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帅气90后搭起空中“生命通道” 金汇通航惠州救援基地机组人员去年以来参与惠州市多起空中医疗救援行动

惠州日报 2019-03-19 08:55

机组人员在核对医疗器材。

金汇通航惠州救援基地团队。

这是一个看似普通的上午,位于惠州市中医医院的金汇通航惠州救援基地,值班电话猝不及防地响起。基地经理左海涛从座位上腾地弹了起来,拿起电话。几句简单的沟通后,他放下话筒,招呼了一下值班室内几名早已蓄势待发的年轻人。

申报航线、病情评估、飞行计划制定、随行医护人员安排、空地接驳协调……10分钟后,一行人小跑来到不远处的停机坪,登上救援直升机。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救援直升机向数十公里外的一个山区村庄飞去。又过了半个小时,直升机搭载着突发心梗的患者顺利返航,降落在停机坪上,医护人员推着病人冲进了急救室。原本救护车往返需要3个小时的救援行动,这次只用了短短40来分钟。“好险,再晚来一个小时就抢救不回来了!”病人病情稳定后,医生后怕地抹了抹冷汗。

对于金汇通航惠州救援基地全体机组人员来说,这样的生死救援只是日常工作的一个剪影。基地建立两年多来,在6名机组人员和1名基地经理的共同努力下,惠州市首个医疗救援直升机基地参与了2017年广河高速龙门永汉段“7·6”重大交通事故救援等数十场“生死救援”,为伤患者搭起了一条畅通无阻的空中“生命通道”。去年下半年,基地迎来了新鲜面孔,6名90后新机组人员从老机组人员那里接过沉甸甸的重任,凭借扎实过硬的技术和分秒必争的信念,继续守望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

人物名片

金汇通航惠州 救援基地机组

全体机组人员由6名90后组成,分为3个小组,包括机长、副驾驶、放行师、机械员、航务等,他们和1名基地经理组成团队,自去年下半年接任以来,参与并完成过惠州市多起空中医疗救援行动,为伤患者搭起了一条畅通无阻的空中“生命通道”。

争分夺秒 接到任务30分钟内起飞

走进市中医医院东江新城院区,远远看到橙色的救援直升机,在空旷的停机坪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旁边的值班室里,金汇通航的机组人员随时备勤待命。

“每次救援我们都争分夺秒、全力以赴,从接到任务到起飞,只要没有特殊原因,最晚30分钟内起飞,有时甚至更快。”左海涛告诉记者,开头的那场救援,接到任务10来分钟后,救援直升机就已经起飞执行任务了。

在一般人看来,30分钟起飞时间还是有点长。其实飞行需要做很多准备,日常的维修、保养自不必说,起飞前的检查、申请航线,都要确保万无一失。

“首先要研究天气条件,遇到大雾等低能见度天气要格外注意。其次要研究航程,一箱油够不够飞,不够的话要制定航线,需要在哪里加油或是确定短泊、转运的地点。最后还要研究患者的病情,制定飞行计划。比如我之前执行过的一个重要任务,患者有气胸风险,这个时候航线遇到高山,就不能直接穿越,而是要绕行,以免海拔升高对患者不利。”机长傅越道出了其中门道。

据了解,直升机救援是目前国际上最高效的应急救援方式。直升机不仅可以快速抵达地面救护车不能涉及的特殊地区,在急救和运送病患方面,直升机救援比救护车快3到5倍,在“黄金一小时”救援时间内,能有效降低事故死亡率40%左右。

去年下半年,救援机组接到惠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电话,一名建筑工人在施工时从高空坠落受伤,生命垂危,急需送到市级医院抢救。虽然惠城区矮陂卫生院到市区只有三四十公里,但由于路况复杂,又恰逢上下班高峰期,沿途要经过数个拥堵点,如果采用车辆运送的传统方式,很可能路上会有耽搁。机组接到求救后,迅速开着直升机前往矮陂卫生院。接到伤者后,直升机以安全范围内的最快速度,仅用了8分钟就抵达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伤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最终,由于抢救及时,伤者得到了抢救。

