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未来更注重科研创新实力 宏观经济学者解读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机遇与挑战

惠州日报 2019-01-21 09:16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海闻作公益讲座。本报记者汤渝杭 摄

国际经济发展持续不平衡、国内经济遭遇挑战与转型,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大环境中,地区如何抓住机遇保持稳定与发展,民企如何提振信心避免盲目投资?昨日,在惠东巽寮举行的广东省学习型组织研究会(海王子工社)学术公益讲座上,中国宏观经济学学者、北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从宏观经济角度,深入浅出解读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企业家也要关注“天气问题”

“宏观经济是一个天气问题,企业家不要只闷头关注自己的企业,也要关注天气问题。”海闻指出,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我们面对着全球经济多元阻力,尤其是中美贸易战,国内经济遭遇挑战与转型,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多种不确定因素让企业生存与竞争迎来更大压力,“如果你都不了解国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走向,盲目扩张,大量贷款,这不是为自己埋下炸弹吗?”

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的轨道,逐渐进入中高速增长步伐,企业应该认清当前形势,这种平稳发展是必然的。要清醒认识中国经济仍处在起飞阶段,“不要觉得我们增速6.5%还是高于欧美而沾沾自喜”,要看到差距,尤其是我们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上的差距。

高新技术与创新制造业是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海闻认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除了服务业与城镇化拉动的基础和传统产业外,高新技术与创新的制造业是主要动力,而“一带一路”的国际新拓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国内制造业的特点是小而全,低端低质量的制造业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发展了,而制造业未来趋势是大而专。”海闻强调,未来的制造业,讲究科研创新实力与规模经济成本,制造业企业若要能立足世界,持有市场,必须有自己强而有力的科研中心。他以手机产业为例,美国苹果公司一年投入的研发经费超过100亿美元,而且通过法律手段对研发技术和知识产权进行严格保护,所以能做到一枝独大。近年来,中国企业对科技创新更加重视,加大投入,例如华为公司一年研发经费也突破百亿美元,产品获得广泛认可,成为让外国“警惕”的中国制造业民企。“中国企业必须在世界贸易规则下,做得比欧美企业更好,我们才能突围。”

培养适应未来产业的人才

“未来的就业,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和国际人才。”海闻认为,决定中国未来经济走向的主要挑战之一,是适应未来产业的人才培养。

他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促进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民营经济实力将提升,民企信心必须提振,不断促进技术创新的机制,这其中人才的作用至为关键。目前,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农民工子女的基础教育,依旧是目前国内教育的薄弱环节,普及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社会才能有坚实的人才基础。“适应未来产业的人才,必须是有创造性的,思维活跃的新一代。”

本报记者李向英 谢宝树

新闻推荐

通报优秀提案和承办提案先进单位

本报讯(记者杨剑辉通讯员王丹)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昨日开幕。会上,书面通报了2018年度40件优秀提案、22个承办提案先进单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