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红色阵地传承红色基因 龙门县加大力度保护利用红色资源

惠州日报 2019-01-10 08:38

▲学生在龙门革命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资料图片)

永汉镇低冚村绘制红色主题墙画。

位于平陵街道白芒坑革命老区的徐向前元帅雕像。

龙门是中国天然氧吧,是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更是一方红色热土。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发展组织,建立武装,发动民众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给龙门大地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以及红色精神。这些红色资源,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见证,又是宝贵的历史财富,激励着龙门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龙门县在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的过程中,通过建好用好红色阵地,坚决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让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不断彰显新的时代价值。

红军纪念园

计划国庆前完成一期建设

平陵街道山下村白芒坑革命老区是龙门的“红色圣地”。这里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是战略的有利争夺点。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曾在此地驻扎,与当地村民结下浓厚的鱼水情,成为世代相传的一段佳话。如今,彼时的人已不在,但各式各样的革命文物、布局整齐的客家围屋、造福后人的红军井……无不刻画着当年的过往。

春去秋来,四季轮回。红四师曾居住的松龄围客家围屋,至今已有过百年历史。经过修缮,其三分之一变成了展览室,里面保存着革命军人当年的生活用品、武器等。围屋内有一间房是当年徐向前住过的卧室,里面摆设有床、桌椅、茶壶、碗等,墙上则挂着关于徐向前的介绍。房门旁边有两三个瞭望孔,从房间内侧穿孔而望,可以洞察门外几个方向的动静。围屋外面的红军井润泽了几代人,在村村通自来水的今天,村民不再去挑井水,但他们经常去井边打扫卫生。

为缅怀红军历程,再现当年白芒坑的红色革命精神,龙门县委、县政府决定以中国最早的一支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转战龙门的历史为载体,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红军纪念园。根据项目规划,红军纪念园分3期建设:一期将建设红军广场、红军纪念馆、湿地公园等,并对山下村的民房进行外立面改造;二期将建设东江干部学院,并将该学院打造成粤东地区党员干部培训的红色教育基地;三期将引进企业,整合山、塘、林、田等生态资源,发展红色旅游项目。

“红军纪念园建设项目以白芒坑革命旧址为核心,结合周边的红色遗址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要求,对山下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平陵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赖亮珊介绍,为了推进项目建设,平陵街道把红军纪念园建设项目列入重点项目来抓,联合龙门县国土、住建、发改、林业等部门,多次实地勘察和讨论协商。目前即将启动一期建设,计划今年国庆前完成一期建设。

永汉低冚村

打造1.2公里红色文化旅游路径

在永汉镇牛牯嶂山脚下,坐落着一个静谧安详的村庄——低冚村。它既是省定贫困村,又是革命老区。这里不仅民风淳朴、山清水秀,还因丰富的红色资源而愈显庄重。

据了解,低冚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同时,这里还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门县第一任县长李绍宗以及龙门县第一位革命烈士钟水容。

目前,低冚村有据可查的红色遗址有5个,分别是低冚村大围祠堂、低冚村伏击战遗址、妇女夜校遗址、聚和堂宗祠和前阵哨岗。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遗址已经不复往日风貌,比如李绍宗故居经国民党反动派的3次纵火焚烧,只留下断壁残墙;抗战时期教妇女识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的低冚妇女夜校等,也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仅剩一块石碑为证。

修复和保护红色遗址,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成为低冚村村民殷切期盼以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事情。2017年底,广东省正式启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一批红色资源丰富、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广泛的基层党建示范点和精准扶贫示范村,低冚村位列其中。2018年,低冚村“红色村”党建示范点项目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主要是把原有的红色遗址串联起来,打造一条全长1.2公里的红色文化旅游路径,包括前导区、胜利主题区、抗争主题区和史实主题区4个区域。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低冚村红色资源的潜在价值,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设计规划,整体串联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尽可能地还原历史风貌,又增添了新时代的元素。”永汉镇党委委员雷军军介绍,在各级政府部门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进展顺利。截至2018年12月20日,该项目的前导区已经完成建设;胜利主题区和史实主题区正在建设当中,预计今年春节前完成主体建设;抗争主题区已完成初步设计,将引入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预计明年年底前完成建设。

龙门革命纪念园

升级改造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利用

2018年9月30日是我国第5个烈士纪念日。当天上午,龙门县在龙门革命纪念园举行2018年烈士纪念日公祭会,该县党政军民代表200多人整齐肃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龙门革命纪念园也在随后向社会开放,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参观、瞻仰。“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是一种红色力量,鞭策我们要不断努力工作、生活。”家住附近的王先生说。

龙门革命纪念园位于龙城街道龙秀山。园区庄严肃穆、干净整洁。沿梯而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巍峨耸立,与绿树和阳光相互辉映。纪念碑左右分别设置了文化长廊和亭子,供人们歇息驻足、遮风避雨。纪念碑后方是一块花岗岩雕塑,上面刻有生动形象的革命义士,仿佛在讲述着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事件,告诉人们要永远铭记那些为保家卫国壮烈牺牲的战士,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据悉,龙门革命纪念园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149万元,占地面积约5300平方米。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拆除园内原有的旧建筑,对广场进行重新铺砖及绿化,并新增大理石及雕塑、公共卫生间、强弱电房、设备用房等设施。该项目的建成有助于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进一步完善了龙门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历史故事

红四师途经

白芒坑留下红军井

据史料记载,1927年12月11日凌晨,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12月13日,广州起义失败后,起义军余部共1200多人突破重围,进入了花县县城(今广州市花都区),并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红军番号的部队。当年12月19日,红四师转战龙门县地派镇,并于次日进入龙门县城进行改编、休整。其后,红四师途经平陵白芒坑驻扎了3天,连夜挖了一口井,解决了村民挑水难的问题。红四师向村民宣传红军的革命方针和宗旨,使村民第一次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低冚伏击战

远近闻名

1938年冬,以龙门最早的共产党人王达宏为首的爱国青年和有识之士,在低冚村成立了“永汉大众救国会”宣传抗日救国;次年冬,在低冚村大围村民小组成立了龙门县中共领导的金龙大队,并开展了第一次武装革命。解放战争时期,低冚村曾爆发了远近闻名的低冚伏击战。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邬欣欣

新闻推荐

明年底全市行政村达干净整洁村标准 市乡村振兴工作现场推进会(龙门县)召开

本报讯(记者刘建威)昨日上午,惠州市乡村振兴工作现场推进会(龙门县)召开。会议主要采取检查调研的方式,了解龙门县当前推进省定...

 
相关新闻