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构建一流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把握基础优势推进中医康养产业
惠州“两会”刚刚落幕。在提案建议和分组讨论中,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围绕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等议题畅所欲言,其中,医疗卫生和健康管理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两会”期间,惠州市卫生健康局正式挂牌,根据《惠州市机构改革方案》《市级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新组建的惠州市卫生健康局,整合了原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市民政局的老龄办工作职责、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等,并将市爱卫办、市委保健办、市老龄办等3个机构整建制并入。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卫生健康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并组织实施惠州市卫生健康政策,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依法监督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应急,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拟订惠州市应对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政策措施等。
在一流城市的框架里,怎么建设一流的卫生健康体系?代表委员们提出了设想。
●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
中医
以中药材特色产业
带动乡村振兴
2019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全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编制实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抓好中医科学大会成果转化,引进高技术生物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鼓励山区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建设岭南中药材种植园,发展药材药品交易市场。引导社会资本建设高水平医养结合康复机构,推进罗浮山医养项目、葛洪中医院建设。
“建设全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写入市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并把中医药产业作为惠州发展三大产业集群之一,是市委、市政府对健康产业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对发展中医药的重视。”惠州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市中医医院院长刘庆荣介绍。
刘庆荣认为,建设全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要把中医“治未病”与现代先进中医诊断相结合,大力发展中药研发生产和中药材种植业,以中药材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借助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把中医诊疗、养生保健、医药研发、生产流通、药材种植,特别是在医养结合、康养产业方面,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优势,科学编制中医药发展规划,通过人才、技术引导,打造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和健康产业发展。
据了解,惠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多科植物生长,仅罗浮山就有超过1200种中草药。中药材种植很广泛,全市种植中药材约3万多亩。在丰富的资源禀赋孕育下,惠州中医药产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起步,罗浮山所在的博罗县以“一县五药厂”冠称全国。然而,历经数十年市场化的沉浮,惠州的中药企业至今仍处于相对零散的状态。
“惠州如今生产的很多中医药产品是经岭南民间中药验方研制生产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刘庆荣说,中医药产业研发对推进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据介绍,惠州市已拨付1754万元经费用于支持中医药企事业单位的42项科研项目,发展壮大中药研发体系,推动中医药产学研相结合。
市政协委员、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李雪松认为,惠州应把握中医药的基础优势,充分利用好惠州得天独厚的区位和环境优势,不断深化中医康养产业化进程,以中医药科学大会为引领,融入罗浮山历史文化、道教文化、中医文化等元素,积极引进和增强与中医药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深入推进中医药康养产业有序发展。
记者了解到,惠州在2018年6月已申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与已有的15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不同,惠州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将以“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发展”为主题。惠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试验区将打造国家级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创新基地和南药种植基地。
养老
探索老年人“大配餐”试点
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长者乐享善为,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设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开设长者饭堂,探索开展老年人“大配餐”试点。同时,将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扩面至户籍60周岁以上,实现政府统保全覆盖,并筹备设立长者服务专门机构。
据介绍,老年人“大配餐”重点保障三无、纯老、独居、孤寡、计划生育特扶、失能等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需求,为无人照料、行动不便的失能、重病卧床等困难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惠州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户籍人口约46.3万人,占总人口的12.9%,其中,60—69周岁23.6万人,70—79周岁12.7万人,80周岁以上10万人,每年增长老年人口约2.5万人,增长率为5.4%。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根据这一标准,惠州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越来越大的老年人口比重给惠州的养老体系和老人健康服务体系带来了挑战。2018年,惠州提出将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其中流感疫苗82元/剂,一年一次;肺炎疫苗217元/剂,5年一次。
