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学诗词 □陈先明

惠州日报 2019-03-03 09:13

老师给了个“亲子阅读”的命题作文,我感觉很有意义。8年来,和孩子共同读书成长,现在作一个回头看,集中在诗词学习上,也许能理出些经验和教训,这对下来的其他方面的读书学习,对自己和孩子,以及其他同学,也许都有益处,于是我就贸然动笔了。

第一条是摆正观念,身教言传。虽然我读书时间比较长,能背诵的诗词数量较多,但我很清楚,由于当年客观条件的限制,我看的书版本参差不齐,不少诗词的字句、读音、注解等,都存在问题,造成我的诗词积累,记诵或不对、了解有不当、体会常不深。因此,陪孩子学诗词,首先是出自我自己而不仅是孩子的需要,是我需要修正以往所学的偏差,在温故知新中再次领略经典诗词的优美迷人,并和孩子分享这种美妙的感觉——经过成长岁月的淘洗,这感觉更丰富、更醇厚了。抱着学习再出发的理念,在孩子分享中读书、在陪伴中共同成长,诗词学习就拥有了持久的动力。

第二条是守正出新,循序渐进。小学生就是一张白纸,记忆力好,而且,现在记住了,一辈子也忘不了。因此,入门工夫特别重要,教给孩子的,必须是世代相传的经典;相反,如果起手就低了、错了,就会以讹传讹,将来费很大的劲也未必能纠正过来。南朝著名文学家刘勰在名著《文心雕龙》中把这个道理讲得很清楚:“才有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彩定,难可翻移。”因此,我和孩子一起学的诗词,都是经过了时间淘洗、被绝大多数文学家认可,且被人民群众深深喜爱的脍炙人口之作。选择经典,意味着入门“正”,孩子学习能少走弯路;如果孩子属于中上材质,也可博采众长,将来走出自己的路子。

第三是拓宽视野,不拘一格。宋朝大诗人陆游讲得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诗词只是文学体裁,其背后是丰富浩瀚的历史知识,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因此我和孩子选择的诗词,不限唐诗、宋词。唐以前的好诗如屈宋、三曹、陶渊明等的作品,也是我们的“家常菜”;在词学发达的宋朝,大诗人如苏轼、王安石、陆游、范成大等的诗作,也常常被拿来作为“教材”;民国及近代的优秀诗词,如鲁迅等的作品,我们也“不可一"课"无此君”。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诗词背后的文化,如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五行、朝代更迭、成语故事、名人趣谈等,尤其是与惠州文化、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父女俩都努力“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第四是因势利导、见缝插针。与我当年的学习环境很不一样,现在孩子的课业负担非常重,我们很难找到成段连片的时间专门学习诗词。于是,我借鉴欧阳修的“三上法”(原话是:“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尽可能利用零碎的时间,见缝插针地学习。比如,送孩子上学的路上,睡前讲故事的时候,一起做家务的机会,共同玩游戏的当儿,等等,我都不忘从身边人、路边景、耳边事、手边活等入手,引出诗词名篇或者名句,引导孩子学习体会。之后写在纸上,再一起朗读背诵,这个办法费时不多但收效甚好。孩子不仅领略、学会、记牢很多优秀篇章,还有助于养成抓住点滴时间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以清现在是三年级,我们的诗词学习才刚刚起步。我想,坚持下去,我会在“教”她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经典,学会更好的陪伴。而很多年过去后,当孩子回想起这段与爸爸共同学习成长的经历,她也一定会觉得,这一切依然那么美好。

孩子,共勉。

新闻推荐

钓鱼可以捕捞不行 东江惠州段昨起禁渔4个月

渔政执法人员巡查东江惠州段。本报记者刘建威摄本报讯(记者刘建威通讯员张天俊)昨日上午,惠州市珠江流域禁渔期同步执法行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