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去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近4万 增速跑赢GDP,但收入水平仍低于全省平均值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在不少人看来是一座幸福感较高、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居广东省第5位的惠州,近年来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等举措,使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进一步擦亮“惠民之州”名片。
然而,相比经济总量,老百姓更“有感”的是收入,更关心的是“腰包”鼓不鼓、“钱袋子”满不满。近日,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惠州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573.6元。从纵向对比来看,实现较快增长;但从横向对比来看,惠州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珠三角9市中排第7位。建设优质生活圈,“惠民之州”仍须做好“富民”文章。
●南方日报记者周欢
增长情况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18年,惠州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29.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73.6元,距离4万元仅一步之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9.1元,首次突破2万元。
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住户调查科副主任科员鄢青云介绍,2018年,惠州全市居民收入同比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增速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虽然居民收入增速有所回落,但跑赢2018年惠州GDP(6.0%)的增速。
分城乡来看,去年惠州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1%、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7.2%,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1、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鄢青云表示,去年,惠州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列全省第4、珠三角第3,高于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7%)和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5%),说明惠州居民收入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速。
从绝对值来看,惠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惠州低5702元,增速比惠州低0.4个百分点;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35810元,比惠州高1880元,增速比惠州低0.6个百分点。
收入结构
居民收入逾六成来自工资性收入
数据显示,去年,惠州居民工资性收入22785.4元,占居民收入的67.15%,同比增长8.5%;经营净收入6391.7元,同比增长9.4%;财产净收入3245.4元,同比增长14.4%;转移净收入1507.5元,同比增长7.3%。
从收入结构来看,惠州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贡献率最高,财产净收入增幅最快。
鄢青云介绍,去年,惠州居民工资性收入拉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5.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2.7%,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政策性翘尾因素影响。2018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调整广东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通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班工资提高,试用期工资增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同时,通过下发和补发住房改革补贴或住房维修基金,提高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增加月度奖、乡镇工作补贴、绩效奖、落实带薪休假等方式,提高了工资性收入水平。
去年,惠州居民财产净收入增速最快,同比增加408.6元,同比增长14.4%,增速同比上涨0.7个百分点,拉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4.4%,拉动财产净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来自集体分配的红利收入、出租房屋财产性收入和房屋虚拟租金,贡献率分别为32.4%,39.9%和36.2%。
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分析认为,去年惠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一方面是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是受当前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居民增收渠道单一,居民收入增长后劲乏力也是当前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
鄢青云表示,去年,拉动惠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最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但全年增速只有8.5%,低于去年工资性收入2.1个百分点,也低于今年财产净收入14.4%的增速和经营净收入9.4%的增速。“因此拓宽居民收入渠道,增加居民财产净收入和经营净收入是当前让居民增收的重要方式。”
城乡比较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5年来最低
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称,惠州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进一步收窄。去年,惠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9.1%,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1%)高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8,为近5年来最低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鄢青云介绍,2017年惠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10.2%,2018年惠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下降幅度小于城镇居民,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增速较快。
具体来看,2018年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为1110.4元,同比增长11.2%,财产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村集体分红、出租机械设备和出租房屋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为1656.9元,同比增长9.9%,转移净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外出从业人员寄带回收入、赡养收入和社会救助和补助。
内部发展
区域内居民收入存在明显差异
值得关注的是,惠州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不同县区的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鄢青云介绍,去年,惠州各县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旧呈现出“区高于县”的情况,惠城、惠阳、大亚湾、仲恺4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也高于博罗、惠东、龙门3县。其中,大亚湾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过4万元。
分区域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的县区达到了4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的有6个,只有龙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超过2万元。
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分析称,去年,惠城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442.4元,在7个县区中最高,龙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21189.3元,在7个县区中最低,龙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惠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半,仅相当于48.8%,收入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此外,占全市人口比重22.2%的博罗县和19.4%的惠东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仅为惠城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3.2%和58.2%,区域内部居民收入存在明显差异。
■建议
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促增收
“经济发展是居民收入提升的根基,是树干与树叶的关系,产业不兴旺,收入提升难。”鄢青云认为,惠州应该坚持制造业立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新动能产业。“先进制造业一方面可以创造就业岗位,是居民工资性收入来源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先进制造业是高附加值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对提升居民工资性收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建议,应该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做强富民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抓好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强化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居民提升工资性收入拓宽渠道。
鄢青云建议,应激发市场活力,大力拓展消费空间,培育城乡消费热点,促进居民服务业,商业服务业,零售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居民经营净收入。同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积极培育专业理财、资产管理等服务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和房屋租赁市场。
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表示,消除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建立健全县区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机制,针对每个县区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量“量体裁衣”,探索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
例如,仲恺高新区作为先进电子制造业基地,应该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引进更多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发挥区域产业集聚优势。而以农业为主的龙门县,应该根据自己的自然禀赋,打造旅游产业和高附加值农业,加大龙门南昆山旅游风景区的宣传力度,扩大高附加值农业的种植面积,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打造先进农业种植示范区。
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国家统计局惠州调查队建议,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的政策优势,实现一产二产三产收入同步增收,并大力推动惠州城镇化发展前进步伐。同时,要利用好脱贫攻坚的政策优势,引导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稳步增长。引导农村居民发展产业和转移就业,促进稳定增收。
■声音
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支招,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生活质量
抢抓大湾区机遇强化与香港深圳合作
如何破解居民收入与GDP不匹配的局面,更好地富民惠民?在争创国内一流城市的过程中,惠州如何强化产业支撑?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惠州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城市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月18日,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惠州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与产业结构等因素有关。惠州拥有较好的石化、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但全市工业化总体水平和层次不高,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也比周边城市慢。
陈鸿宇表示,惠州临近香港、深圳,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惠州未来的发展前景被大家看好。在共建产业平台方面,惠州可以谋划与香港、深圳加强合作,可考虑发展“飞地经济”。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影响居民增收
南方日报:去年,惠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珠三角9市中排在第7位,与惠州经济总量排在全省第五的地位还不匹配。对此,您怎么看?
