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机构改革,设置党政机构30个 惠城为建设一流中心城区提供体制保障
【开栏语】
近日,《惠州市惠城区机构改革方案》获省委批准。日前,惠城区委召开八届五次全体会议,对区级机构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全区深化机构改革的任务要求,吹响新时代惠城全面深化机构改革的冲锋号角,标志着惠城区深化机构改革工作进入了“实质性施工阶段”。
即日起,“惠城视窗”推出“机构改革进行时”专栏,聚焦惠城体制机制深刻变革,关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党政机关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敬请垂注。
日前,《惠州市惠城区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出炉。《方案》包括机构改革总体部署、调整优化区级党政机构和职能、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改革、组织实施4个部分。机构改革后,惠城区共设置党政机构30个,其中:党委机构8个(纪委监委机关1个、工作机关7个),政府工作部门22个。
深化机构改革,是惠城区响应全面深化改革号召的一个实际举措,也是推动民生事业发展进步的一次重要机遇。通过深化机构改革,惠城区将进一步对接市级部门事权下放,理顺全区党政机构职能体系,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弊端,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为建设国内一流中心城区提供体制保障,努力营造新时代社会民生事业发展进步的良好环境。
南方日报记者卢慧通讯员黄小尚
从5个方面把握方案编制工作
为做好《方案》的起草工作,去年6月起,惠城区委组织部牵头带领人社、机构编制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涉改部门开展“深调研”,认真听取部门对机构改革的意见建议;多次召开深化机构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工作专班专题会议,研究机构改革方案和配套文件;多次到市委编办沟通汇报,并主动学习借鉴兄弟县区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区委深化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草拟了方案稿。
方案稿形成后,惠城区向惠州市委深化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汇报,取得了市委对惠城机构改革的大力支持。2019年1月4日,《方案》报省、市初审;1月14日,经省深化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县审核组初审原则同意方案;1月16日,根据省审核组的书面反馈意见和下发的模板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1月18日,经八届区委87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市委,由市委报送省委审批;1月28日,省委编委粤机编发〔2019〕61号文印发了《惠州市惠城区机构改革方案》。
“编制区机构改革方案,主要从5个方面把握。”惠城区委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要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以优化协同高效为例,这不仅是这次深化机构改革的原则要求,也是衡量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标准。优化就是要机构职能配置合理、权责一致;协同就是要有统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要履职到位,流程通畅。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科学设置党政机构,理顺权责关系,防止机构重叠、减少多头管理、管理职责分散交叉,实现机构的优化整合,职责的深度融合,提高效率效能,构建简约高效的管理体制。
“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突出惠州市中心城区的特色,因地制宜设置部分机构和配置职能。”该负责人表示,奋力推动惠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内一流中心城区,为惠州“打造成为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提供惠城力量。
既注重“服务发展”又注重“改善民生”
剑指站位高实力强品质优的国内一流中心城区,惠城区此次改革着眼于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新格局,范围涵盖党政群各类组织,其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的。惠城机构改革凸显哪些特点?
“这次机构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重塑性改革。”惠城区委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机构改革惠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做到规定动作“精准”、自选动作“精彩”,确保改革工作质量效益。
一方面,严格对标上级要求,坚持主要机构设置与中央、省、市基本对应,主要部门职能与中央、省、市保持一致,确保行政管理体制运行顺畅。如,对标中央、省、市设立的区自然资源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应急管理局等。另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与上级要求有机结合,科学设置机构和合理配置职能,使机构设置更有利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利于破除当前体制机制障碍,更有利于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如,考虑到惠城区是惠州市中心城区,农业农村工作任务与水利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合并组建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惠城还成立了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一是为了更好承接市级相关市区管理和执法职能,二是为了改善镇(街)执法力量薄弱、多部门执法的现状,实行一支队伍执法。
深化区机构改革,就是要全面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水平服务。
该负责人介绍,在“服务发展”上,坚持立足区情实际和发展需要,在机构限额内将自主权用到地方发展最急需、最迫切的领域。如,组建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区自然资源局,结合市下放城区的相关规划、住房和建设等部门进行优化职能设置,将有利于推动投资项目落户惠城。在“改善民生”上,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新需要,加强重点领域民生工作,在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政务服务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领域,加大机构调整和优化力度,组建了一批新机构,为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如,组建区医疗保障局,整合分散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等职能,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组建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进一步强化政务服务工作,努力为群众办事创造便利条件。
深化机构改革的总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这次机构改革,惠城在机构设置和运转上,严格遵照省委机构限额规定设置机构,坚持"健身"与"瘦身"相结合,在机构设置上,该加强的加强,该精简的精简,该合并的合并”,该负责人说。
在职能优化配置上,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对新组建和职责有较大调整的部门做好职能衔接,厘清职责边界,完善配合联动机制;在部门内部职责和业务的整合上,积极推动内设机构重构优化,促进涉改部门从“改头换面”走向“脱胎换骨”,由表及里实现重塑性、实质性的转变。
3月底前基本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认清深化机构改革的重大政治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从有利于实现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有利于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有利于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建设去把握,拿出自我改革的勇气和胸怀,突破利益樊篱的羁绊,刀刃向内,攻坚克难,做到不变通、不拖延,确保机构职能等及时调整到位”,该负责人说。
这次改革的鲜明特征是党政群各领域一起改革、一体谋划、协同推进。这就需要注重对实施工作进行统筹,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有序性。横向上,加强党政群各方面机构改革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整体效应。树立“一盘棋”思想,步调一致,做好机构职能的划转承接,实现“化学反应”,确保各项工作高效顺畅运转。纵向上,对照规定的时间表、任务书,在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统一部署下启动改革实施工作,在工作部署、组织实施上实现有机衔接,3月底前基本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同时,聚焦重心,转变职责。这次区机构改革,转变和优化职责是关键,要在改职责上出硬招,优化职责上出新招,不光是改头换面,还要脱胎换骨。机构是表,职责是里,转变职责是更加持久和长期的任务。接下来,将坚持把机构改革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结合起来,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该管的事管住管好。特别要在市场监管、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生态环保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重点攻坚,统筹调配资源,减少多头管理,减少职责交叉分散,形成管理服务的合力。
把握好实施节奏是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惠城全区上下将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坚决服从改革决定,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工作纪律、人事纪律和财经纪律,保障改革圆满顺利。实施过程中,既要紧张紧凑,又要讲究科学,避免不切实际地“赶工期”。
■链接
惠城区机构改革任务要求
1.在完善区委机构职能方面:
一是组建区监察委员会。
二是加强和优化区委议事协调机构。
三是加强区委职能部门的统一归口协调管理职能。
2.在完善政府机构职能方面:
一是组建区自然资源局。
二是组建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三是组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四是组建区卫生健康局。
五是组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六是组建区应急管理局。
七是重新组建区司法局。
八是组建区医疗保障局。
九是组建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十是组建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局。
十一是重新组建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局。
十二是组建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十三是组建区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十四是优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职责。
十五是优化区审计局职责。
十六是优化区发展和改革局职责。
十七是优化区委办公室职责。
十八是配合做好国税地税征管和生态环境体制改革。
3.在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方面:
一是按照中央、省市要求深化区级人大、政协机构改革和群团组织改革。
二是深化区委和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改革及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
三是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
新闻推荐
农企凝心聚力助力乡村振兴 区农业龙头企业协会成立,共同推动一流城市建设
游客在广东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赏花。目前,惠城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68家,2018年企业经营收入30多亿元,固定资产总值达10.3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