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创建第八次“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无偿献血事业成绩斐然,惠州市第七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

惠州日报 2019-01-21 09:16

叶勇明

张小峰

王守山

陈凤就

黄炬平

蔡建章

陈章兰

▲日前,惠州市再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

日前,惠州市再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惠州市共1238人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荣誉称号。

惠州市无偿献血事业近年来取得了可喜成绩,无偿献血量从1998年的5吨增长到2018年的25吨,先后7次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20年来,市中心血站共检测血液标本73万人,血液质量与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无偿献血志愿者发挥了独有的、不可替代的"现身说法"作用,功不可没。”市中心血站站长张富强表示,惠州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13年来,无偿献血志愿者们和血站工作人员一起,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无论是严冬或酷暑,上街头、下工厂、到乡镇、进社区、入学校、去部队,不仅自己献血,还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引导和服务工作。

“未来,我们将逐渐改善对无偿献血志愿者们的服务,继续往创建第八次"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的目标迈进。”张富强说,上个月,惠州市无偿献血志愿者之家成立,这对惠州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来说意义非凡。接下来,志愿者之家将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家”的温暖。为改善无偿献血者的体验,血站还计划逐步在大型超市旁、乡镇等人流密集场所建立移动献血屋,为献血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

200余次演出宣传无偿献血

人物档案

姓名:叶勇明

年龄:47岁

献血次数:125次

47岁的叶勇明看起来活力满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有一腔热血!”

对于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叶勇明记忆犹新。2001年,他路过市区人人乐购物广场看到采血车,已成家的他突然很想为社会做点什么。“别人有钱捐钱有物捐物,我有热血啊!”于是,他第一次上车进行无偿献血。大约过了一个星期,他收到了市中心血站寄来的无偿献血结果反馈名片卡,上面写着“你献出的血液符合国家法定标准,已用于抢救临床病人”。看到这个反馈卡,叶勇明非常激动。从那时起,他参加无偿献血便“一发不可收拾”。叶勇明正是凭着这股热情,无偿献血125次,还专门成立了惠州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文艺分队,带动百余名队员,用200余场次的演出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带动身边几十人经常参加无偿献血。

如今,叶勇明已累计献血125次,包括捐献全血3400毫升,捐献单采血小板131个治疗量,多次荣获国家、省、市“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和“惠州市百佳无偿献血市民”荣誉称号。

叶勇明的手臂上有很多针眼,引来旁人异样的眼光。他解释,这是无偿献血的荣耀,并趁机向对方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在他的带动下,亲戚朋友已有几十人时常参加无偿献血。

2003年,叶勇明率先在惠州市组建了惠州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文艺分队,很快队伍就发展到100多人。他们常举办无偿献血联谊志愿演出活动,叶勇明常带上自己的两个女儿参加。如果场地允许,在表演台旁边就停放了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车。很多市民在他们的感染下,愉快地看演出和无偿献血。

献血随叫随到,春节也不例外

人物档案

姓名:张小峰

年龄:58岁

献血次数:135次

58岁的张小峰对于献血的初衷,没有华丽的语言描述,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献血可以帮到人,对自己身体也好,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

张小峰从献全血开始。全血每半年可献一次,从那时开始,他每半年都去市中心血站献全血。2007年,他得知每个月都可以捐血小板,于是就改为捐血小板。从1999年至今20年时间,他已经无偿献血135次。每连续献血40次才能获得1个“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他已获得3次该奖项。按照人体通常的血液总量估算,张小峰无偿献血的总量相当于全身血液替换了近10次。

不同于全血可保存35天,血小板仅可保存5天。为了不浪费每一份血液,血站一般是了解到有病人预计需要才通知献血者去捐献血小板。为了满足病人的需要,只要血站通知,张小峰总是随叫随到。春节期间因为用血紧张,张小峰就和几位献血爱好者轮流“值班”等候血站的召唤。有一年大年初三,张小峰原本在家里和家人团聚,血站一个电话打来,他二话不说就赶过去献血。

很多人劝张小峰:“献血太多会影响身体健康。”“过年过节都去献血不吉利。”但张小峰总是笑笑。相反,他还常常反过来劝说别人:“你们对献血有误解,我觉得我坚持献血后身体好多了。以前总感觉人不精神,现在经常献血却总是感觉神清气爽的。”久而久之,在他的影响下,一些亲朋好友也加入献血行列。

下乡宣传无偿献血常忙到深夜

人物档案

姓名:王守山

年龄:58岁

志愿服务工时:3611小时

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成为“全职”志愿者,这是惠州不少无偿献血志愿者身上的“标签”。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副大队长王守山就是其中之一。

王守山是山东人,2010年从部队退伍后来到惠州定居。2011年在妻子的带动下,他加入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成为了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每天的工作是跟随采血车宣传无偿献血、招募献血者、引导和服务好献血者。

“做志愿服务比原先上班还忙。”王守山说,在最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他跑遍全市各县(区)献血点,常常早上7时多从家出发,忙到晚上才回家。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到惠东黄埠忙到次日凌晨2时才结束,回到家已是清晨4时多了。他说,宣传无偿献血工作不容易,经常要到处跑,到了饭点常常就吃盒饭。

2015年起,王守山担任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副大队长,负责材料整理上报、工时登记、组织策划活动等工作。做志愿者8年多来,他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以前我们向市民宣传或招募时,有些市民会很反感。现在不一样了,很多人不仅参与无偿献血,还主动要求做志愿者。”王守山说。

