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宋元时期科举教育成果

惠州日报 2019-03-20 08:53

宋初科举,基本上沿袭前朝。由于设有州、县学,考生一般由各地学馆、书院推举,因此叫考生为“举子”。到宋仁宗时对科举进行多项改革:一是并多科为一科,使考试科目简单化;二是确定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成为定制,后来元、明、清三朝都实行此制;三是考试分州试、省试、殿试三级,特别是坚持殿试,目的是把省试合格的考生变为天子门生,为朝廷储备人才;四是增设乡试,考生一律要通过乡试,使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

据《惠州府志》不完整记载,宋代惠州中进士共54人,是惠州历史上中进士最多的朝代,比明朝44人还多10人。其中归善县14人,博罗县9人,龙川(含长乐、兴宁)18人,河源5人,海丰7人,永安1人。归善考取进士的有罗孟郊、吴周鄉、梅蟠、郑常、王傅燮、何柔中、留正、李成之、尤适、朱篆、胡维嘉、洪南斗、谭一鹗、潘文伯等14人。除此之外,归善县尚有举进士7人(乡举)不计算在内,他们分别为陈开、李思义、陈周翰、黎献臣、李思纯、梁昭德、郑文达。

元代惠州科举成绩远不及宋代,也是入宋以后历朝之中最差的一个朝代。根据清光绪《惠州府志》记载,入元之后八十余年惠州竟无一名科举进士,仅有诸科9人,其中归善2人,河源6人,龙川1人。不过据明代礼部尚书韩日缵(博罗人)所撰《韩氏族谱》记载,其先祖梅州公是元朝泰定元年进士及第出身,初授梅州吏目。民国张友仁撰《博罗县志》时将梅州公列入元朝进士。另据《水北王氏族谱》记载,元代水北王氏一门尚有三人入仕:王仕,元大德戊戌孝廉,任翰院宣教;王恩佑,元大德乡贡,任惠州府经学掌教;王一举,元泰定戊辰乡贡优入国学肄业,寻擢理院承事。

造成这种历史倒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元代立朝时间较短;元朝选拔官员的途径主要不在科举,立朝之初科举中断数十年,直至元延祐元年(1314)才正式恢复开科取士,而且每科取士的名额很少;统治者在取士过程中对汉人尤其是南方汉人亦即所谓“南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特别是入元后,惠州人还不断发起反抗新朝的武装起义。规模较大的有至元三年,惠州归善民聂秀卿、谭景山等制造军器,拜戴甲为定光佛,联络增城朱光卿、钟大明率众起义大破元军;至元二十一年(1361),欧南喜、区钟等在博罗石湾起兵,众号十万,杀元将合刺普华等。终元一代,惠州人反抗元朝政权的斗争从未停止。尖锐对立的民族矛盾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必然要给文化教育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

(何志成)

新闻推荐

培训志愿者做好服务事 “十佳”人气志愿服务项目评选进入投票环节

大亚湾小城大爱护学志愿服务队来到澳头幼儿园开展学雷锋志愿宣传活动。植树造林、义诊义剪、慰问敬老院、清洁海滩环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