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管家”带着村民挖穷根开“富矿” 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王子廷放弃经商回博罗公庄建设新农村
美丽村庄吸引众多游客来访。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王子廷(右)在了解村里百香果生长情况。
开栏语
今年十月,新中国将迎来70华诞。历尽五千年沧桑,穿越百多年尘烟,中华民族在复兴征程上昂首前行。
《惠州日报》从即日起开设“爱国情 奋斗者”栏目,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发掘和报道一批各行各业扎根惠州的典型人物或是在外奋斗的惠州人,记录他们矢志奋斗、勇攀高峰,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感人事迹,展现他们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伟大奋斗的高尚情怀,为惠州打造成为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凝心聚力、摇旗呐喊。
人物名片
1967年出生的王子廷曾是一名事业有成的商人,2008年他返回家乡博罗县公庄镇陂头神村,并当选为村党支部(现已升格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从此扎根乡村,带领村民发展经济,为村民谋福利,奋斗10余年实现村庄大变样。2015年,王子廷获得国家旅游局(现为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称号。
迎来暖春,阳光明媚,正是劳作的好时节。博罗县公庄镇陂头神村,皮肤黝黑的王子廷戴着草帽、卷起裤脚。昔日在商海春风得意的成功商人,而今俨然一副勤劳朴实的农民模样。施工机械隆隆的轰鸣声中,身为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他正带领着乡亲们热火朝天地搞建设。
“这里将有一座酒店大楼拔地而起,建成后,更加方便游客来咱们村旅游,乡亲们的荷包也能更鼓了。”王子廷摘下草帽,抹一把汗,兴冲冲地跟记者分享起他的规划。
自200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王子廷已经干了十多个年头。这些年,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开办集体企业,发展乡村旅游,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村集体收入从每年3万元增长到50万元。同时,修建村道、安装路灯、新建村文化广场,带领村民过起了健康文明新生活。
美好初心 一定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十多年前的陂头神村,还是个经济薄弱的问题村,村容村貌落后,村民的归属感不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村干部们很想为村里、为村民做些实在事,无奈“手中无钱、腰杆不硬”。村民们渴望能有一个“见过世面”的带头者,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
“得益于改革开放,我在商海打拼近20年,成了"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日子越过越滋润。感恩祖国,给了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但是,看到很多乡亲还在贫困线上艰难度日,我越来越心酸,就萌发了回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念头。”回想当年的心路历程,王子廷至今记忆犹新。“想要报效祖国,就得拿出点实际行动,让乡亲们也能享受到国家改革开放的红利。”带着这样的想法,王子廷放弃蒸蒸日上的生意,返回了家乡。
2008年,有着多年从商经验的王子廷当选为陂头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就职演说上,他一番情真意切的话打动了大家:“乡亲们,大家选了我上来,就是对我的认可。这几年,我一定要让我们村子的面貌大改观,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老王一口唾沫一根钉,大家就看好吧!”
刚上任的王子廷,将经商经验用到了村子的管理上。他召集村“两委”成员开了个会。会上,王子廷掰着手指头跟大家合计:“发家致富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别人家的经验。我们急,但不能无头苍蝇似的干着急。我带头,大家一起上,先一户一户走访,摸摸底子,看看我们村里到底缺点啥,然后我们再合计合计,怎么找准这个路子。”村“两委”干部们点头称是。
王子廷发现村里有工厂,也有部分闲置土地。于是他决定把村中旧厂房、村委会旧办公楼等重新装修出租给工厂作宿舍,以增加村集体收入。随后,盘活了4000多平方米的土地,新建一间1600多平方米的厂房,引进一家制衣厂,一下子解决了2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不离土不离乡,就业问题得到解决,这让村民笑开了花。王子廷还带领村“两委”班子创办木制品厂,承包桔子市场经营管理、兴办制衣厂、惠民饭堂,搞起了农副产品合作社,打造连片农业生产基地,对水稻、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划分区域,促进农业生产和经营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村集体收入稳步提升。
通过多元化发展,村集体经济有了飞跃式增长,村集体收入从2008年前的每年3万余元,迅速增长至50万元左右,村集体资产达到2182万元。村民收入更是显著提升,到2018年,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
产业兴村
村民“洗脚上田”吃上旅游饭
近年来,乡村旅游渐成“香饽饽”。很多昔日的贫困村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走上了振兴的道路,村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
凭借在商海打拼多年的“灵敏嗅觉”,王子廷捕捉到了乡村旅游的巨大商机。他暗暗地盘算起了村里的家底。
“这些年,我们经济改善了不少,可是,想要有致富发家的长效机制,光靠种养和办厂还不够。大家看,现在城里人一到周末就喜欢往农村跑,休闲旅游几乎成了生活的"必需品"。我们村里环境挺好,又有历史文化资源,不发展旅游业,实在太可惜了!”面对“小富则安”的村民和村干部,王子廷耐心地说服道,“要是旅游能做起来,那可是不出家门就能赚钱啊!”