现在,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下设有惠城、机采血小板、稀有血型、爱心宣传等8个分队。爱心宣传分队常到学校、社区、乡镇等进行无偿献血宣传文艺演出,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市民宣传无偿献血,十分受欢迎。

为给女儿树榜样,坚持献血19年

人物档案

姓名:陈凤就

年龄:57岁

献血次数:106次

记者采访时,陈凤就正在市中心血站的献血室躺椅上输血小板。他左手插着输血针管,神情泰然自若。

2000年1月1日,他登上了市区平湖门旁一辆献血车献了人生第一次血后,便有了无偿献血这个“爱好”。19年来,陈凤就累计献血106次,累计献血量达4.24万毫升。他曾荣获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此外,省、市无偿献血证书数不胜数。

“我很感谢妻子的理解,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在默默支持我。”陈凤就说。谈起为何19年来一直坚持不懈献血时,他说,第一次他抱着尝鲜的心态献血,后来发现,献血不仅能够帮助到需要的人,还能让自己血液循环,输出的同时也会让造血干细胞不停地工作,产生新鲜血液,对自己的身体大有好处。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以身作则告诉正在深圳一家企业工作的女儿,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骨子里要有乐于助人的精神。

陈凤就认为,对于献血的益处他最有发言权,已年近花甲的他,身体依旧健朗,很少患老年疾病,他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

带动亲朋好友献血参与公益

人物档案

姓名:黄炬平

年龄:56岁

献血次数:106次

黄炬平是梅州人,1992年来到惠阳淡水工作。2007年4月,一次偶然机会他在市区花边岭广场看到无偿献血车,开启自己的无偿献血历程。

当时淡水还没有无偿献血车,他常自己坐车到市区献血。他一年最多献血小板13次,12年来献血(包含血小板)106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五星奖”。

2009年,黄炬平加入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开始很多人以为我是有报酬的,后来我带他们参与公益,他们才知道做公益是无偿的,才理解我并对我竖起了大拇指。”黄炬平说,10多年公益之路,他影响了身边很多亲朋好友。如今,他的儿女、女婿、弟弟等都参与献血和公益活动。

除了无偿献血志愿者,黄炬平还是党员、惠阳区注册志愿者。只要一有时间,他就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禁毒宣传以及送温暖等活动。“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志愿者,所作所为就要对得起"党员"和"志愿者"的称号。”黄炬平表示,只要自己能献,他就会在献血路上献血不止;只要自己能动,就会在公益路上永不停步。

积累了丰富献血志愿服务经验

人物档案

姓名:蔡建章

年龄:63岁

志愿服务工时:9407小时

1991年,蔡建章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2003年起,她开始捐献血小板,每隔一段时间就献一次。至今为止,她志愿服务工时达9407小时,连续9年被评为“五星级志愿者”;2017年,被评为当年第二季度“惠州好人”。

蔡建章是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第一批队员,坚持做志愿服务12年,经常进社区、街道、工厂、农村、学校、公园,用自己的亲身献血经历打消市民献血的顾虑,鼓励市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她还定时到市中心血站采血室协助医护人员采血,安慰照顾有需要的献血者。

多年的献血以及志愿服务经历,让她熟练掌握各种应急技能和心理疏导技巧,让她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献血者的紧张,并帮助他们调整。蔡建章还带动亲友们参与无偿献血,并把每次参加活动的照片发上网,希望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中。“现在,我女儿、女婿还有身边很多朋友都是无偿献血志愿者。”蔡建章自豪地说。

法律规定,超过60岁不能再献血。“虽然我不能献血了,但我可以做志愿者,宣传献血政策和好处,到血站帮忙照顾献血者。”蔡建章说,志愿服务这条路,她会一直走下去。

奉献的快乐不能用金钱衡量

人物档案

姓名:陈章兰

年龄:62岁

志愿服务工时:8635小时

陈章兰是湖南人,1991年来到惠州工作生活。1998年,她和朋友在市区南坛逛街时看到献血车,出于好奇上去了解。“当时工作人员说献血能够帮到别人,我听到这句话就毫不犹豫伸出手开始献血。”至今,她志愿服务工时达8635小时;多年来,获得了“五星级志愿者”“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五星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等荣誉和奖项。

陈章兰是市无偿献血服务队志愿者,任该志愿服务队机采队队长,经常到血站帮忙,深入社区、学校、工厂等地宣传献血政策和好处。

参加公益这么多年,陈章兰也不是没有遭受过误解。“没有钱怎么还做得那么带劲?”这样的话她听过无数次。面对他人的误解和质疑,她不仅没有放弃,反而常常自掏腰包出交通费、餐饮费参加志愿服务。陈章兰说,奉献的快乐,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陈章兰是闲不住的人,即便已经退休了,她依旧退休不退岗。这些年来,她在工作与家庭中挤出时间来做志愿服务,常为了做志愿服务而缺席家庭、朋友聚餐。“最快乐的事来自奉献,最温暖的事莫过于家人的支持。这也是我坚持的动力。”陈章兰说。

本版文字统筹 本报记者周智聪

采写 本报记者张荟婷 骆国红 周智聪

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张艺明 摄

新闻推荐

《大学毕业生流浪6年终回家》后续引关注 浪迹天涯的孩子一波三折回家了

深圳晚报讯(记者徐斌)1月20日,深圳晚报刊登《大学毕业生流浪6年终回家》,报道了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的吉林乾安青年冯川因事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