政府层面,发展大健康产业需要做哪些基础性工作?
王继华:以南药产业为例,云浮市政府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云浮专门成立市中医药局和市南药发展办公室,专职处理南药发展的相关规划和政策事宜。
政府需要做的另一个事情是宏观规划。大健康产业内涵丰富,发展中药产业还是现代健康产业需要更加清晰的规划。博罗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背景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把中医药产业链条完善起来,发展以康养为主的大健康产业,是更具未来潜力的产业方向。
日本海归医工学博士郑毅:
高科技、深加工
是中药产业发展方向
南方日报:艾草产业的市场潜力如何?
郑毅:艾草的有效成分应用很广,而且效果显著。国内对艾草的应用水平仍然较低,对有效生物成分的提取应用案例不算多,大多数加工产品都是传统的艾灸、艾贴等以及鲜食的艾草,但产品价值很低。在国外,艾草的基础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其主要成分的医学运用非常成熟。在日本、韩国等国家有巨大的艾草产业市场,艾精油在国外的网销价格约为2.8万元/斤,以一亩地的艾草提取10斤艾精油计算,亩产值可达28万元,可见价值所在。
南方日报:惠州艾草产业应该如何发展?
郑毅:目前,艾草成分的基础科学研究已经走在应用前面,已经具备将提取物作为健康产品开发的条件。从技术装备层面来看,以前都是从国外进口,如今随着制造业快速发展,生产的加工装备在国内也可以制造,且价格大幅降低,为精深加工企业的初期投入节约了成本。
惠州的艾草种植由于产地环境不同,以红脚艾等南艾品种为主,有效成分上和北艾有显著区别。研究显示,南艾具有更高的分子活性,在抗菌、抗病毒、镇痛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是更适合运用于医疗和保健作用的品种,在大健康产业方面具有更大潜力。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乌天宇摄影: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
新闻推荐
惠州市发布脑卒中急救地图 首批8家医院入选,致力掌控“3个1小时”急救窗口
本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陈澄)3月22日上午,惠州市脑卒中急救地图正式发布,市中心人民医院等首批8家医院入选脑卒中急救地图。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