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兴百姓腰包鼓 博罗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游人在田园里游玩。
村民在制作腊味。
村民将腊味当作产业经营,不仅带动村民就业,还带旺了当地人气;青年扎根农村,把水果种植业搞出新花样,产值成倍增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博罗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一重点,引导农村和农民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其中,通过“旅游+”为农村和村民发展注入新动能。
花园村腊味飘香
吸引珠三角游客
日前,记者走进博罗县横河镇花园村看到,村民的院子里都晒有腊味:腊肉、腊肠、腊鸭等,品种丰富,四处飘香。
花园村依托地处罗浮山腹地的地理优势,家家户户每年冬至前后制作腊味,颇具规模和名气。如今,腊味已成为花园村的支柱产业。每每入冬,这些飘香的腊味都会成为游人钟情的农特产品。随着口口相传,花园村的腊味名声在外,珠三角地区的商家慕名订购。村民还通过“互联网+”将腊味在网上销售,让腊味之香飘得更远。
据了解,过去村民只是零星晒一点自己吃或作为礼物送给亲友而已。腊味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产业是近年来才出现的。“腊味大王”张文新便是该村腊味产业发展的一个见证。
近年来,张文新潜心经营腊味,腊味制品从单纯的腊肉到腊肠、腊鸭、腊三宝,口味越来越多,腰包越来越鼓。2017年,他注册了自己的腊味公司。2018年,他研制新腊味——腊鱼,腌制4000公斤鱼干,连同腊肉、腊肠、腊鸭一起开创腊味新纪元。张文新告诉记者,由于订单较多,工厂的20多名员工忙不过来,于是他叫了村里20多名空闲劳动力过来帮忙,解决了一批闲置劳动力。
乡村搭上“旅游+”快车展现新面貌
振兴乡村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博罗县还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引导农村和农民积极搭上“旅游+”的班车,让乡村产业发展呈现新面貌。
走进罗浮山澜石村红花坑村民小组,只见这里建起了整齐划一的商业街,老旧房子改造成民宿,实现了餐饮、住宿、购物一体化。据悉,近年来,红花坑村民小组乘着罗浮山景区发展的东风和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统一规划成3万平方米商业区,形成了集餐饮、旅游、购物于一体的新农村产业集聚区。
在泰美镇罗福田村,该村青年林雁辉从2017年起尝试发展体验式农业,发动自驾游人前来体验摘桔子、干农活的乐趣。通过口口相传,慕名到他家游玩的自驾游人多了起来。如今,每逢周末都会有游人过来,他家的农特产品和农家菜成了香饽饽,收入也随之增加。去年起,他开始尝试制作腊味销售,让游客在他家体验做饭的乐趣。如今,他制作的腊味有2500公斤。“旅游+”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据了解,为加快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博罗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全域旅游结合起来,实施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等“四变”工程,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富民兴村产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同时,不少农民在相关部门引导下,从单纯的种菜、种果等,摇身变为旅游从业人员,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和农家乐,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接下来,该县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产业兴旺。
该县将通过发展农业观光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与农业、教育、中医药、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从而促使产业兴旺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种植大户,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同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做强富民兴村产业。其中,延长种养产业链条,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优大米、茶叶、酥醪菜、福田菜心等传统产业,做强荔枝、龙眼、葡萄、火龙果等特色水果,做精中药材康养类特色农产品,全力打造“罗浮山”牌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产品,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扶强一批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一批企业品牌、精炼一批产品品牌。
此外,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合机制。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李燕文 贺小山
新闻推荐
日前,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唱响新时代》到惠州市博罗县湖镇镇录制节目。据了解,这一节目以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