根据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惠州将充分发挥长者智慧资源,支持长者利用知识、经验和技能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咨询服务、社区治理、乡村发展,鼓励退休医生、教师到基层支医支教。
在此次“两会”上,刘庆荣联合其他12名市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建议搭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刘庆荣等建议,以政府搭建、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模式,面向全市老年人搭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居家智慧养老建设,解决常见生活难题,提供餐饮、家政、维修、康复、紧急呼叫等高效、安全、科学、便捷的贴心服务项目。此外,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全面录入老人信息、服务企业及商家信息等,铺设网络专线和专用电话线,配备适合老人的GPS定位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线下的各类服务资源,尽可能为在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点餐式”服务,和随时为老人提供定位监控服务。
除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也是目前较为主流的养老模式。上述委员建议,惠州应利用社区各种资源打造嵌入式、小型化的社区养老机构,特别是日间照料式机构,为老人提供就近便利的社区养老服务。各类社区可以有计划地建设社区日间照料(托老)中心、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暂托服务处等,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文体活动、康复保健、短期托养等服务。
这与政府工作报告不谋而合。报告提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惠州将探索开展老年人“大配餐”试点。上述提案参与者之一、市政协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赖书杨介绍,目前,省内广州、佛山等地已开展了老年人“大配餐”试点,惠州如能开展,对老年人是利好消息。赖书杨还表示,开展“大配餐”试点还存在不少困难需要破解,包括资金、场地、地区平衡和企业的参与度问题。“开展"大配餐"比较好的模式是"政府出一点、社会出一点、老人出一点",使得政府、社会、企业一起参与。”
医改
8家镇卫生院
将升级为县级医院
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按照“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要求,全面加强县区综合医疗能力建设,推动8家镇卫生院改造升级为县区“第二人民医院”,完成惠东多祝、博罗杨村卫生院升级改造。
李雪松在调研中发现,惠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短板主要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惠州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811间。其中综合医院43间,中医院9间,妇幼保健院(妇幼计划生育服务中心)7间,专科医院22间,而这些医疗服务水平较高的医疗机构均分布在市中心区或县城。
“全市大部分医疗机构分布在城区,而看病难的主要群体在农村。”市政协委员琚雄飞指出,要把医疗资源配置的重点转向基层,支持鼓励市属三级医院通过采取组建医疗集团、医疗联合体、整体托管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与县(区)、镇(街道)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型协作关系,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促进城市医院人才、技术、科研、管理等资源向基层有序纵向流动。
医疗资源下沉的关键在于人才。琚雄飞建议,基层卫生人员学历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做好定向免费医学生安置,积极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探索实行县管乡用、县镇村一体化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管理机制。
按照二级甲等医院的标准,把乡镇中心卫生院升级成为县级医院,是惠州在加速推进提升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医疗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以惠东为例,惠东县二级以上医院分布在县城和沿海,而多祝镇位于惠东县中部山区,距离县城约24公里。
多祝镇卫生院是惠东山区唯一的镇中心卫生院,服务着周边5个镇约25万山区群众。在升级改造前,该院常常出现床位紧张的情况,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2017年,作为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多祝镇卫生院的升级建设被广东省列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45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之一。如今,多祝镇卫生院即将投入使用。
市人大代表秦晓兰等提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诊疗资源最为紧张,建议设立儿科“潮汐”门诊、住院病区,在二级公立医院开设全科医学科门诊和全科医学住院病区,与上下级医院进行双向转诊转介,降低非高峰期资源浪费合理引导、分流儿科患者。
在李雪松看来,要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最根本的还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他认为,在现有医疗资源分布格局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的情况下,惠州可以探索远程医疗协作,完善“省—市—县区—乡镇—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工作,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部医联体,重点发展边远、贫困地区远程医疗协作网,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惠州将全面完成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实现县域内住院率超7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占比65%以上。加强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引导推动高水平医务人员往基层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3名。
新闻推荐
春运开始,惠州机场增加了多条加班航线 预计31日迎首个出行高峰
春运首日,惠州市火车站站前广场,等车的父子俩玩起了游戏。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1月21日是春运第一天,惠州市各交通枢纽已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