陈鸿宇:惠州GDP总量在全省排第5位,指标还是比较不错的,但这只是数量上的一个指标,并不代表整个经济发展的真正质量。从收入法核算GDP来看,包括政府收入、企业留利、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其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可分为4个方面,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工业化发展水平、企业规模、企业类型都有很大关系。惠州的产业结构,有好的一方面,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还是存在。惠州主要还是依托大项目,如大亚湾石化所占比重比较大,国资和外资企业比较多。而大项目的收入较大一部分不在本地分配,可用于惠州市分配的收入就比较少。
南方日报:惠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陈鸿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的是经济发展质量、居民生活质量问题。可支配收入多,居民的生活就更有质量,可以更好地消费,市场消费也更加活跃。
由于与深圳、东莞靠近,惠州的外向型经济比较活跃,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南部地区。惠州广大的北部山区发展仍然较为滞后。惠州的区域发展仍然很不平衡,而且整体工业化水平也不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居民收入水平。
改变结构单一现状,提升产业层次
南方日报:那么,您认为,惠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短板?
陈鸿宇: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产业层次不够高。惠州的产业层次总体来看不算高,前些年主要还是靠深圳、东莞的产业辐射带动。相比深圳、东莞,惠州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也不够快,有亮点的创新产业和研发成果不够多。在珠三角城市中,大家都在转型,惠州的产业转型相对滞后。
第二是所有制结构问题。惠州不是没有民营企业,而是民营企业没有别的城市活跃,主要是原有基础不够。发展民营经济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氛围,而且需要有积累,包括经营者、投资者、人才、网络渠道等。惠州的石化等大项目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些年的重点工作也主要在大项目上,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关注可能还不是特别够。
第三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惠州的支柱产业比较少,产业相对单一,而且往往依赖几家规模大的企业,因此经济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很容易受国内外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当今,国际形势变化比较快,外向型企业如果转型不够快,发展就会力不从心。
惠州可考虑与香港深圳合作发展“飞地经济”
南方日报:您觉得惠州有哪些优势?惠州提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您觉得惠州应当如何抓住机遇推动发展?
陈鸿宇:惠州必须明晰自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要冷静、客观地分析,认识到自己有哪些短板和优势。惠州有不少优势,如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惠州紧邻深圳、香港、东莞,区位优势特别明显,空间广阔。这是惠州最重要的优势,但必须跟上深圳、香港、东莞转型升级的步伐。没有什么弯道超车的捷径,而是要补上以前落下的功课。
大湾区东岸城市是重要的发展引擎,香港和深圳的外溢主要是向东。惠州有这么好的优势和条件,如果抓不住机遇就太可惜了。深圳和汕尾合作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惠州也可以考虑与香港、深圳等地共建园区、平台,或者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吸引香港、深圳的企业和项目入驻。特别是在香港“再工业化”过程中可以谋划加强重大举措的合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惠州是被大家看好的地方。以大湾区规划纲要为指引,惠州应当更多思考怎么抓住这个机遇,在改革营商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下更多功夫。惠州提出争创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方向是对的,接下来关键是怎么落实、怎么做。
■观察眼
富民强市让老百姓共享优质生活圈
尽管惠州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但由于生活成本较低,很多人感觉“小日子”过得还可以,幸福感比较高。然而,当下,人们对生活品质有更高的追求和期待,特别是相比周边的广州、深圳等城市,惠州人并不富裕的现实成为很多人包括这座城市主政者特别关注的问题。
今年1月,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在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上强调,一流城市必须拥有一流的生活品质。“城市的核心在人,建设一流城市的终极目标在于惠民。一流的生活品质,不是用来看的,是拿来用的,是每一个人在惠州的切身感受,要以"用户"的真实体验来衡量城市的品质。如果一座城市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没有跟上来,那就背离了发展的初心。”
仅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惠州在珠三角9个城市排名第7位,与城市经济实力很不匹配,与市民的期待也有很大差距。只有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有产业强市、富民兴市,才能让“惠民之州”更加实至名归、更获全民认同。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正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有着“惠民之州”美誉的惠州,不能在富裕程度上拖后腿,而是要在“富民”方面下更大功夫,通过发展优质产业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来源渠道,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同时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只有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才能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才能强化惠州在大湾区城市中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才能让“近者悦、远者来”,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人才在这里安居乐业、创新创业。
新闻推荐
专家现场教你辨别油品优劣18个政府部门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接受咨询投诉
18个政府部门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接受咨询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