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过听力吗该关心关心耳朵啦 世卫组织推出查听力免费应用程序 走访:惠州市听力损伤案例呈逐年增多趋势专家:定期检查可以对听力损失早期干预
不良习惯导致听力受损,总有不少青年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检查听力。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许燕如 摄
■记者骆国红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全球12~35岁的年轻人中,有约11亿人正面临着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而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成为了听力下降的“第一杀手”。如果不积极干预,预计到2050年,有超过9亿人患残疾性听力丧失。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噪音污染却越来越严重。记者走访惠州市各大医院发现,因生活当中的一些不良小习惯造成听力损伤的案例在逐渐增多,有医院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增长幅度在10%以上。
数据引人担忧,现实更不容乐观。在大街上、公交车站、地铁里、餐厅内,随处可见戴着耳机调大音量听音乐的年轻人,他们在听音乐的同时,却不知道自己的耳朵正在遭到摧残。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2018年爱耳日的宣传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医生提醒,造成听力损伤的因素很多,市民应该重视对耳朵的保护,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案例
耳机族突发失聪
住院才救回听力
日前,爱刷手机短视频的小霞,遭遇了“突发性耳聋”,幸医治及时才得以恢复听力。医生提醒,要避免熬夜、经常听耳机等,以免诱发“突发性耳聋”。
小霞是位手机族,每晚必刷手机视频到深夜才入睡。为了不影响室友的睡眠环境,她习惯长时间带着耳机玩手机,一天晚上,小霞突然出现一侧耳闷塞感,当时她并没有重视,第二天起床却发现那一侧耳朵变得对声音不再那么敏感,出现听不清的情况,于是,她来到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就医。
该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王豪检查发现,小霞的听力有中度以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属于突发性耳聋。幸好发现及时,经过专科药物治疗后,小霞的听力恢复正常顺利出院。“当时小霞怕影响工作,不愿意住院治疗,经过极力劝说才接受了治疗。如果病情拖延,听力就会继续下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王豪说。
提醒
是他们在摧残你的耳朵
“临床中,类似这种长期压力或长时间听耳机的情况导致的突然耳聋并不少见。”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谢展飞介绍,导致听力损伤的因素有噪音性、老年性、药物中毒性、先天性、外伤和局部病变等,因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习惯如长时间打电话、大音量听音乐、随意掏耳朵等这些看起来无伤大雅的小习惯却在无形中造成听力损伤的案例在逐渐增多。
经常处于噪音环境中
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付佳也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噪音因素的增加,导致听力数据损伤的病例也在不断增加。“社会车辆增多,电子产品使用频率增强,商场、大型广场舞等噪音普遍存在,使得市民经常处于噪音污染的环境当中,再加上一些生活不良习惯,各类群体听力损伤案例不断增加,据统计每年约有10%的增幅。”
“老年人多是由于日常噪音、环境噪音等因素造成听力损伤。”付佳表示,听力损伤很多时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社会噪音源多,使得人体耳朵经常暴露在噪音污染环境中,“市民在很多时候不注意或者不当回事,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听力损伤。”付佳呼吁市民不要长期忽视听力损害的症状,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听力损伤。
长期佩戴耳机
付佳介绍,根据年龄层次划分,青少年听力损伤主要因素体现在长期佩戴耳机听歌或者学习造成听力受损,成年人则喜欢在洗澡后掏耳朵等不良习惯造成听力损伤。
谢展飞也指出,近年来,根据临床一线的数据显示,随着青少年佩戴耳机的习惯越来越多,造成噪音性听力下降的数据也是在不断增加。
随意掏耳朵
在接诊的一些病人当中,还有不少市民喜欢用棉签掏耳朵或者在外面洗完头后掏耳朵,“掏耳朵不仅掏不干净,而且会把耳屎推到深部,造成耵聍(耳屎)栓塞,局部的听力下降,在外面掏耳朵时理发师用的掏耳工具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而且未经严格的消毒,容易交叉感染,特别是容易导致感染真菌性外耳道炎,
相关新闻
自我检查听力 手机就能搞掂
据新华社电 在今年的“国际爱耳日”到来之际,世界卫生组织推出一款免费应用程序(APP),供人们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自查听力,以便针对听力损失进行早期干预,并唤起人们对听力保护的重视。
每年的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查查你的听力”。世卫组织为此推出一款名为“hearWHO”的应用程序,测试时使用者按提示在移动设备上输入所听到的应用程序播放的一系列数字。这些数字是在不同背景声的环境中录制的,模拟了日常生活中的听力环境。应用程序会对每次测试进行打分,并给出相应建议。
据介绍,这款应用程序的目标人群是那些已经出现某些听力损失症状的人群以及听力损失高风险人群,比如爱戴耳机听音乐的人、在高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服用某些对听力有损害药物的人以及60岁以上人群。