一番话,让大伙儿点头称是。在王子廷和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陂头神乡村旅游有限公司成立了。
王子廷带领村民开始修缮原博东县旧址、黄大铭纪念碑、八甲神纪念碑、编钟广场。旅游公司还开始兴建民宿,投资旅游项目。看到城里游客爱赏花、爱骑行,王子廷立即将村里4个鱼塘改造成荷花池,修建乡村绿道。在村子里还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全村安装视频监控。“我们村里很安全,游客可直接在公庄河畔露营。”说起村里的旅游,王子廷头头是道,俨然一个资深导游。
“想不到,我们这些"泥腿子"也能洗脚上田,成了公司员工。如今在村里的旅游公司务工,每月收入近3000元,不用外出奔波打工,还能陪孩子。”陂头神村村民小秦的笑容里满是幸福。提起王子廷,他就竖起了大拇指。他说,“老王书记”总是把奋斗二字挂在嘴上、付诸行动,带着大伙“抬头看路、埋头苦干”,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田园课堂”更是成为陂头神村旅游的一大招牌。据了解,通过村企合作和土地流转,该村占地500亩的农田被集中开发,用于种植石榴、李子、枇杷、水稻、花生等水果和农作物,并利用河滩、竹林等资源,开发出徒手捉鱼、飞跃丛林、真人版打地鼠、真人CS等活动项目。
一到周末,就有不少城里游客带着孩子来陂头神村体验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摘水果、拔萝卜、种水稻,玩得不亦乐乎。如今,陂头神村接待游客量一年超过5万人次。
陂头神村的美丽景色为更多的游客所认识,村民也真正地实现丰收:家家户户的土特产供不应求。村民吴利强告诉记者,节假日有时一天就可以卖出1000多斤番薯,花生、水果、萝卜等本地特产也特别受游客欢迎。这些傲人的乡村旅游发展成绩,也让王子廷在2015年获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
王子廷喜滋滋地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有游客来玩,还有不少培训机构将陂头神村作为培训点,村里的旅游生意红红火火。
共建家园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漫步在陂头神村的大街小巷、乡间村道,昔日坑洼土路、杂草丛生、垃圾乱倒、杂物乱堆、墙上乱贴等“脏乱差”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村容村貌。
王子廷说,兜里有了钱,就得花在刀刃上,让村民们感受身边的变化。按照县里的部署,在政府投资修建道路时,王子廷结合实际,带领村民对门前屋后进行改造,各家各户接驳村(组)道路路段也进行了硬底化。村民黄小琴告诉记者,村里筹集资金,购买水泥、砂石等,村民自己出劳动力,全村上下齐心协力改善道路,“水泥路真正修到了家门口”。
用于绿化的树苗和花卉也直接发放到每家每户,村民吴锦洪将它们种在家门口,远远看去,甚是赏心悦目。“很多朋友羡慕我们,水泥路直接通到家门口,还有这么多绿色植物,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人更有精神,干活也更加有劲。”吴锦洪笑着说。
“生活好了,习惯也要改变。我们不能再把垃圾倒在门口了,不然多煞风景。”王子廷倡议村民,每天晚上八点半集中将垃圾投放在村民小组的垃圾收集池,再由村里聘请的保洁员统一清运。便民又惠民的倡议一出,村民自然十分支持,村里的环境卫生焕然一新。
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的时候,陂头神村热闹非凡。孩子在文化广场嬉戏追逐,老人在干净的村道一边散步一边拉家常。
王子廷被村民称为“大管家”, 操心着村民大大小小的事情。看到贫困户的瓦房倒了,他出钱修缮瓦房;村民发生意外了,他自己出钱送到市里大医院看病……从2008年开始,王子廷还提议村“两委”班子举办迎春敬老宴,他个人为村里老人派红包。
“把每一个家庭的问题解决好了,也就相当于把这个村最大的问题解决了。”王子廷认为,作为村里领头人,他得把村子里每户人家的事都操持好。
统筹 本报记者潘高耸
采写 本报记者谭 琳 潘高耸
新闻推荐
“茶产业+旅游”搞活乡村经济 博罗茶叶种植面积3.48万亩,目前茶农忙采茶制茶
柏塘茶农在采春茶。茶园修了登山道,方便游客游玩。春茶上市以来,博罗县湖镇镇光辉村茶农钟惠生采茶、制茶、送货给客户,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