在机组的工作中,像这样与“死神”赛跑的故事不胜枚举。

“对惠州来说,尤其是北部山区,直升机救援的耗时短、效率高的优势非常明显。地面上开1个小时,可能空中飞行20分钟就够了。”傅越说。

英姿飒爽

正副机长都是90后

“我们有可能是整个金汇通航最年轻的机组。”傅越告诉记者,他是1994年出生的,副驾驶朱振宇是1997年出生的,两个人都是90后。穿上专业救援服,戴上墨镜,坐在飞机驾驶舱,机组2人驾轻就熟、英姿飒爽。

别看他俩年轻,飞行技术却非常过硬。傅越是金汇通航着重培养的飞行员,由金汇通航保送到美国亚利桑那州学习飞行。朱振宇在国内获得飞行执照,去年9月来到惠州,第一次救援飞行就在惠州。“飞行救援的时候,最怕遇到天气不好,同时又时间紧迫。今年大年初六,我们就接到一个紧急救援任务,当时天气条件不好,能见度较低,通过我们的努力,还是圆满完成了任务。”傅越自豪地说。

“招飞体检、身体测试、检验飞行……如果去国外学习的话,文化水平、外语水平还有更高的要求。成为一个合格的飞行员有严格的标准,最终100个人里面,可能只有不到20人能成为真正的飞行员,能成为飞行员的都是好样的。”傅越说。

当被问到是否遇到过危险时,傅越表现得从容淡定。“在美国学飞的时候,遇到过两次发动机点火部分组件失效的情况,继续飞行极有可能造成发动机故障或是直接摔到地上,最后在教练的指挥下实现安全返航。”他说,“机长最重要的是有决断能力。就像在地面开车一样,在多种复杂情况下,要做出最快速、最有效、最安全的选择。”

通力合作

机组6人缺一不可

与“死神”赛跑、为伤患者赢得活着的希望,是机组全体人员的信念。为了这个信念,他们付出的,是远超于一般人的工作强度。全年无休,节假日也不例外,休假也要等总部安排人手临时顶班后才行。由于该救援直升机只能白天飞行,因此机组人员的上班时间也不是每天8个小时,而是天蒙蒙亮就要到达值班室,直到夕阳西下才能返回宿舍。在白昼时间较长的夏季,他们每天早上5时就要上班,晚上8时才能下班,一天的值班时间超过15小时。

“我们机组一共6个人,分为3个小组。机长驾驶飞机,副驾驶协助机长做好起飞前准备,确认飞机处于安全状态,接送、引导患者。放行师、机械员负责飞机日常的维修保养,排除故障,把安全的飞机交到机长手里。航务负责申请航线,协调医护人员,保障救援任务顺利执行,我也是航务之一。”左海涛告诉记者。

据了解,金汇通航惠州救援基地成立两年多来,累计紧急救援10余例,还有很多其他演练、配合任务。惠河高速车祸、高坠、车祸事件……每一次紧急空中救援,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每一次救援的成功完成,都离不开机组的通力合作,6个人缺一不可。

放行师陈勇在学校学的就是航空机电,现在他每天都要对飞机进行检查维护。“飞机的维修、保养、排故,机上的所有设备都要检查。兴趣所在,就不会枯燥,公司还有各种机型的飞机,我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陈勇说。

“从日出开始,我们就开始在值班室备勤,随时待命。一天起码要值班12个小时,夏天的时候,可能还更长,可能要18个小时左右。为了快速响应,我们基本都住在附近5分钟路程内。”傅越说,现在直升机救援是白天目视飞行,只要日出了,他们就在值班室。未来公司还准备开通夜航,到时候可能就需要全天24小时值班了。

“空中救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每次看到患者转危为安,大伙儿都很开心。”左海涛说,虽然他们干的是救援的工作,但他最希望的还是大家都安全。“平安是最好的,如果有市民需要救援,我们机组就一定会争分夺秒、全力以赴。”

统筹 本报记者潘高耸

采写 本报记者谢宝树 潘高耸 通讯员沈颖贤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新闻推荐

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大湾区健康养生基地 惠州绘制振兴中医药事业“路线图”

惠州将持续推动中医事业发展。图为仲恺高新区潼侨镇卫生院采用的半自动化中药药房。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图表:杨佳在惠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