“许多听力已受损的人自己并不知情,定期的听力检查可以确保听力损失被及早识别和干预。”世卫组织负责非传染病、残疾、暴力和伤害预防事务的官员艾蒂安·克鲁格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
世卫组织介绍,如果出现耳鸣、在交谈中经常会遗漏部分谈话内容或需要别人重述他们所说的话、经常需要调高电视机或收音机的音量等情况,表明可能已经有听力损失问题。
听力损失自测有助于人们识别危害听力的行为并及早进行调整或医疗干预。
下转A03版 上接A01版
另外理发师不使用照明工具探知耳内情况,只是凭着手感反复操作,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掏耳手段。谢展飞表示,不当掏耳的害处非常多,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重则能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因此建议市民尽量不要自己去清除耳垢,耳朵具有自洁功能,一般来说干燥的耳垢会随着说话、吃饭、打哈欠等关节的运动自动排出。
“耳朵有天然的屏障,掏耳朵反而打破了这个屏障,再加上惠州属于丘陵地带,天气潮湿容易引发真菌性感染,进而刺激耳部瘙痒,耳朵痒市民就会掏耳朵,越痒越掏,越掏越痒,进入恶性循环状态。”付佳建议市民不要随意掏耳朵。
感冒引发中耳炎
谢展飞指出,还有一种造成听力损伤的因素常被人忽视,那就是市民平时感冒发烧引起的各种急慢性中耳炎。由于耳朵和上呼吸道相通,耳朵有一条叫咽鼓管的管状结构,它连接了鼻腔和耳朵,当发生了上呼吸道的感染,如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的细菌和病毒就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耳朵,影响咽鼓管功能及导致耳朵的炎症发生,轻则鼓膜充血疼痛,重者耳朵化脓、穿孔。
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不受到损伤,谢展飞指出,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预防途径,造成听力损伤也有不同因素,因此建议市民重视保护听力,摒弃不良生活习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预防先天性耳聋
“由于耳聋有先天性的因素也有后天性的因素,因此在孩子出生前,我们首先要预防先天性耳聋。”谢展飞指出,市民可以通过耳聋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将携带的耳聋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婚前筛查、产前诊断等技术也可以预防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出生;到了孕期和围产期也要防聋,妊娠期间母亲一般不要接受疫苗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积极预防母体患病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治疗,用药时禁用耳毒性药物。
筛查新生儿听力
新生儿出生后还要防聋,家长要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预防婴幼儿的听力损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到了幼儿期要防聋:感染性聋是婴幼儿时期常见多发病,其中以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传导性聋及由于腮腺炎、高热等疾病导致的感觉神经性聋最为常见。
戴耳机不超4小时
针对喜欢佩戴耳机的青少年,谢展飞建议“双60”原则。同时在随身听使用过程中,内耳式耳塞会增加人们听力损伤的风险,建议成人每天戴耳机不要超过3到4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另外不要戴着耳机睡觉,因为戴耳机睡觉在造成噪声伤害的同时也容易压迫耳朵,给耳朵带来物理伤害;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听音乐。另外入耳式耳机容易滋生细菌,耳朵有破损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炎症,使耳屎增多甚至形成栓塞,出现耳鸣、头晕等症状。谢展飞建议每周用75%的酒精对耳机进行清洁消毒,尽量不要交叉使用,避免感染。
提防外伤性耳聋
其次,谢展飞建议不要随便用不洁的小木棒、发夹等挖耳止痒,以防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引起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如果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燃放鞭炮时,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人耳部等。这些都是保护耳内鼓膜不受气压的刺激而发生外伤性耳聋。
小贴士
耳朵健康操
第一式,捻揉耳轮:用拇指轻轻从上到下捻按整个耳轮1分钟。再用手掌心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轻轻地搓耳轮1分钟,直至耳朵发热为止;
第二式,引耳操:用手指拉住耳朵上部,有节律地向上牵引10次,再拉住耳垂向下牵引10次;
第三式,搅耳孔:用小手指尖伸入外耳道内,先按顺时针方向搅动,再按逆时针方向搅动,各做10次;
第四式,鸣天鼓:两手劳宫穴(手握拳时中指尖所对处)压住外耳孔,向内按压耳朵10次。
骆国红 整理
知多D
“双60”原则:使用耳机时,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则不宜超过60分钟。
骆国红 整理
新闻推荐
为妇女干事创业搭建更多舞台 惠州市举行纪念“三八”妇女节活动
本报讯(记者马海菊实习生林琦琪)昨日上午,惠州各界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9周年活动在市区红花湖举行。市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